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陳海賢的新書《愛,需要學習》,里面提到進入一段婚姻關系,需要簽訂十條公約。
這十條公約可比神父念叨的那段:“你愿意嫁給這個男人(或者娶這個女人),愛他/她、忠誠于他/她,無論貧窮、疾病、殘疾,都會不離不棄,直至死亡,你愿意嗎?”復雜多了,也接地氣多了。
我覺得完全可以擴展一下,把這些公約用到親密關系里來?;橐鲋皇怯H密關系的一種法律認可,還有很多形式的親密關系,法律不認可,比如同性戀、開放式關系等,我們也需要尊重它們的存在。
還有一些戀人,就是不想領證,就想兩個人以男女朋友的身份相伴到老,他們也想找到一些方法去發(fā)展自己的親密關系,或者解決親密關系中的問題,同樣可以參考這個公約。
公約共有十條,我把它們一一附錄在后面,并配上我對公約的理解。
我認同陳海賢所講的這些公約,是因為我跟他具有同樣的愛情觀:好的愛情只會發(fā)生在兩個獨立的、自由的人之間。
所有的公約都建立在這個基準價值觀之上。
我們都渴望在愛情中得到對方全身心的愛,也害怕遭遇背叛、冷漠和欺騙。有時,我們不信任對方,指責對方,用憤怒的情緒反向表達想靠近對方的愿望。
有多少人,一邊愛著,一邊流淚;一邊想念,一邊拉黑。
希望這些公約可以幫你理解,什么是可持久的、雙方都可以成長的、積極的親密關系。
01
我承諾好好回應你,就像我也渴望得到你的回應一樣。
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朋友聊天時怕什么,就怕空氣突然安靜。微信群里聊天聊得正火熱,你說了一句之后群集體沉默,榮獲稱號“話題終結者”。
這個時候有人發(fā)個表情,你都松了一口氣。
親密關系里更需要回應。這種回應,不是對方說工作壓力大,你盯著手機說“來陪我打兩把游戲就解壓了”;不是對方說想去逛街買衣服,你說“網上買就行了,逛什么街?!?/p>
回應,是傾聽,是關注,是親近?;貞⒉皇且竽阆褚粋€百科全書一樣啥都知道,回應只是想表達一種態(tài)度:親愛的,我在這里陪著你。
回應,是親密關系里的一日三餐。
高質量的及時回應,是親密關系里的饕餮盛宴。
02
我承諾把你看作不完美的人,而不是有問題的人。
不完美是用來接納的,問題是用來改正的。
兩人由于不完美而相遇,因為問題而分開。在一個人身上,優(yōu)點和缺點并存,溫暖和問題共生。
你想找一個人的優(yōu)點,肯定找得到;你想找一個人的問題,也肯定找得到。你關注什么,就得到什么。
且不論為啥要以你的標準在親密關系里判斷對錯和問題,既然是問題,那肯定是不對的,是需要被改正的。
這就觸及到了親密關系的基準價值觀:兩個人都是獨立的。你沒有權利要求對方改變自己,包括改正他的“問題”。當然,對方也沒有權利要求你改正你的“問題”。
面對分歧,溝通自己的感受是第一位的,而不是要求對方為自己改變什么。要求多了,就變成了控制。
你肯定有疑問,那我要是遇到一個爛到底的人,我就只能委屈自己陪著他爛,看著他變壞嗎?當然不是,有兩個辦法,我們后面會講到。
03
我承諾如果委屈就會讓你知道,哪怕我擔心這些委屈會讓我顯得有些脆弱。
親密關系比任何一段關系都容易感到委屈,因為親密關系的本質就是我們把脆弱的一面交給對方。
面對委屈,我們更多的是用憤怒的方式去表達,對著對方大喊大叫。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妻子在家里煮飯洗碗,輔導孩子作業(yè)。而丈夫回來鞋一脫,就躺沙發(fā)上打游戲。
妻子心里的無名火“噌”一下就上來了,對著丈夫吼:“你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游戲,你眼里還有沒有這個家?”
情緒是分層的。妻子憤怒的情緒在第一層,委屈在第二層。
用憤怒表達委屈背離了親密關系的基本原則:親密。委屈指向依賴和安慰,讓兩個人有解決問題的機會,而憤怒指向戰(zhàn)斗和報復,最終把對方推開。
更好的表達方式就是直接說:你這樣做,我覺得有些難過。
這樣說很難,因為會讓你覺得脆弱。但展現脆弱,本就是親密關系里特殊的勇敢。
04
我承諾及時伸出修復關系的橄欖枝,也接受你伸過來的橄欖枝。
相處久了吵架很常見,意見不同爭論幾句也很正常。
好的親密關系不追求表面上的一團和氣,吵架的時候秉持幾個原則反而有利于關系加深。
首要原則就是這一條,留有底線,想著修復。沒人想血戰(zhàn)到底,要是一吵就拉豁,你每段親密關系都活不過7天。
還有不翻舊賬,就事論事,不說臟話,不要冷戰(zhàn),不提離婚。只要遵守這些規(guī)則,吵一架也沒啥。
05
我承諾尊重你說“不”的權力,無論我多么希望靠近你。
這條是對基準原則的補充:只要你承認對方是獨立的人,就應該尊重對方說“不”的權利。對方只是跟你耍朋友,不是給你當仆人,界限感是一定要有的。
想親親?不。
過年去我家?不。
明年生個娃?不。
如果你因為對方說“不”發(fā)怒,那是你的問題。如果你因為對方說“不”感到委屈,請回頭看第三條。
06
我承諾不評論你的原生家庭,因為我知道那是你的來處。
這一條完全可以擴大一點:我承諾不評論你的過往,因為我知道那是你的來處。
原生家庭只是過往的一部分,有時前任是比原生家庭更大的炸彈,部分情侶之間談論前任是個禁忌。
不管伴侶有幾個前任,或者有你很難理解的一些經歷,保持尊重,不要評論。你愛上的TA,正是由過往這些經歷組成的。
尊重TA的過去,就是尊重TA的現狀。尊重TA曾愛過的那些人,也是尊重TA本身。
07
我承諾不逼迫你改變,而是用我的改變帶動你的改變。
如果你想改變對方,隱含了一個前提:你覺得自己比對方正確,你覺得你是對的,TA是錯的。
對方也能感覺到這一點。當你想改變TA時,TA會反抗:“我才是對的,你是錯的。你憑什么改變我?”
解決這個悖論的方法就是:想要改變對方,先改變自己,用自己的改變帶動對方改變。
想讓對方減肥,就自己先去跑起來,每天5公里,堅持一個月再說。
想讓對方少玩手機,就自己先把抖音這些APP卸載了,下班回來就去書房堅持閱讀。
想讓對方多陪伴自己,就先去多了解對方的興趣,多陪著TA做一些你以前不愿意做的事情。
人的頻率是會共振的,你的場會影響TA的場。
08
我承諾不拉攏孩子來表達對你的不滿,而只把問題留在你我之間。
很多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的問題。很多孩子的癥狀,是在替父母表達創(chuàng)傷。
孩子是一個家庭里最容易承擔情緒出口的人,也很容易被父母拉攏來對抗另一方。在孩子面前數落對方的不是,拉著孩子陪自己疏遠另一方,生活里很常見。
兩個成年人的事,就不要讓孩子摻和了。
09
我承諾不跟你爭輸贏,因為我知道,要么我們都輸,要么我們都贏。
伴侶之間爭輸贏,就是把隊友變成對手。
就像雙人滑冰,本來是兩人共同去拼搏一個名次,你們兩人先打起來,不管誰有道理,結局都是一起輸。
10
我承諾永遠對你抱有期望,不管你會不會讓我失望。
有期望就有失望,失望帶來的痛苦舔舐人心,很多人害怕失望,因此放棄了期望。
他們不是不想愛了,而是不想再受傷。他們不想被雨淋濕,因此永遠不再踏出房門一步。
可是,在雨里除了被淋濕之外,還可以跳舞。傷口的縫隙,正是光透進來的地方。
封閉自己最大的問題,不是隔絕了愛,而是停止了自我的成長。不管幸福還是受傷,這些經歷都是自我成長的養(yǎng)料,而成長,才是親密關系帶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寫在最后的話:
前面這十條公約,更多是在說“我”怎么做,而不是“你”做什么。更多是對自己提要求,而不是對對方提要求。
你會覺得不公平嗎?
公約就像結婚誓言一樣,是對雙方共同的約束,不然怎么叫“公約”?你們雙方都需要根據公約,做出對對方的承諾。
我們因為互相愛著彼此,愿意放棄自己一部分自由,去獲得親密感和歸屬感,這是公約的本質。
但有時我們付出種種努力,關系仍然會不可避免走向盡頭,怎么辦?
涼拌。
結婚和離婚,都是追求幸福的方式。你再三努力之后,對方仍然堅持自己的操蛋做法,你就帶著愛和尊重離開,好聚好散。
你在這段關系里發(fā)展的愛的能力,會幫助你在下一段關系里找到幸福。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81658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285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6534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0179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603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