曾有人形容拜訪過羅斯福的人,對他廣博學識的了解會讓人感到驚奇。面對各路人駕到,他總能輕松找到共鳴,引發(fā)對方的興趣。勃萊福特形容:“無論是一個牧童、騎士政客還是外交家,羅斯福都知道應該跟他說些什么?!?/span>
這不禁讓人好奇,羅斯福是如何做到的呢?事實上,他在接見客人之前,早已準備好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這位偉大領袖明白,深入人心的捷徑就是談論他人最關心的事物。這種社交智慧,正是他成為人們心目中領袖的一部分。
而在紐約一家面包公司,經理杜凡諾也悟到了類似的道理。他渴望將公司的面包銷售給一家大旅館,但四年來的努力屢屢失敗。原本他一直采取同一策略,頻繁拜訪旅館經理,但一直都未能打動對方。
直到杜凡諾開始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他才明白應改變策略,找出對方最感興趣的事物。這位旅館經理是美國旅館業(yè)公會的會員,他的熱忱和推動業(yè)務的能力為他贏得了公會主席的職務,甚至成為國際旅館業(yè)聯合會的會長。對話圍繞這個主題展開,令杜凡諾終于得到了交往的機會。
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重要的商業(yè)法則,即理解他人的興趣,從而引起他們的關注。杜凡諾將這一法則運用到極致,找到了旅館經理的“癢處”,成功地打開了商機之門。這不禁讓人深思,若能耐心挖掘對方的興趣所在,也許就能打動他們的心。
在社交和營銷中,興趣成為了人們溝通的橋梁。羅斯福、費爾浦司教授和杜凡諾的經歷,都在不同場景下印證了這一點。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若能聚焦對方熱衷的話題,定能贏得他們的好感。讓我們深入了解他人,發(fā)現那個觸動心靈的奇妙點,成為引發(fā)興趣的高手。
與人相處,深刻理解對方的興趣更是一項精湛的社交技能。費爾浦司教授的童年經歷為我們揭開了這個人際交往的奧秘。他回憶起八歲時在姑媽家渡過的周末,邂逅了一位中年客人。這位客人對著他談論帆船,竟然表現得異常興奮,仿佛與他有著共同的愛好。原來,這位客人并非真的對帆船感興趣,而是一位懂得如何贏得歡心的紳士。費爾浦司教授在這個簡單的經歷中學到了深入人心的秘訣——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讓對話成為愉悅的交流。
這也引發(fā)了一個思考:在商業(yè)和社交中,我們是否都能像這位客人一樣善于找到共鳴之處呢?能否在交往中用心傾聽,敏銳捕捉對方的喜好,從而打破陌生感,建立更加深厚的關系?
而費爾浦司教授的童年故事,與杜凡諾在面包公司的經歷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杜凡諾也曾在商業(yè)拜訪中屢次碰壁,直到他明白改變策略的重要性。通過深入了解旅館經理的興趣,他成功地打開了商機,為公司贏得了生意。
這兩個故事都告訴我們,與人打交道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禮儀和應酬,更需要用心去理解對方。通過找到共同的話題,使對話更加生動和有趣,我們能夠更輕松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通過發(fā)現和理解對方的興趣,我們能夠在社交和商業(yè)中建立更加深刻的聯系。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懂得用心聆聽,善于挖掘對方的獨特之處,將是成就卓越人際關系的關鍵所在。讓我們共同追求這項藝術,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交往體驗。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0544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9709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7293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3030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03958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