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太多的人扛著鍵盤在各類信息下穿梭,忙于指點江山,說著偏激而不負責任的言語。然而,令人唏噓的是,他們依舊可以從接踵而至的點贊和評論中獲得認可和自我滿足。
盲從,是一種對待事物一味隨波逐流,怠于獨立思考的隨意輕浮的態(tài)度。自古便有“三人成虎”,那些不經(jīng)思考便奪口而出的字句,見大勢便調轉船頭便隨波逐流的行為,會使得你徹底喪失自己的判斷力和主見,從而在面對困難時不知所措,挫亂陣腳,最后與成功漸行漸遠。然而在當今社會,正是因為有了多數(shù)人的盲從,才會給那些造謠中傷別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機。曾經(jīng)引起熱議的“網(wǎng)紅打人”事件在網(wǎng)友們的口誅筆伐之后迎來了多次反轉,輿論也一次又一次地倒戈,然而評論里破口大罵的言論告訴我們,很少有人會去在意真相?!白匝匝蚩煞N,不信繭成絲”,事實在輿論的聒噪聲中常常不知所蹤,真理有時并不掌握在大多數(shù)人的手中,扭曲事實的最后就是給無辜者帶來不可逆的傷害,人云亦云的后果就是淪為一只麻木不仁的木偶。如果不想泯然眾人,就要學會獨立思考,拒絕盲從。
然而,事實上很多人都清楚“盲從”從來都是一個徹底的貶義詞。按理說,這樣根深蒂固的概念應該早就約束起人們的言行,但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漠然置之?根本來說還是來源于人們思維的情怠。在這個信息爆炸,科技騰飛的時代,人們能夠輕松快速地獲取大量信息,這些信息通常在指尖一閃而過,不會在大腦中做過多的停留。這樣的快餐化的信息,削弱甚至剝奪了人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加上在言論自由的今天,在網(wǎng)絡上造謠傳謠,對他人的污言穢語攻擊,幾乎沒有成本,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隨意無度地發(fā)泄情緒,“拒絕盲從”的正面教誨已然被束之高閣。怎樣才能避免盲從?首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被大眾情緒感染時要學會冷靜,去反問自己事實,反問自己根源。其次,知識是支持思考的力量,通過閱讀來拓寬自己的思維,增長自己的見識,也是避免盲從的良方。從社會層面來看,教育模式應更加靈活,教師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意識,引導學生向更獨立更自主更理性的方向發(fā)展。
古時百家爭鳴,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繁榮盛況;西方文藝復興,文學藝術蓬勃生輝。一根弦彈不出絕唱,不同的聲音才是時代發(fā)展的動力。獨立思考,拒絕盲從,做時代贊歌中最獨特的一個音符。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47240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37164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9698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8929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05043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