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成功就需要有比較強的指控能力,需要能夠嚴格控制自己的行為習慣,并且能夠堅持去做一些改變,讓自己養(yǎng)成一些習慣呢,但是自控力太差怎么辦?決定的事情,定下的目標往往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了,其實通過訓練你的自控力是能夠獲得提升的,自控力訓練方法還是很多的!
什么是自控力?
自控力,主要體現在“控”字上,它區(qū)別于“自制力”,兩者卻又密不可分。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對一個人自身的沖動,感情,欲望,面對一些事物、突發(fā)事件、感情問題、面對金錢權利等等一系列的誘惑,進行的自我控制。
廣義的自控力指對自己的周圍事件、對自己生活和事業(yè)的控制感。它是能否支配自我的一種能力。
你能否支配自己成功或者失敗,你能否支配你的人際關系,你能否支配你的人生走向。
怎樣提高自控力
請相信,其實每個人的自控力都是有限的,不論“學霸”還是“學渣”。每個人腦中都有一只小猴子,你不是個例,缺乏自控力不全是你的錯。
那么既然自控力是有限的,我們要怎樣可以把我們的自控力在有限的空間里提到最高呢?
a. 外力:設置deadline
這是一個常用的方法,無論是小組作業(yè),還是日常學習、準備考研等等,大部分人都會用到這個方法。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b. 培養(yǎng)習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高三是自己學習和自控力的巔峰,那時候每天都學到很晚,但第二天還是精神抖擻;
而上了大學之后,時間寬裕了,反而變得懶散了,沒有之前學習的勁頭和毅力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難道時間越寬裕,自控力就越薄弱?
這顯然不科學。我們以為自己的自控力曾經很強,上大學后變弱了,這其實這個假象。那真相是什么?
保證我們高效運轉的其實是習慣,而不是自控力。
在高考之前的緊張學習氛圍里,我們被動的養(yǎng)成了很多習慣——每天規(guī)律的上課、自習、吃飯和睡覺,我們目標明確,并且習以為常。
所以高中的學習,其實并不需要太多自控力。而當你進了大學,課程安排變得自由了,你喪失了那些被動習慣,開始自己規(guī)劃學習和生活時,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時候。
而此時,很多人不得不面對自控力缺乏這個問題,苦苦尋覓提高自控力的方法。但是,何妨換一個角度想想:既然習慣讓我們高效運轉,那么我們?yōu)楹尾慌囵B(yǎng)起習慣呢?
培養(yǎng)習慣的方法有很多,遠離誘惑、分解目標、建立記錄和反饋機制…等等,相信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方法體系,但認為,在培養(yǎng)習慣之前我們應該做充足的心理準備。
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
說實話,大家都是普通人,承認這一點不可恥。承認自己一口氣吃不成個胖子,敢于面對現實。
《積極心理學》中有個建議:對于一般人,一個月能建立一到兩個習慣就很不錯了。
不要太貪心,你真能做到,一年下來至少養(yǎng)成12個習慣,你能夠超過大多數人。
所以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吧,允許自己失敗,允許自己休息。
少一些苛責,多一些鼓勵
我們自小教育,過于強調嚴格自律和自我批評,很少教我們如何鼓勵自己。太多人放棄改變,是因為在反復的失敗后,對自己失去了信心。
計劃失敗了,大多數人會羞愧,會痛苦,會責罵自己。
但少有人去安慰自己、鼓勵自己,跟自己說“加油,還有機會,想一想下次怎么可以做得更好”。
其實,在與欲望和弱點搏斗的過程中,我們大多數時候是沒有隊友的,你只能自己給自己打氣。
或許有人擔心過多的自我安慰會讓自己松懈,所以我要強調的最后一點,是行動。
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
無論你苛責還是鼓勵自己,最后引發(fā)質變的,是行動。想做什么,現在就開始做吧,不要等到以后。
相信大家的認知中,90%的“明天再說”等于“明天就忘” 。
所以,請即刻行動起來。只要你做了,無論多少,你都是在行動,都是改變,再微小的改變,都值得褒獎。
c. 腦前額葉訓練計劃
1. 腦前額葉是什么?
腦前額葉顧名思義就是在額頭位置的大腦皮層。這塊大腦皮層主要負責我們的記憶、判斷、分析、思考和操作,如果它收到了損壞或者不夠發(fā)達,就會發(fā)生注意力障礙,情緒波動大,不會計劃,遇事不會解決等種種問題。
2. 腦前額葉的力量
前額葉在自控力中掌管著3個力量:我想要,我不要和我要做。
我想要,就是我們真正要想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的長期目標。
我不要,就是那些妨礙我們長期目標實現,但是能夠帶來即時快感的誘惑。
我要做,就是為了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做的任務。
如果這3個力量能夠加強,我們的自控力也就能夠提升了。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01484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515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65691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83204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697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