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著兩個朋友練完瑜伽,帶著她們給的東北豆皮和寧波年糕回家了。依我以前的習慣,會直接就拒絕她們的好意,可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在這樣你來我往的送過去送過來的過程中我和朋友們的關系越加好了。
從前我?guī)缀醪粫笥阉偷娜魏螙|西,因為覺得自己不需要,真正需要的東西我也自己買了,如果我收了某個朋友送的東西,那么我一定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會回送她一份價值更高的物品。當時的我認為,這是我不貪別人的小便宜的表現(xiàn),并且為我的做法感到驕傲。
拒絕,終歸有些拒人的意味。那樣的做法下,讓我和朋友之間總是欠了那么一絲彼此融在一起的火候。當時,只覺得是自己的性格比較冷清的原因。
而現(xiàn)在看來,哪里是什么性格冷清,不過是我的情商不夠,在處理接物方面欠缺妥當,并且怕欠了后無力回饋,所以以拒絕的方式減少欠的可能罷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需要切入點來推進,中國的送禮文化是為了增進感情、交情。而作為我們這種沒有利益關系的朋友,互相饋贈點家鄉(xiāng)美食、自制糕點或者別的什么小東西,這就是不經(jīng)意的一個個切入點。別人在饋贈我東西的時候是帶著她對我的喜歡之情的,我的拒絕意味著拒絕了人家的表達,一次兩次后,人家也就不再愿意表達了。
我拒絕的固然是自己覺得不需要的東西,可是,我的拒絕里有著不讓別人深入交往的意識,有著不愿欠別人的意識,有著我什么也不缺的意識。這樣的意識總是會讓朋友交往慢慢有所保留。
深入交往是我想的,現(xiàn)在大家都不缺任何物質,但不缺也可以欠。欠是一種溫情,你欠我,我欠你,欠去欠來的過程中,和朋友的關系就一步步推進了,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怕欠。這樣的交往沒什么利益關系,牽扯不到什么原則問題,我怕欠,是我情感上覺得自己并不富有,怕欠了我無力回饋。
當我重新認識送禮物和收禮物,重新審視欠和被欠,調整了我的行為方式后,我和朋友的關系就越發(fā)的親近友愛了。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400702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15354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0915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1017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8976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