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未婚同居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其中有些人是為了“試婚”所以會同居,而更多的“同居”有些是因為“性”,你覺得未婚同居靠譜嗎?你有過同居的經(jīng)歷嗎?有些人在同居之后后悔了,也有些人并不會有什么看法,你會選擇未婚同居嗎?
談戀愛未婚同居靠不靠譜
同居時間越長,相互理解越容易結婚,還是“同居”取代“結婚”成為新的家庭形式呢?應該如何考慮“同居”現(xiàn)象呢?“同居”這一概念本身并不清楚。
經(jīng)營愛情的技巧有哪些?不會談戀愛怎么辦?同居者對“同居”有不同的目標和期待,對于“未婚”和“已婚”的狀態(tài),“同居”的狀態(tài)概念很復雜。在同居的人中,結婚的馀地很多,也有人認為“同居”是結婚的替代品,但是“同居”的人,特別是有結婚計劃的情侶,把同居作為結婚的試用品,他們的狀態(tài)接近于已婚夫婦。
“同居”不僅是有見識的問題,根據(jù)國家和地區(qū)的不同對“同居”的看法也不同。很難作出“同居”的下一個嚴格定義和嚴格界限。
研究人員把同居狀態(tài)作為結婚的過程,根據(jù)是否有結婚計劃,將調查的同居者分為“沒有結婚計劃”、“沒有公開結婚計劃”和“公開結婚計劃”三類。60%的同居者在同居前有婚姻計劃,80%的同居者在同居前向家人和朋友宣布婚姻計劃。
“完全沒有結婚計劃”、“沒有公開結婚計劃”、“沒有公開結婚計劃”這3種類型的同居者,最終結婚的比例分別依次高達40%、67%、80%。
“完全沒有結婚計劃的人”到底是以什么樣的心情同居的呢?研究人員對“完全沒有結婚計劃”的同居者進行了進一步的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他們中近半數(shù)人將同居作為“試婚階段”,其中近半數(shù)人結婚了?!巴耆珱]有結婚的計劃”,將結婚視為“試婚”的同居者,最后結婚的可能性是完全沒有同居和結婚兩件事的同居者的2倍。
同居能增加婚姻的可能性嗎?
加入同居關系并不意味著結婚的可能性增大,似乎和同居前如何看待同居關系有很大的關系。最近,學者Guzzo通過美國的家庭數(shù)據(jù)(NationalSurveyofFamilyGrowth),得出了如下結論:
有結婚愿望時才提高同居者的結婚可能性,降低分手的可能性。為什么同居關系和結婚的意愿和結婚計劃越緊密聯(lián)系,結婚的可能性就越大呢?下面的說明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啟示。
理性行為理論常用于解釋婚姻意愿與婚姻行為之間的關系。那是因為意志是行為最直接的決定因素。對結婚抱有好期待的人和有強烈結婚欲望的人結婚的可能性很高。
從同居關系來看,想和同居伴侶結婚的人比不想和同居伴侶結婚的人結婚的可能性更高,這是邏輯上的理由。而且,比起只有結婚意愿的人,有結婚計劃的同居人對結婚的期待更加具體,邁出結婚一步的可能性更高。
同樣有結婚計劃的“公開結婚計劃”的同居者(例如訂婚、確定結婚期限的人),因為結婚計劃比“有未公開的結婚計劃”的同居者更加確定、更加堅定,所以結婚的可能性很高。在我們認真的關系中,我們對這種關系更有信心,希望促進這種關系成為正式的結婚關系。
相反,完全沒有結婚和同居關系的同居人,為什么結婚的可能性很低呢?沒有結婚的意愿,到行動的距離比較遠,除了這個原因以外,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完全沒有結婚和同居關系的同居者,也有人認為“同居”取代了結婚,完全不需要結婚。
經(jīng)營愛情的技巧有哪些?不會談戀愛怎么辦?學者Vespa也使用美國家庭數(shù)據(jù)(NationalSurveyofFamilyGrowth)來追蹤16至28歲的年輕人,發(fā)現(xiàn)年輕人的連續(xù)同居行為在增加(即同居關系破裂后,有了新的同居關系),這些年輕人就結婚了當這些年輕人對同居行為態(tài)度比較開放,認為同居是婚姻的替代品時,終止同居關系意味著開辟下一個同居關系。
像這樣,“同居”并不意味著接近結婚,從“同居”向“結婚”的轉變與如何考慮“同居”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因為同居關系有結婚的期待,有明確的結婚計劃的話,結婚的可能性真的很高。
但是,在你同居之前,如果沒有考慮過要結婚的事情的話,只要認為同居的話就能完全取代結婚,結婚的可能性就會變低。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90902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6007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0892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0455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00781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