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經典的話是這樣說的:走了太久,就忘了當初為了什么而出發(fā)了。
這句話的可以更好的解讀為:你在沒有清晰、堅定自己所做的事情,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的情況下,內在思緒朦朦朧朧的就貿然行事了,那么在處事的過程中,就極度容易陷入別人的思維模式里,被帶跑偏。
這樣的人,就像一株根部土壤松動的草,大風一吹,你就馬上被吹跑。
比如:就好像你要投資,你問朋友借錢,你的目的是要借錢。
但朋友會問你,搞什么項目啊,投資什么呢?你呢?就開始僅僅進入別人的思維模式里去了,開始解釋你要投資什么,產品是什么,怎么做。
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TA的問題越來越多,你就傻傻的費盡周折的給TA解釋一遍。
結果呢?你說了一小時口水,TA最后回答你,你這個項目做不成的,不要去打水漂了。
到最后你錢沒借到,事情卻還沒開始就被潑了一大盆冷水。
自己要清晰自己的頭腦:
你的目的就是為了要借到錢,而不是要給TA解釋要做的事情由來。
你要用最簡單的語言描述你的來意,然后問對方是否能相助,可以就可以,不可以就不可以。千萬不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圍在別人的思維里,做著越來越偏離主題的事而,結果自己迷了路。
一旦陷入別人的思維里,你會發(fā)現(xiàn)你會有無止境的,回答不完的問題,在別人的世界里都兜圈子,然后自己最終目標就死在了別人的思維里,自己還一臉懵逼。
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情況下:
1、要知道自己最終的本意是要達到什么樣的狀。
2、要規(guī)劃自己能達到目的的最佳行事方式,并在世紀操作的過程中,隨機應變的圍繞最終目的去處理事情。
3、在處事過程中,切忌陷入別人的思維里去和別人交流,而是要明確,你想要和事件的另一方當事人表達什么意圖和目的,圍繞最終目的發(fā)力。
我們處事的思維模式框架應該是:
要干嘛?(目的)----怎么干?(規(guī)劃)----結果!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52514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86982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0314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94457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98318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