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 求助會自責(zé),認為給別人添麻煩是種罪過,該如何解決? 10個回答

    如題。我很怕給別人添麻煩,程度是比較嚴重的類型。 遇到需要幫助的時刻,可以幫我的人就在我面前,但我卻要尋找付費機器,也就是說寧愿找機器都不想找人幫忙。尤其是遇到積極熱情的人群,向這類人求助我會自責(zé),自責(zé)會纏繞數(shù)天,甚至數(shù)月都不會消失。說實話,求助他人遇到的情況我都見過,第一種情況,對方不是特別愿意幫我,那我會認為這是正常的,而且還特別能夠理解。第二種情況是遇到特別愿意幫我的人,那我就會難受了,伴隨而來的還有自我批評,認為這點小事不該麻煩他,都是我太粗心。比較嚴重的就是自我批評,一般人看來這都是小事兒。那我會放在心上。我的斤斤計較向來都是針對自己,不針對別人。別人向我求助我會熱心幫忙,大概率是因為我共情了別人的處境,不想讓別人難受,說白了還是不想讓自己難受,最終都會繞回到自己身上,聽起來是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我也想有一天幫別人的時候是真心實意為別人著想,而不是隨便共情。我該怎么辦呢?

    匿名網(wǎng)友 2023-03-06 07:29:31

楊玥齡
559 人傾訴 好評率 99% 婚姻感情情緒壓力兩性情感心理健康
找他傾訴
  • 趙杰杰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

    從你的描述中,能看出你是一個處處替他人著想的,善良的人。

    抱抱你!

    看完你的講述,你小時候應(yīng)該經(jīng)常是被父母忽視的,在那個家里,你好像一個透明人,找不到自己的存在。


    家里有一顆棒棒糖,父母也許把它給姐姐,也許把它給弟弟,總之基本上不會給你。

    從小到大,你建立起了一個認知:自己是不配的,不值得的。

    哪怕只是別人的一點點關(guān)心、一點點幫助,自己都不配得到。

    如果自己得到了,自己也會覺得自己是不配得到的,會自己找到理由來責(zé)怪自己。

    把對別人的怨氣都撒在自己身上,聽起來像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

    這一切的核心,在于你內(nèi)心的“不配得感”。

    希望你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所在。

    你,是值得的。值得得到別人的幫助,值得給別人添麻煩,值得你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
    0評論 2023-03-26 10:09:56 回復(fù)
  • 陳曉 向TA咨詢 打賞

    親愛的題主你好,我是Annie 。

    收到你的提問,感受題主是位非常善良的人,總是以他人的利益為優(yōu)先考慮,但讓你覺得困擾的是,為何自己很怕會造成他人的困擾,當有人出自熱情來幫忙自己時,會感到自責(zé)、愧疚、甚至自我批評?給充滿疑惑且真心誠意想為他人著想的題主一個抱抱。

    題主在問題的開篇就表示了“自己很怕給別人添麻煩”,而不是自己真正不需要幫助。所以題主若遇到他人并不是很樂意提供幫助時,這時你覺得可以接受。但若是遇到那種特別積極想幫助你的人,你反倒會感覺自責(zé),似乎意味著“提出自己的需求是不應(yīng)該的”,“我是不值得被如此對待”的感覺。

    所以題主會表示“可以幫我的人就在我面前,但我卻要尋找付費機器”,“遇到積極熱情的人群,向這類人求助我會自責(zé)”,遇到“特別愿意幫我的人,就會認為這點小事不該麻煩他,都是我太粗心”。這些“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被人重視令你感到難受的想法”,可能是由于以往成長過程中的“情感忽視”或者“以別人的利益為優(yōu)先”的教導(dǎo)方式所造成。

    若一個人小時候的教育,是被引導(dǎo)“我的感受是不被重視的、是沒有道理的”時,這樣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讓你感知到,“你的想法不重要”,所以當我們習(xí)慣于被情感忽視后,也同樣會認為“重視自己的感受是不對的”。

    所以題主會說:“別人向我求助我會熱心幫忙,大概率是因為我共情了別人的處境,不想讓別人難受,說白了還是不想讓自己難受”。

    不知題主是否感受到了,自己會幫助別人,可能并非出自己“想幫”,而是出于“不得不幫”,這樣的想法是與我們的真心相互背離的,無法做自己,這就引發(fā)了題主心中的不適感。

    還有“特別愿意幫我的人,那我就會難受了,伴隨而來的還有自我批評,認為這點小事不該麻煩他,都是我太粗心”等等,這都可能都是源于小時后的教育方式,成人認為批評是讓你成為一個負責(zé)任的人的唯一方法,所以這導(dǎo)致你接受他人幫助時會感到自責(zé)的原因。

    所以題主并不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而是要去完整自我,讓你的真實想法與做法能夠一致,才能為你帶來真正的快樂。

    那么針對題主“我也想有一天幫別人的時候是真心實意為別人著想,而不是隨便共情。我該怎么辦呢”?的提問,做出下列建議供做參考:


    第一、稍微調(diào)整一下想法,讓它更符合實際的狀況。

    在題主一直以來認為“請別人幫忙是在給別人添麻煩”這件事上,或許并非完全如題主想的那樣不可饒恕,接受他幫忙更可能是建立人際關(guān)系的一種方式,人們在真心為他人付出時會感覺快樂,是愛的傳遞,并非是自找麻煩、接收了什么糟糕事。

    請人幫忙時還能激起他人的內(nèi)外在力量,為了很好地幫助別人,助人者得充實好自己的能力。所以助人不應(yīng)該是自我消耗,而是提醒自己充電的機會。

    所以我們?nèi)羰怯X得有點懷疑自己的想法,不如多去問問他人的想法和意見,當許多人的想法傾向于一致時,或許題主可能決擇留下對對自己有利的想法,摒棄會對自己產(chǎn)生消耗的部分。


    第二、我和他人一樣重要

    題主說:“我的斤斤計較向來都是針對自己,不針對別人。別人向我求助我會熱心幫忙,但自己不會找人幫忙?!边@是否意味著,“他人的位置總是高于自己,寧愿對自己嚴苛,也要善待他人”。是這樣對嗎?

    但我們也要知道,內(nèi)心有愛也意味著能愛自己,只有自愛的人才能真正愛別人,才能對別人慷慨及富有同情心。

    所以若是題主暫時無法做到愛自己勝過他人,但至少要做到自己與他人同樣的重要。


    第三、我值得被好好對待

    在前面已經(jīng)提到了,我們之所以會忽視自己的需要,是因為缺乏對自我的關(guān)愛,那么該如何關(guān)愛自己呢?

    1、多感受當下的時光。

    可在一天中找個空閑的時間,品嘗一份美味的食物、聞一聞自然中的芬芳、聽喜歡的音樂、做點喜歡的小事等等,享受當下可幫助我們迅速恢復(fù)能量。

    2、標記每天工作、放松和感受幸福的時間。

    一天當中,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感到愉快的,只是往往一個不順心,就會覺得整天糟透了。所以不妨簡單記錄下生活中的點滴,我們就能清晰地看見自己的心情變化。如此你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實際發(fā)生過美好的事,可能比我們能回憶起的還要多很多。

    3、回憶一周內(nèi)有人來請你幫忙時的情景

    題主表示,當他人求助于你時,你必會熱心幫忙。所以我們不如可以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幫助他人時的場景。當時有發(fā)生什么事?為何會答應(yīng)幫助他人?幫忙的是什么事?結(jié)束后他人的反應(yīng)和你的感覺為何?

    由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當自己感覺是重要的、是有能力的,這會讓人有信心。能忠實自己的想法,能幫忙就幫,不能幫也不勉強,要先滿足自己的需求,才能真心實意地為他人著想。

    愿題主能從助人中感受到源源不絕的快樂。

    和我愛著你



    0評論 2023-03-26 10:09:56 回復(fù)
  • 周凌嬌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聽到你的描述,我也很難過,這種關(guān)系上的糾結(jié)來自于你的成長過程中與父母客體關(guān)系的形成有些密切聯(lián)系。
    我們的依戀關(guān)系有安全依戀,不安全依戀,矛盾型,回避型和混亂型,有安全依戀關(guān)系的人性格特征,能夠處理好自己的需求,也可以通過很多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比如表達出來,當對方?jīng)]有回復(fù)他們還可以接受拒絕,他們理解對方也有局限性。
    矛盾型內(nèi)心渴望需求與幫助,但是卻害怕關(guān)系傷害自己,表現(xiàn)的很焦慮很沖突,是高需求寶寶,有需要的的時候有人幫助,但不能走的太近,怕傷害。
    回避型是由于要而不得,從小被父母忽略,或者被否定,指責(zé),養(yǎng)成了我不能表達,我的需求是不合理的,是我自己沒有能力,把沖突內(nèi)化,轉(zhuǎn)向了自己,我不需要這種關(guān)系,來保護自己,一旦外在給予了會自責(zé),認為這種關(guān)系后面一定會有更多的要求。
    混亂型是從小被父母虐待,暴打或者父母有喜怒無常的情緒造成了強烈不穩(wěn)定感。
    從你的描述中,我用心理學(xué)角度,從有限的資料中大膽假設(shè),你也可以從中小心求證,了解了自己關(guān)系模式,去與專業(yè)咨詢老師去調(diào)整,不要與以前的關(guān)系認同,不因他們不愛我也不愛我自己,在咨訪關(guān)系里被喚醒,覺察,合作,成長,開啟新的互動模式,世界與我愛著你,你更要愛自己,加油^0^~!
    0評論 2023-03-26 10:09:56 回復(fù)
  • 司淑蓮 向TA咨詢 打賞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題主習(xí)慣了付出,而對于他人給予的付出題主卻感到不適,對于這個情境,可以做出大概的推測:

    或許題主生命中存在這么一個過往重要的人,這個人習(xí)慣了向題主尋求幫助,心智化比較幼小經(jīng)常需要題主的照顧,ta不一定比題主年齡小,但卻處處需要題主提供幫助。

    而題主需要幫助的時候,可能大多數(shù)情況下,周圍沒有可以幫助題主的人,題主可能很多時候都需要自己解決問題,更甚的情況是,題主如果和周圍重要的人提出需要幫助的請求,重要的人甚至?xí)?zé)怪或者攻擊題主。久而久之讓題主形成了我只能自助,我不能成為他人的負擔(dān)的思維模式。

    上面是我對題主過往重要的人際關(guān)系模式的推測,也有可能具體情況與此有出入,僅僅提供題主作為參考,希望對題主探索自己與他人的關(guān)系模式有幫助。
    0評論 2023-03-26 10:09:56 回復(fù)
  • 蘇燦柯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好!

    你能這么清晰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把握分析,是一個很認真負責(zé)的人,僅從這點講,你沒有罪過,對比那些很少設(shè)身處地思考的人,你甚至有些功德了。所以別自責(zé),必須自信起來!

    從認知層面要有更新和糾偏,特別是在得到別人幫助情況下,要認識到對于別人而言,助人也一樣是一種快樂,就像你助人時一樣不想讓別人難受一樣,既然是件快樂的事,你有什么自責(zé)和難受呢?在這方面你的認知有偏差,共情不全面。所以別難受,成長有個過程。

    0評論 2023-03-26 10:09:56 回復(fù)
  • 袁紅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

    0評論 2023-03-26 10:09:56 回復(fù)
  • 劉姿懿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

    看了你的問題描述想從三個部分來回答。

    第一個部分,能求助的人卻不向他求助,去找一部機器幫忙,這里面有兩個方面:A面去向他求助了,并得到幫助了之后還要還這個人情,萬一人家找我還個超過能力范圍之外的人情怎么辦呢?還不起呀!找機器就不一樣了,找機器不會欠人情更不用還。B面,求人顯得自己沒有能力,會被別人嘲笑。所以去求機器,機器不會嘲笑人。

    第二部分,遇到主動上前幫助自己的人。就會懷疑自己能力價值的部分,自己真的沒有用嗎,這事都干不了。別人看不下去了才來主動幫助自己,開始自我貶低,也懷疑自己真的是不是沒能力,沒價值。

    第三部分,能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是因為自己想找人幫忙,但又有種種的擔(dān)心,將這部分投射到對方身上,認為對方跟自己有相同的感受,所以愿意幫助對方。一方面滿足自己想求助又開不了口的需要,同時又滿足了自己幫助別人的成就價值感。

    成長自己的內(nèi)心力量,和價值感。做到有幫助別人的能力也有求助的勇氣。祝好!
    0評論 2023-03-26 10:09:56 回復(fù)
  • 聶華鋒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呀,給你一個360度的擁抱。


    本來看到標題的時候,我還在想,這個標題說,求助會自責(zé),認為給別人添麻煩是種罪過。但還是來提問了,是什么促使你來平臺提問呢?


    等我看了問題的描述,原來,你不愿意找身邊的人,愿意找付費機器來尋求幫助。大概你覺得付費是一種價值的交換,你付出了金錢,對方付出了知識經(jīng)驗等等。你才覺得心里踏實。(其實像這種愿意付費的來訪者,咨詢師都會喜歡,咨詢關(guān)系會比較簡單,來訪付費,咨詢師付出時間知識)


    但再一看,這個問題你并沒有懸賞,也就是說,這還是一個沒有付費的求助,而且這個問題已經(jīng)有7個人回答了,不知道是不是也對你造成了一些困擾。


    畢竟,雖然回答的人,雖然在頭像和文字的背后,但也是活生生的人,也在付出自己的善意。


    你看,按照你的邏輯,你還是在給別人添麻煩。


    如果后面 官方對這個問題,進項了懸賞,那就是 在幫你付費了。你不止給答主添麻煩了,還給 添麻煩了。


    你又該如何讓自己自洽呢?還是會更加的難受,自我批評,認為不該麻煩他人,針對自己等等。


    如果是這樣,我們再來捋一捋。


    你沒付費,答主回答了,按你的邏輯是,給別人添麻煩了,你開始針對自己。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只不過再一次驗證了你的想法。這個提問完全沒有達到效果。


    你付費了,答主回答,按你的邏輯,你付費了,沒有添麻煩。但你的問題依然在,而且更加加深了你的認知,獲得幫助是要付費的。也等于你的提問和答主們的回答,都是干了個寂寞。


    這部分有點繞,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就是說,你不付費,可能加重你的自責(zé)。你付費,是深化了你的固有認知。


    不知道你現(xiàn)在的感受如何?發(fā)生了什么事,讓你做出不付費來尋求幫助的?在提問之前,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說服自己的?你可以復(fù)盤一下你的心路歷程。


    這個提問,其實可以看成是一個例外事件。例外事件就是跟通常的做法不一樣的事件,比如有人說他考試從來沒有成功過,但他是一個高中生。這起碼說明,他的中考成功了。


    有人說自己一無是處,但他是在朋友中很受歡迎。


    很多人,有負面想法的人,很容易聚焦在那些消極的事情上,而忘掉了,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不消極的事情發(fā)生,只是他們只把目光放在了消極的事情上。


    你說尋求幫助,讓你很難受。只有付費了,你才好受點。但你剛剛做了一個沒有付費的求助。這就是一個例外事件,可以從這個例外事件中,去找到背后的想法,看看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想法下,不付費的求助,你也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說,你其實只有解決辦法的,雖然我不知道這個辦法是什么,但你 自己。所以,建議把這個經(jīng)驗擴大一點。


    另外,就這個提問,前半部分說,自己覺的向別人求助是添麻煩,會自責(zé)。后半部分說的自己愿意提供幫助,這讓自己不難受,問,怎么讓自己不要隨便共情,而是真心實意為別人著想。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我就不回答了。


    你也可以找心理咨詢師聊一聊。這么簡單的提問有些說不清楚。


    我是經(jīng)常又佛又喪,偶爾積極上進的心理咨詢師,世界和我愛著你。



    0評論 2023-03-26 10:09:56 回復(fù)
  • 劉哲明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您好,隔空抱抱您,給您以力量
    我覺得您是一個心思細膩,感情豐富,為他人著想比較多的人。
    認為別人拒絕幫助你是正常的,而且會理解對方,對熱心幫助了你的人會產(chǎn)生心里負擔(dān),這種負擔(dān)會影響你幾天甚至數(shù)月,為什么會這樣呢?您有沒有想過呢?
    人字是一撇一捺組成的,從這個結(jié)構(gòu)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需要別人的支撐,而更多人的需要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社會關(guān)系,嬰兒需要母親的照顧會哭鬧,老人生活上不便,需要子女或是其它人的幫助而求助,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個人還是集體,都離不開大大小小的需要,也都需要求助,這是最基本,也是最正常的需求,人人如此,這是進步的必經(jīng)階段。
    第二方面,從小你的父母給你的教育是什么樣的呢?你在家里受關(guān)注的情況怎樣?
    是不是從小父母教育您要與人為善,多觀察別人的想法,表情,以別人的需要為需要來要求自己,還是對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見,或是從小沒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考慮的只是他們不生氣就好。
    回憶一下,您的父母親人有沒有哪怕幾次關(guān)注到你的需要。打個比方,父母那有一些糖,是先分給弟,妹,在分給你,還是從沒有你的份呢?好好想想...
    一個人因為需要去求助人,在正常不過,不必有負擔(dān),至于是選擇求助自助系統(tǒng)還是求助人,以怎樣解決問題更方便來衡量。求助人,不答應(yīng)正常,幫了你更正常。難道你沒幫助過別人嗎?為什么你幫別人可以,別人幫你,你會有負擔(dān)呢?
    多關(guān)注自己,關(guān)愛自己,你很重要 很多人需要你!
    0評論 2023-03-26 10:09:56 回復(fù)
  • 王智復(fù)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很愿意幫您。

    如果我們換位思考,生活中沒有人向您求助,那意味著什么,您可能覺得別人沒有那么信任您,所以不想麻煩您。換過來想,向別人求助是信任他人的表現(xiàn),不求助就沒什么互動,也很難建立起互信的關(guān)系。

    花兒都是綻放的,敞開的,人也是一樣的,敞開心扉才能收獲更多的快樂,互幫互助才能共同成長和進步。求助不是麻煩,是對別人的信任,是您在示好,是邀請對方共同成長,所以不必有那么多心理負擔(dān)。
    0評論 2023-03-26 10:09:56 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