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全球疫情的爆發(fā),旅居在外的華人紛紛開始回國避難,最引人矚目的當屬1.5萬英國小留學生,平均年齡只有14歲。因為英國關(guān)閉學校,寄宿家庭讓孩子限期離開,而航班減少,機票一票難求。于是,166名家長聯(lián)名呼吁國家包機接小留學生回國。
輿論一片嘩然,反對者的觀點大致可以總結(jié)如下:
1、包機得多少費用?誰承擔費用?
2、那么小就留學英國,肯定是非富即貴,想獲得英國國籍。
3、接送英國小留學生,其他國家呢?都要接送?
4、破壞國內(nèi)的抗疫成果,增加醫(yī)護人員的負擔,國內(nèi)的家庭已經(jīng)宅家兩個月、學生沒有上學,馬上就要開學、返工了。
5、那么多人回來的隔離問題,統(tǒng)一隔離?還是分散回家,造成二次傳播?
6、造成雙標,對湖北籍的同胞排斥,卻對英國小留學生包容?
而小留學生的父母也是觀點各異:
1、怒慫網(wǎng)友仇富:“就是看不慣別人有錢?自己沒錢出國,就天天找借口罵留學生!我給孩子更好的環(huán)境有錯嗎? 現(xiàn)在疫情期間,孩子是中國人,讓孩子回國有什么錯嗎?"
2、孩子那么小,寄宿家庭不接受孩子?身在國外孤苦無依
作為一名母親,我理解父母們對孩子的出國求學的期望和希望孩子歸國的愿望,那么小的孩子,獨在異鄉(xiāng)孤苦無依,學校關(guān)門,寄宿家庭不愿意接受。呼吁國家接1.5萬小留學生歸國,是人之常情,是為人父母的本分。
可是,身為華夏兒女,也要理解國人的擔心和憂慮,十幾億中國人不上班,孩子不上學,宅家兩個月才迎來了抗疫勝利的曙光。他們也有家庭需要贍養(yǎng),也需要工作來支撐;孩子也需要上學,來緩解父母的壓力。如果1.5萬的小留學生集體包機回國,隔離?分散?都會增加國內(nèi)的抗疫成本。
不能因為網(wǎng)友反對,就怒斥國人是仇富心理。你們有孩子想要愛護,國內(nèi)的同胞也有孩子想要愛護,都是父母,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保障和安全,請學會以善良讀人,而不要用惡意待人。
而國內(nèi)的同胞們,我理解你們對抗疫成果的擔心,對醫(yī)護人員的守護,對無法開學的擔心……但是不要忘了善良。因為害怕1.5萬英國小留學生回國造成再次爆發(fā),而對他們置之不理,我們的內(nèi)心還會心安理得嗎?
想起曾經(jīng)看過看過的一篇文章,歐洲黑死病爆發(fā),英倫半島一個村莊亞姆村,被一個倫敦來的商人感染了,村民們?nèi)诵幕袒虦蕚涑鎏?,牧師勸告道?/p>
“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被傳染,如果已經(jīng)傳染了逃與不逃都是死,但逃出去一定會感染更多人。留下來吧,讓我們把善良傳遞下去,后人會因禍得福。”
正是他們的善良,讓這個344人的小村莊只存活了33人,且大多數(shù)是未成年的孩子。
善良是我們每個人美好的品性,請保護好孩子的善良,讓生活多一些溫情。即使這些孩子以后真的成為英國人,但未來也可能成為我們孩子的朋友,成為我們商業(yè)的消費者,成為我們的合作者,成為在關(guān)鍵時刻給我們送口罩、防疫物資的人。
如同普南特所說:無論是我們的孩子,還是別人的孩子,其實都是我們的孩子。
美國沃頓商學院的管理學教授Adam Grant在《大西洋月刊》文章中指出:美國年輕人中,善良、關(guān)心他人的品格越來越弱化。
有一群心理學家對1979年到2009年的美國大學生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美國大學生,對于不幸的人或者不公平對待的人,感受到的擔憂或者困擾是不斷減弱的,他們的同理心和站在別人角度想問題的能力,大幅下跌。和上一代相比,美國的95后認為采取行動幫助別人不是自己應付的責任。大部分“95后”認為,幫助別人沒錯,但這不是自己要做的事。
Adam Grant在文章中指出,善良弱化的原因不是因為社會不平等,不是年輕人憤世嫉俗,不是社會壓力大,沒時間考慮別人的感受,而是我們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不鼓勵孩子善良的品格。
而且,他在文章中進一步對前人的研究進行總結(jié)發(fā)現(xiàn):
幼兒園被老師評價更樂于助人的男孩,30年后掙錢更多。
小學的時候成績不好的學生,初二時成績最好,但是他們有一個共性,愛幫助別人。
哪些認為父母更看重品質(zhì)勝過成績的孩子,在學校表現(xiàn)更好。
所以,哪些小時候愛關(guān)心別人的孩子,長大后可能更有出息。因為他們心里裝著別人,會把自己的溫暖傳遞給同學,也會得到溫暖和善意。他們會在同學有困難時,施以援手,就會“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得到心靈的滋養(yǎng)和精神的富足,就會得到更多的幫助和反射,得到周圍的支持性關(guān)系,幫助自己得到更多的資源。
如同邵恒老師在《邵恒頭條》中講道:一個人要想做事,不能靠自己單打獨斗,而是需要把自己嵌入一個社會網(wǎng)絡當中。如果你樂于助人、善良,那肯定你的朋友會更多,你的視野更寬廣,你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更加積極和樂觀。善良沒法兒替代成功,但是善良可以為我們創(chuàng)造一個有助于成功的環(huán)境。
那么,我們?nèi)绾闻囵B(yǎng)孩子的善良品格呢?
孩子天生是有利他行為的,在她們還不會說話,不會翻身的嬰兒期,她會用微笑回應我們的關(guān)注,讓我們倍感幸福。在他們會走路后,會主動幫我們擦地板、收拾餐具,盡管他們的幫忙是搗亂??墒?,關(guān)心別人的善意仿佛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芽、成長。
1989年,心理學家Trevarthen和Logotheti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人類作為社會性物種,天生就具有與他人合作的動機,以相互信任和給予的態(tài)度接近他人的策略,構(gòu)成和發(fā)展了這種最初在家庭背景中建立的人際關(guān)系模式。兒童通過與自己親近的人交往,學會了如何與別人相處。
因為我是全職媽媽,有了更多的時間關(guān)注自己的女兒。在她一歲多,還站不穩(wěn)時,看到我在擦地板,就顫顫巍巍地拿著抹布跟在我身后擦。當我關(guān)注到她的行為,并鼓勵她主動幫媽媽擦地后,她會擦得更開心了,鉆到桌子下擦,爬到沙發(fā)后面擦,盡管,她擦得越來越亂。
但是有什么關(guān)系呢?她在我的關(guān)注中,收獲了善意,也更加愿意幫助我,逐漸衍生出更多的利他行為。
在女兒22個月時候,她陪著我去菜市場買菜,別人都會抱著孩子,而我會告訴她:媽媽的腿好酸,你能自己走路嗎?她就會麻利地下來自己走。整整兩公里的路,都是她一個人走回來,當然是走兩步歇三步才到家。
而且,在她看到我拎菜吃力,會主動說幫我拿,我就示意性地給她一個小袋子裝著幾個青菜。她就會興奮地蹦蹦跳跳,見到爸爸后,會張揚地告訴爸爸拎菜了。而爸爸也在我的指導中,會對女兒的善意進行鼓勵和親吻,讓她感受到自己的善良是被人關(guān)注的,就會更愿意幫助我們。
慢慢地,她不僅主動幫我做家務,還會同情小朋友的感受。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哭泣時也會傷心,分享自己的玩具;在看到我傷心時,會安慰我,給我拿好吃的。
所以,孩子天生就有利他行為的,而且我們對孩子的善意和利他行為予以足夠的關(guān)注和鼓勵后,會幫助孩子體驗積極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發(fā)展良好的品質(zhì),比如善良、關(guān)心別人、同理心。
在競爭激烈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中,我們經(jīng)常關(guān)注孩子的學業(yè)和成績,覺得成績優(yōu)異才是孩子的最大競爭力??墒牵诨ヂ?lián)網(wǎng)的大時代中,良好的品格會成為一個孩子的底層系統(tǒng),讓孩子可以調(diào)用更多的資源,幫助自己躍遷。
(1)詢問孩子今天做了什么善事,激發(fā)孩子的善意
所以,與其在孩子放學后詢問孩子的成績,給孩子增加壓力,不如詢問孩子今天做了哪些關(guān)心別人的善事,培養(yǎng)孩子的善良。
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不知道,不記得自己是否做了善事,但是沒關(guān)系,只要孩子表達出來,不論是善事和幼兒園日常生活,都對孩子的積極表達予以肯定。然后,我們父母可以先主動分享自己今天做的善事,比如幫助同事打印東西,給朋友打電話問候,撿起同事的筆還給她等等。
比如,在我接孩子放學的路上,我會不經(jīng)意地問孩子:
從我們的交流中,激發(fā)孩子的表達欲,同時,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善事,什么是利他行為,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正面強化。日積月累中,孩子就會更愿意幫助他人,也就更具有善良的品質(zhì)。
(2)對孩子的善事進行記錄,不僅可以強化孩子的利他行為,還會給孩子的良好品質(zhì)存儲著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讓他們長大后,是一份美好的記憶。
年幼的孩子,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記錄。大些的孩子,可以讓孩子畫出來或者我們備注??梢詴鴮懙男W孩子,就可以自己記錄下來,成為孩子的“美好記憶手冊”。
(3)和孩子談論身邊的利他行為,身邊的善良,激發(fā)孩子的同理心
正如,現(xiàn)在疫情的特殊時期,我們可以和孩子分享疫情中的平民英雄,如逆行武漢的無雙國士鐘南山,盡管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仍然走在前線,成為全國人民的定海神針。如普通的快遞員汪勇,看到醫(yī)護人員沒有飯吃,想回家休息的難處,主動承擔快遞的責任,幫助醫(yī)護人員解決抗疫的困境。
正是他們的善良和溫暖,才讓這個冰冷的疫情不太冷,正是無數(shù)的善良的華夏兒女的幫助,才讓抗疫能在兩個月內(nèi)得到控制和緩解。
相比于我們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做,父母的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教科書。
英國教育家托馬斯·阿諾德講道: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無聲老師,自覺或不自覺的榜樣,強有力地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初中時,我有一位同學成績名列前茅,性格很溫和。但是,她的父母很自私,總是讓她把好的東西留給自己,別人有好的東西,也應該給女兒分享,女兒的筆記、課本不要給別人看。因為,父母是老師,在學校也是把最好的東西爭給女兒,還以為占了大便宜。
上了高中后,她住校離開了父母。高一時,她仍然成績優(yōu)異,常常是年級前幾名。她經(jīng)常不懂就問身邊的同學,但是,她自己的筆記、課本從來不愿意分享,即使被人請教她問題,她也以“不知道”打發(fā)我們。
于是,漸漸地,全班的同學都不愿意搭理她,她自己一個人獨來獨往。高一下學期成績退步到班級二三十名。高二分班,我們不在一起,但是聽同學說,她的成績已經(jīng)滑落到班級四五十名,年級三四百名。
再后來,聽說她得了抑郁癥,也輟學回家了。而她原本是一個溫和、善良的孩子,卻在父母的自私中,因為害怕別人超過自己,只想索取不愿意分享,最后失去了朋友和人心,成為了抑郁癥患者,每天在家罵自己的父母自私自利。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品性。我們對別人的幫助和善意,都會鐫刻在孩子的心靈中,影響著他們的品性。在別人幫助我們時,我們的一句“謝謝”;在別人跟在后面上電梯時,我們的隨手按住電梯按鈕……日常行為中的點滴行為,都會在潛默移化中讓孩子 感受到善意。
我們可以和孩子分享我們的家族中長輩的善事,分享我們小時候的善事,或者自己內(nèi)疚的事情,讓孩子從我們的經(jīng)歷中,去汲取善良和教訓,激發(fā)他們的利他行為。
世界首富,亞馬遜公司CEO杰夫·貝索斯在普林斯頓大學2010年學士畢業(yè)典禮上講道:善良比聰明更重要。
1.5萬的英國小留學生的歸國確實會給國家的防疫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但不能因為挑戰(zhàn)就切斷他們回家的路,不能因為是別人家的孩子就置之不理。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
如同作家海明威在《喪鐘為誰而鳴》文章中引用約翰·堂恩的那首詩所講的:
沒有誰能像一座孤島,
在大海里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連成整個陸地。
我們是社會人,是息息相關(guān)的華夏兒女,不管是華僑還是國內(nèi)同胞,在抗疫大戰(zhàn)中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都有自己的光和熱。請不要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寒了同胞的心。彼此多一些善意,多一些溫情,讓華夏兒女的光更暖一些,心更近一些。
但是,我們也要明白,鼓勵孩子善良,鼓勵我們善良,不是讓我們犧牲自己的防疫成果去滿足華僑,去滿足1.5萬的小留學生,而是在不攻擊別人的情況下,合理表達我們的訴求,但別忘了善意,給別人提供可行的幫助方案。
比如,讓英國大使館合理安排英國的小留學生,號召英國的華僑接受小留學生,讓小留學生的父母去陪伴自己的孩子……
在未來的信息時代,孩子的能力再強,再聰明,也是會有天花板的。而要突破天花板就需要合作和協(xié)助,來突破人生的上限。而善良則為我們打開合作的大門,邁向人生的新臺階?;蛟S,善良并不一定會結(jié)出豐碩的果實,但是卻會我們提供一個抱持性的環(huán)境,讓我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自從孩子上學了以后,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看著家長群里的消息,害怕錯過老師的每一條消息,家長群既是了解孩子的一種途徑卻也是一種負擔,一句話或者一個行為都有可能被群攻。
杭州的一位家長竟因為開跑車去學校接送孩子引起群內(nèi)老師和其他家長不滿,認為這會引起學生攀比心理,不利于學生思想教育,跑車家長辯解后,竟被移出了家長群。
該家長年收入不錯,又是跑車控,所以有一輛法拉利跑車。對于此事,他認為“錢是我辛苦賺來的,不偷不搶,想給孩子最好的,有啥不對”。
在群里他為自己辯解稱:“如果開跑車就攀比,那是不是你們的孩子太脆弱了?另外,我憑什么再買一輛“普通”的車來為你們服務呢?”剛剛辯解完,該家長就發(fā)現(xiàn)已被班級群踢出去了。
您認為家長開跑車接孩子有問題嗎?
網(wǎng)友評論:
@紳士的阿郎: 沒覺得有什么不妥,攀比的是那些提出問題的人,看著人家比自己好,現(xiàn)狀又不能和人家相比導致嫉妒仇富心理。人家力所能及創(chuàng)造出好的生活為什么非要去否定。
@風依辰落 :站跑車家長~三觀很正。但是建議還是別跑車接送孩子,會被認為跑車的一般是兩座,五座的轎跑一般不會被家長認定為跑車,孩子坐副駕駛不安全,建議有后排車輛弄兒童座椅。
@炸毛的網(wǎng)管:攀比的是家長不是孩子吧
@woo吳江洋:人家天生就長的比你好看,難道你還要人家去毀容?
@你好阿king:覺得家長做法沒錯,但從家長回復看出來家長很激進。
@不白的小黑子: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孩子三觀正,教育好,開飛機我都感覺沒什么!
@Superstar癩蝦?。旱湫偷囊姴坏萌思液?,什么叫看好車就是形成攀比心理,明明是這些窮酸家長和老師已經(jīng)有攀比了,心態(tài)有問題
眾網(wǎng)友紛紛站隊跑車家長,有人說攀比的是家長不是孩子,還有人機智的舉一反三,人家天生就長的比你好看,難道你還要人家去毀容?
不管是孩子家長還是眾網(wǎng)友,大家都提到了一個詞“攀比”,學校是孩子在這個社會僅存不多的凈土,同學關(guān)系是孩子之間最純凈的人脈關(guān)系,如果因此把社會的風氣帶進校園,確實剝奪了小朋友干凈的思想。
當然,攀比之風也不單單是跑車接送造就的,還有很多因素。小孩子的成長過程,家長和老師都有義務引導小孩子往正確的方向成長,傳輸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
孩子幾種攀比行為
比美:如挑新衣服穿,看見別人穿了件新衣服,一定要買件漂亮的;穿了雙新鞋會時時把腳伸給別人看。
比富:夸耀自己家的“空調(diào)”、“音響”,自己和爸爸“乘飛機、住賓館”等等。
比“能”:以“神童”自詡,認為自己什么都會。愛聽表揚、受不了批評,只能贏、不能輸,否則大哭大鬧,失去心理平衡。
孩子愛攀比的原因
孩子自我認識能力差,不能客觀的評價自己。在幼兒時期,許多孩子往往過高評價自己,以為自己什么都比別人的強,這是兒童自我意識發(fā)展中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
成人教育方法不當。認為只有一個孩子,又有經(jīng)濟承受能力,所以舍得買高檔玩具、流行服裝。有些父母不注意孩子的修養(yǎng)和教育,喜歡在吃穿打扮、玩具圖書等方面與他人攀比,甚至給孩子大把零花錢以顯示自己的富有和與眾不同。
如何糾正孩子愛攀比的心理
孩子愛虛榮,有礙真正的進步,甚至會形成嫉妒成性、冷酷無情的性格。因此,家長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及時給予糾正:
1、榜樣示范。家長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言談舉止,不落俗套,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樣子。
2、少表揚。當孩子成功地做了一件事時,盡量不在眾人面前夸獎他,別人夸獎時,應轉(zhuǎn)移話題,加以制止。
3、高要求。進行受挫折訓練,教孩子學會調(diào)節(jié)情緒,經(jīng)受失敗的考驗是很必要的。
另外,不管經(jīng)濟條件如何,家長都不能放縱孩子的消費欲,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引導,逐步糾正孩子追求穿戴、羨慕虛榮的壞習慣。
聲明:轉(zhuǎn)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作者持權(quán)屬證明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在網(wǎng)絡里,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說窮人們都有“仇富心理”的論調(diào);“仇富的人越來越多,窮人的心態(tài)在扭曲”。說這種話的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 屬于富人圈的;只要看到網(wǎng)絡里有批判富人之聲,就條件反射;
2、 屬于水軍,拿錢干事,替人吆喝,其實本身也是窮光蛋;
3、 從小營養(yǎng)不良,長大光照不足;腦子進水了,心智不健全,人云亦云,胡扯八道;
4、 別有用心,故意攪渾水;這種人十分陰險狡猾,心態(tài)已經(jīng)扭曲;往往比富人中的惡人還要惡毒;
試問:
1、 中國的富人多如牛毛,截至目前為止,究竟有多少富人被窮人仇視?仇恨?
2、 說這種話的人自己是富人們嗎?你被哪些人仇視?仇恨?能說出親身經(jīng)歷,來印證一下嗎?說不準也是個窮酸呢;
3、 在網(wǎng)絡里,被人們批駁、痛斥的人,多了去了,未必都是富人。不是富人不也照樣被批駁嗎?批駁不是富人的,又算什么心理?
4、 富人,只要安分守己,遵紀守法,合法經(jīng)營,不亂說,不亂來,不是為富不仁,又有幾人被罵?被批?任正非算富人吧?為何那么多國人擁護、支持、挺他?有仇富心理嗎?
5、 凡是被罵被批的富人,又有幾個不是自己在作?要不然,誰敢平白無故去找富人麻煩?誰敢指名道姓的批判?
就以徽州宴老板娘一事為例,她可不是突然間才有錢的,為何一直沒有人跟她過不去?去評去議去論?誰敢去招惹她?“狗比人命貴”,太狂了,太沒人性了,有幾個臭錢就了不起啦?比她有錢的多如牛毛,牛什么牛?耍橫?耍野蠻?這個社會不允許!
6、 這次徽州宴老板娘一語驚四野,凡是去拍視頻、搞直播、參與評論的,都是窮人?都有仇富心理?估計其中有不少人絕不比你差;這是自發(fā)的一種社會懲戒,能讓那些敢于張牙舞爪、囂張跋扈之人,永遠記住,有錢也不能豪橫!
7、 今天的社會,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根本不是仇富,而是嫌貧愛富。富人嘛,放屁都有道理,都是香的,巴結(jié)、高攀還來不及呢,何來仇富一說?
郭德綱說:
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
這年頭,有錢就是大爺!沒錢兒子不認老子!過去農(nóng)村是長者為尊,現(xiàn)在是誰有錢誰說話算!一切都向錢看,何來仇富心理?
民間有這么一句話“富不過三代”
說這句話的人也許是帶著一種仇富心理吧,不知道,大概意思就是富人家長大的孩子容易驕傲,容易啃老,自己不上進,久而久之就頹廢了,然后家業(yè)就荒廢了
真是這樣嗎?
小時候記得有一遠方親戚,確實是這樣,當時在那幾個村里可謂是萬元戶啊,靠繡花創(chuàng)業(yè),家家戶戶的女人都去他家里領(lǐng)繡花布?;丶依C花,繡一張五毛錢,這樣子,然后他家就發(fā)家致富了,富了沒有四五年吧,兩個兒子上學不爭氣,都沒考上好大學,勉強找了關(guān)系有個穩(wěn)定的工作,前兩年養(yǎng)豬創(chuàng)業(yè)也失敗了,繡花生意早就沒了,現(xiàn)在過得和村里人沒什么兩樣了
你身邊從小很在很富裕的家庭長大的孩子現(xiàn)在都怎么樣了
網(wǎng)友@鄧皓活潑:三代人大概是60~100年,這些時間里社會不發(fā)生動蕩的時期不多,發(fā)生動蕩不被殃及的可能不高。
你家本來是長安城的高帥富,結(jié)果突然黃巢來了,不光搶錢還直接把你人給吃了;
備孕 懷孕
你家本來是全國首富,一品大員,突然皇帝駕崩下一個皇帝是嘉慶;
你家本來是說上海一等一的大哥,誰不服就斧頭砍死那種,后來解放了;
你家本來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號人物,突然就文化大革命了。
總之一個人的命運吶,不光是靠個人努力,歷史進程這種東西啊。
網(wǎng)友@都很高后平:富人可不只是有錢,窮人真的沒錢,還不值錢,還可能沒知識沒技能沒圈子沒資源掙扎生存。
好吧,現(xiàn)實是富不過三代的很少,因為即使沒有錢,傳承的理念跟窮人還是不一樣的,另外,真正的富有跟暴發(fā)戶是不一樣的,富有的講究很多,包括不僅僅是有沒有錢,舉個兩個富有的例子,不是故事哦:我家祖輩是地主,祖輩11兄弟姐妹全是地主,雖然經(jīng)過斗爭所有地和財產(chǎn)被沒收,生活很難,但現(xiàn)在下來的親戚沒有幾個真正窮的,都是做生意。第二個例子:一個朋友,是某國外貴族家庭養(yǎng)女,今年二十多,現(xiàn)在年收60萬,靠自己賺的,從小公司到世界五百強到自己邊打工邊接項目,遠離貴族家庭的生意,但有貴族家庭的培養(yǎng),熟悉貴族生活。
所以別傻了,富不過三代很少的。、
新生兒 親子教育
富人可不只是有錢,窮人真的沒錢,還不值錢,還可能沒知識沒技能沒圈子沒資源掙扎生存。
網(wǎng)友@打款后:富過不過得了三代我真不清楚,但我知道窮過不了三代。因為三代以內(nèi)一定會因為找不到老婆絕戶了。
網(wǎng)友@地板蠟:我就是富三代 我爺爺是地主我爸爸也是現(xiàn)在我也是了 只要不賭錢不吸毒 基本富到第四代應該沒大問題
網(wǎng)友@多不哈羅布泊:“”我鄰居的表弟,現(xiàn)在至少4代了,雖然沒像他媽媽那么牛b,可能當副院長,差的也是做業(yè)務員,一年10+萬不在話下,搞不好幾十萬,家產(chǎn)千萬,收房租你看都多少了。老婆的爸爸也是千萬富翁,經(jīng)營千萬的事情。
另外就是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樣,我們都說天上不會掉餡餅,而猶太人卻說,天上偶爾也會掉餡餅
孕產(chǎn) 分娩 產(chǎn)后護理
不要再去想富不富的過三代,都是懶惰,空想和幻想,一夜暴富的想法,先努力再說,讓自己成為創(chuàng)業(yè)者,永遠的創(chuàng)業(yè)者,富一代,有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也成為創(chuàng)業(yè)者。猶太人有句話,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而不是讓時間白白流過
網(wǎng)友@想把恐怖片:誰說的富不過三代,這完全是羨慕嫉妒恨,吃不葡萄就說葡萄酸
......
不管是貧窮還是富裕,好好教育孩子才是最關(guān)鍵的,教育好了下一代,可以和貧窮說再見,也可以讓富裕更加的富裕
加油吧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1413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0858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9524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95436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93221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