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人類心理需求可以排在第一位的要素,它對今后的人格塑造,性格跟個性的形成至關重要。
我們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程度的安全感來應對解除外界帶來的各種潛在危險跟不安因素。
如果在幼年時,遭遇過太多情感上的打擊跟生活上的不幸,就會造成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很容易因此喪失安全感,甚至造成心理及性格上的扭曲。
父母的呵護關懷和愛,是我們建立初期安全感心理模式的關鍵。
它直接影響著我們未來成長的心理,如果在嬰幼年時期,父母對我們有不當、過激的行為,或沒有盡到義務責任把我們處于危險情境當中,就會導致我們心靈上的缺失,即便是長大成人后,仍免不了帶著陰影跟傷痛過活。
一個人如果在童年時期,遭受過遺棄、虐待、謾罵和毆打,或者是生長在重男輕女的家庭環(huán)境中,飽受委屈和忽視,這個人就嚴重的缺愛,長大后會瘋狂的借助外界來彌補這種缺失。如果彌補的方式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會導致更嚴重的性格缺陷。
比如,悲觀厭世經常自殘或者傷害他人情感或利益,喜怒無常,自私自利,對任何人都毫無信任可言,有的表現為冷漠殘酷。
而這種經歷也直接影響著我們今后的情感關系,在情感里經?;嫉没际В瑯O度的自卑,需要以折磨彼此的方式證明自己是被愛,或愛著對方的。外人很難理解他們內心的黑洞藏著多么令人生畏的恐懼感。
如何在成年之后走出兒童期造成的陰影呢?
首先我要說的是,面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不是一件可恥的事。
如果條件允許,我最建議的是尋求專業(yè)的心理醫(yī)生來跟你一起面對,因為由童年陰影引起的心理問題會在生活里頻繁出現,精神狀態(tài)會被破壞的很嚴重,而在專業(yè)的指引下我們會以正確的方式重新建立起安全感模式。
或者,你可以選擇一些相關的文章,書籍進行心理上的自我調整和修善,多接觸陽光樂觀的人事物,從中感受到安全與舒適。
再配合一些類似瑜伽這樣的運動把自己從過去的回憶中拉到現實,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把自己從過去的傷痛中解脫出來,并提醒自己,此時此刻你是安全的,值得被愛的,也是可以有能力愛別人的。
能意識到童年傷害帶給自己的麻煩,就說明自己還沒有徹底的放棄自我。只是不知道如何去應對罷了。這種迷茫彷徨又帶著恐慌的感覺,它們來自于過去,卻讓現在的你絕望無助。
其實,你要清楚的明白,那時的你太小了,沒有辦法保護自己,也沒有辦法去解決當時發(fā)生的壞問題,而來自心靈的傷痛更無法自行去消化,現在只是過去累積的傷痛壓的你喘不上來氣。
多給自己一些信心,不要慌張忙亂,去尋找到那個心里的缺口,把積壓多年的負面情緒發(fā)泄出去。相信我,你是可以的。
原文標題《幼時缺愛,成年后如何補救性格缺陷?》文章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易讀心理網站只做知識傳播用途。因無法獲知版權者聯(lián)系方式,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進行刪除。>>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46992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38059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72882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5139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6260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