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會討論某個人是怎么樣的,性格好不好、是不是容易相處、哪方面的能力比較突出等等,最容易觀察到的就是這個人是外向的還是內向的。細心的人可能也發(fā)現(xiàn)了,有些人雖然看起來很外向,在大家面前不會表現(xiàn)出害羞,看起來也很開朗,但其實他們更喜歡自己待著,參加聚會之類的社交活動會讓他們感到很累。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每個人的特點都和他的心理類型有關。心理類型是什么呢?綜合來說,它是一個人的能力、情緒、動機、興趣、態(tài)度、價值觀等等方面的整合狀態(tài),簡單說就是一個人的“為人”。心理類型是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觀點,他將心理類型劃分為三個維度,分別是心理能量的指向方向、收集信息的方式和處理信息的方式。
在判斷心理類型的時候呢,我們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所有的心理類型的方面都不是非此即彼的,就是說一個人,不可能百分百的外傾,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內傾。一個人具有外傾的特質,同時也會具有內傾的特質。如果一個人在自然狀態(tài)下,流露出外傾的特質更多,也更讓他舒服,他外傾的特質比他內傾的特質更明顯,我們就說他是外傾型的。而一個人在自然狀態(tài)下更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待著,覺得自己待著更舒服,那我們就可以說他是內傾型的。
第二,有的人雖然是內傾型的,但是因為外界的需要,他們也會表現(xiàn)得很外向開朗,所以看起來外向的人并不都是外傾型的人;但外傾型的人很多都是外向開朗的。因此,想要準確判斷一個人的心理類型,就需要我們對心理類型的知識有足夠的了解,并且要去仔細觀察這個人,了解他的各種傾向,才能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
那來看看怎么判斷第一個維度。心理能量的指向方向呢,又分為內傾和外傾兩個方面,這和我們平時理解的內向外向有點相似,但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心理能量是什么呢?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個人的精氣神,他的精神狀態(tài)。在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總是神采奕奕,充滿活力,我們就會說這個人的心理能量是充足的;相反,有些人是萎靡不振的,那這個人的心理能量可能是不足的。當心理能量不足的時候,外傾的人通常會從外界獲取能量來補充自己的能量,比如逛逛街,找人傾訴等等;而內傾的人會從自己的內心獲取能量,比如說自己靜靜地待一會兒、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等等。
那外傾和內傾的人有什么特點呢?外傾的人,對外界環(huán)境是比較感興趣的,而內傾的人對自己內心的想法更感興趣。舉例來說,有的人在看書的時候,會思考怎樣將書中的理論付諸實踐,這就是外傾的視角;而有的人更關注理論背后的觀念,他們會嘗試借助這個理論來形成自己的一些分析,這就是內傾的視角。
那大家可以根據(jù)這些特點來判斷一下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是內傾還是外傾。
我們來聊一聊心理類型的第二個維度,收集信息的方式。收集信息的方式分為感覺和直覺兩個方面,感覺型的人傾向于通過各種感官去接收信息,例如視覺、嗅覺、觸覺、聽覺等等,他們更注意現(xiàn)實中那些實際的、可以直接觀察到的事件。而直覺型的人呢,更傾向于對事情的可能性和事件背后隱含的意義、聯(lián)系和內涵感興趣,他們的預感性也更強。
感覺型的人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對于感覺型的人來說,不管是從什么樣的感官獲得的什么樣的信息,都是他們的親身經歷,因此他們會覺得這些信息是真實可信的,而他們對那些二手信息,比如別人的轉述或者書面的轉達,就不會那么相信。也就是說,他們更相信他們的實際經驗而不是文字或者語言的信息。
感覺型的人觀察生活很敏銳,他們喜歡追求快樂,非常善于觀察外部環(huán)境的情況,不過會比較缺乏想象力。他們是天生的享樂者和消費主義者,熱愛生活,常常自得其樂。也熱衷于享受各種娛樂活動,追求舒適、奢侈和美好的東西,對物質環(huán)境的依賴性比較強。
那么直覺型的人會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呢?
直覺型的人對于感官感知到的信息并不是那么感興趣,他們更相信自己的“直覺”。這里所說的直覺不是我們平時說的“第六感”,而是范疇更為寬泛的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偏好直覺的人最討厭墨守成規(guī),他們經常是思想的開創(chuàng)者或者行動的先鋒。
直覺型的人喜歡追求靈感,只有在感官信息與他們當下的靈感一致的時候,他們才會全身心地去感知和觀察環(huán)境。他們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但是比較缺乏觀察能力。他們是天生的開創(chuàng)者,對生活本身的興趣不大,不太會享受生活。他們關注機遇和可能性,因為善于想象,所以做事富有創(chuàng)意。他們熱衷于為事業(yè)成就而奮斗,在與人類利益息息相關的領域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能動性,展現(xiàn)出卓越的實干精神和領導能力,并因此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
我們來看看心理類型的第三個維度,處理信息的方式。根據(jù)處理信息方式的不同,我們可以把心理類型分為情感型和思維型。情感型的人傾向于根據(jù)主觀感情去做評判和決定,思維型的人傾向于根據(jù)客觀邏輯去做評判和決定。
那情感型和思維型的人都有什么特點呢?
通常來說,情感型的人會更重視情感體驗而不是邏輯思考,他們會比較主觀,喜歡關注人際關系而不是客觀事物,其社交能力往往優(yōu)于經營管理能力。在和別人交流意見的時候,情感型的人傾向于認同他人的意見,更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也容易認同別人的觀點;而在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者觀點的時候,他們往往不知道從何說起,也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常常會說一些與自己觀點無關的、或者重復的話。他們天性隨和,能夠全心全意地擁護和支持自己認為“好”的行為和活動,是團體組織中的“好人”,對組織集體的認可度很高,并且能夠高效地為組織服務。有趣的是,情感型的個體女性比較多,“思維-情感”這個維度也是榮格提出的三個心理類型維度中唯一一個存在性別差異的維度。
與情感型個體相反,思維型的個體大多是男性。他們更重視邏輯思考而不是情感體驗,通常會比較客觀,傾向于關注客觀事物而不是人際關系。他們不太擅長社交活動,但是思維功能的優(yōu)勢讓他們擅長經營管理。在和別人交流意見的時候,經常會基于客觀原則去質疑對方,傾向于認為對方是錯的。在工作中,他們經常是公事公辦,因為不了解或者不在乎人情世故,往往會顯得不近人情。而在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或者觀點的時候,思維型的人能夠按照合理的邏輯來組織相關的信息和觀點,并且能簡要地進行陳述和分析,給出明確的結論。在社會生活中,他們能夠理性客觀地批判社會中不良的風俗和習慣,發(fā)現(xiàn)問題也能提出解決方案,關注人類對自身的探索,支持各種科學研究,并因此推動著社會的發(fā)展。
我們了解了榮格提出的三個心理類型的維度,今天我們來看看心理類型的第四個維度:采取行動的方式,它分為兩個方面:判斷和知覺。這是邁爾斯和布里格斯母女在榮格所提出的三個維度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這里我們需要先有一個概念,就是說,我們在判斷一個人完整的心理類型的時候,是需要綜合心理能量的指向、收集信息的方式、處理信息的方式和采取行動的方式這四個維度的表現(xiàn)來進行綜合判斷的,并且,心理類型的表現(xiàn)不是非此即彼的,一個人可能在收集信息的方式上表現(xiàn)出外傾的特點,同時也可能在處理信息的方式上表現(xiàn)出內傾的特點。也就是說,心理類型不是一個平面化的標簽,不是固定不變的,這是需要家長朋友們注意的地方。
判斷或知覺的行動方式是我們和外在的環(huán)境進行互動的風格和方式。第四個方面的判斷是根據(jù)收集信息的方式和處理信息的方式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判斷的。
如果一個人不喜歡受限制,不喜歡做決定,主要是通過相對隨意的信息收集的方式與外在世界進行互動,用直覺或感覺收集外在世界的信息,那么無論他是外傾偏好還是內傾偏好,是直覺偏好還是感覺偏好,我們都可以說他是偏好知覺的行動方式。偏好知覺的人常常比較靈活,他們常常用外傾直覺或外傾感覺的方式,不斷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各種可能性或是感知外部世界的各種豐富而具體信息。
而如果一個人主要通過井然有序的信息處理的方式與外在世界進行互動,喜歡做決定,那么,無論他是情感還是思維偏好,我們都可以說這個人是偏好判斷的行動方式。偏好判斷的人會用情感的方式協(xié)調與他人的關系,或是有目標有計劃地運用思維的功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協(xié)調能力或者執(zhí)行力。
總結來說就是,偏好對外在世界進行信息收集是知覺型的,偏好應用思維或情感的方式應對外在世界就是判斷型的。
那家長朋友們也可以根據(jù)這些特點去判斷自己和孩子在這個維度上的心理類型是什么。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27133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57372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98400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29315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6390339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