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男明星余文樂在社交媒體上發(fā)了一段話,自曝自己在三年前患上了恐慌癥。
他曾在飛機上異??謶帧⑶榫w緊張,手腳發(fā)麻,呼吸困難。
按他說的:感覺自己快要窒息了。
初次遇到“恐慌癥”的人,可能會給人感覺很“矯情”。
但在現實生活中,驚恐障礙(也就是驚恐癥)離我們并不遙遠。
尤其是現在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和生活壓力都很大,驚恐障礙可能會發(fā)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
但因為很多人對這種障礙并不了解,常常運用錯誤的應對方式導致更加糟糕的后果。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聊這個現象,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思考。
我們的人生失控了我們究竟怎么了
想象一下,你生命中一個很普通的日子里,周圍的一切都很好,沒什么不對勁。
突然,某人的一句評論、一個表情,或者是任何會觸動你的東西,出現在你的周圍。
轉眼之間,你呼吸困難。
那種感覺如同心臟病發(fā)作,你大口喘氣、大汗淋漓、心臟砰砰直跳、仿佛要越出胸膛。
你想要大聲尖叫,哭泣甚至是死去,都是一瞬間的事情。
有時候,連你自己都無法理解為什么會這樣。
你可能在火車上、在教室、在家里、在辦公室,這種感覺突然就發(fā)生了,但你必須強忍著,因為你不想嚇到別人。
實在忍受不了了,你會盡快沖出房間,一口氣發(fā)泄出來,免得把自己憋得五臟俱焚。
你以為一個人獨處會更好,殊不知,一個人更糟糕。
沒人會阻止你尖叫、哭泣,阻止你為了痛苦而消失,絕望地對自己做一些可怕的事情。
你以為哭幾分鐘、叫幾分鐘,能讓你好受一些,能讓身心痛苦緩解一些。
可事實卻是,這樣做會帶來反效果。
屈服于驚恐發(fā)作,只會讓恐慌的力量越來越強,越來越嚴重,最后把你吞噬。
這就是驚恐障礙發(fā)作的過程。
驚恐障礙最極端的就是驚恐發(fā)作,就像前面描述的,是一個人經歷的最可怕的事。
有人把驚恐發(fā)作類比成心臟病發(fā)的場景。
就像余文樂所說的,呼吸急促,手腳發(fā)麻,感覺自己要窒息。
還有更嚴重的是無法控制自言自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嚷嚷什么。
最令人心有余悸的是,驚恐障礙的發(fā)作是無法預測的,痛苦在幾分鐘集中爆發(fā),事先毫無征兆。
可能在放松休息時發(fā)作,也可能在睡眠中發(fā)作。
因為驚恐發(fā)作帶給人的沖擊力太強,有些人甚至會想在恐慌結束自己的生命,并屈服于隨之而來的痛苦和恐懼,最后陷入情緒深淵。
我們?yōu)槭裁磿徊恢牟⊥蠢p上
導致驚恐障礙的原因目前還不明確,已知與遺傳及心理等多種因素相關,常出現在導致壓力的事件之后。
余文樂提到的就是,壓力大,不分晝夜的跑通告。
另外,童年時期的不良經歷,也可能導致驚恐障礙。
韓國演員劉在煥曾患上驚恐障礙,對按門鈴的聲音極度害怕。
第一次發(fā)作時,正好是父親工作完回家按門鈴的時候。
門鈴一響起,他心跳突然加速,內心冒出一種想法“終究還是來了”,隨后陷入可怕的狀態(tài)。
驚恐障礙伴隨了他10多年,至今仍舊對門鈴聲有陰影,他說:我和母親都聽不得門鈴聲。
后來在一檔節(jié)目中,他坦言,小時候父親每天工作回到家,幾乎都會對他和母親惡語相向,拳打腳踢。
所以一到父親回家的時間點,他就開始焦慮,一聽到門鈴聲,焦慮感更是迅速提升到最高值,然后引發(fā)驚恐障礙。
香港明星馬浚偉,無法接受母親去世的消息,患上抑郁癥,痊愈后性格也變得極其敏感,多愁善感。
有一次,他突然頭暈,然后極度恐懼,覺得自己會死掉。他說:我好暈,但沒有暈過去,眼睛看不清,話也說不出來。
后來醫(yī)生告訴他,這是驚恐障礙,是因為經歷傷痛、焦慮等外在壓力誘發(fā)的心理和生理反應。
導致驚恐障礙的因素非常多,除了壓力、心理創(chuàng)傷、童年經歷等因素,還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種是心理因素。
驚恐障礙患者,往往性格敏感、壓力感重,有明顯的的情緒化表現,容易接受不良暗示,害怕受到傷害。
這種性格的形成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響,比如上面提到的童年經歷、傷痛體驗等。
這些人在生活、學習或是感情中遇到壓力時,情緒起伏特別大,會影響大腦的中樞邊緣系統(tǒng)。
另一種是生理因素。
日?;顒拥膭趽p,會產生慢性的疼痛或是炎癥,易于焦慮的人,就會把這種疼痛放大。
因為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操作電腦,容易引起胸前鈍痛。
敏感的人可能把這種疼痛放大,懷疑自己有心臟病,然后越來越嚴重,誘使驚恐發(fā)作。
引發(fā)驚恐障礙的原始情緒是焦慮,而焦慮是人類最常見的感覺之一。
適度焦慮對我們大有裨益,讓我們保持高度警覺,在命懸一線時避開危險,得以存活數千年。
但如果焦慮過度,就可能會造成驚恐障礙。
我們要學會正確應對這種過度焦慮,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驚恐障礙患者往往會覺得,自己會發(fā)瘋或失去控制。
還會因為自己的疾病感到恥辱,想要隱藏起來,結果耽誤了治療。
可如果不進行治療,慢慢地就會變得意志消沉和情緒低落,導致更嚴重的精神類疾病。
就目前而言,藥物治療可以相對快速且明顯緩解突發(fā)的焦慮癥狀。
降低驚恐發(fā)作的頻率及嚴重程度,也可以降低預期性焦慮。
藥物治療具體要咨詢醫(yī)生。
我主要講講心理治療的方法,我們自己也能實現。
第一種是認知行為治療。
改變患者對已、對人、對事的看法與態(tài)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要接納自己的現狀,順其自然,不要過度縮小和擴大,把心思放到應該放置的事物上。
比如隔壁一個同事患上了感冒,敏感的人會覺得自己也要流鼻涕了,喉嚨也不舒服。
此時,如果你繼續(xù)想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你就會覺得病癥不斷加重。
但如果你告訴自己,沒關系我平時也會偶爾咳嗽,喝點水就好了。
慢慢地,你的癥狀就消失了。
第二種是放松療法。
有意識控制或調節(jié)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降低機體的喚醒水平,調整因緊張刺激而紊亂的功能。
最簡單的放松訓練,就是呼吸放松。
找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靜靜坐下,閉上眼睛,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
輕輕吸氣,再緩緩呼氣,將所有的焦慮和不愉快通通吐出去。
每天可訓練十分鐘,讓自己學會放松。
如果遇上驚恐障礙,千萬不要逃避,不要覺得丟臉,逃避只會讓你更加糟糕。
不管是恐慌也好,焦慮也罷,最重要的是直面它。
直面疾病,讓自己的內心強大起來,就可以戰(zhàn)勝它。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和經驗的增加,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驚恐障礙也會離自己越來越遠的。
原創(chuàng)不易,點贊鼓勵一下吧!筆芯~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50813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93609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10210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80079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6625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