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果豐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通過你的描述,能夠感受到你的焦慮與無奈,在這樣的原生家庭里,父母之間矛盾沖突,他們個人狀態(tài)的不穩(wěn)定,確實會給我們作為孩子帶來不安全的依戀模式,矛盾沖突型,回避冷漠型,怎么去調(diào)整呢?
一個人的性格特征與原聲家庭,與父母的客體關(guān)系緊密相連,你現(xiàn)在隨著年齡的成長內(nèi)心也有了很多調(diào)整,不喜歡他們的性格特征,不喜歡這樣的家庭氛圍,但無力改變,不自主會被打擾影響到。在這個時候先要自我覺察,1.我是什么樣的性格特征?你的描述逃離,回避,在混亂的關(guān)系中壓抑,壓抑過多后的爆發(fā)。
處理,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對于與父母的交流,由于父母自己的個性特征,他們習慣于用情緒表達語言和行為,比如憤怒,抱怨,爭吵,嘮叨等,既然這種模式讓你不舒服,從自己開始改變,不認同他們的方式,就要調(diào)整,用語言表達情緒,表達需求,對于他們的回應是同意,是否定,那是父母的模式,與你分離,當你用語言表達情緒后,你的心態(tài)是平和的,父母的怎樣回應也是他們的方式,這樣,就會減少爭執(zhí),矛盾點也會下降,需要一段時間的堅持。
2.在一段關(guān)系中,都是無法覺察自己,總看到對方的沒有按照我的要求,總想去海改變對方,但是這樣做只會有爭執(zhí),矛盾,那么我們換種角度,來改變我們自己,學會調(diào)整自己狀態(tài),去適應環(huán)境這也是一種能力的提升。
你說在學校同學們平和你的狀態(tài)穩(wěn)定,在家里,父母不穩(wěn)定你也不穩(wěn)定,甚至很混亂。如果我們有定海神針,在各種環(huán)境中都可以保持平穩(wěn)的轉(zhuǎn)態(tài)是不是更好呢?處理方式,通過學習(心理學知識,看見自己做自己,提高自我的認知與素質(zhì)),通過求助(與心理治療師進行精神分析治療,覺察反思自己的性格特征形成,其中背后的沖突又來自于什么),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聽音樂,畫畫,讀書,運動,提高自我的修養(yǎng),把內(nèi)在的力比多攻擊力通過多渠道的釋放出來。
3.交流與溝通。你的成長除了有創(chuàng)傷,也有資源,了解父母局限性,了解他們性格特征背后與他們的原生家庭,成長環(huán)境有關(guān),不是他們不會好好說話,不給予你愛的滋養(yǎng)也許他們內(nèi)心也沒有被很好的鏡映與關(guān)注。去仔細體會你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有他們的愛哪怕很少那也是他們盡力了,與你的童年,與你的父母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自己,也幫助家庭環(huán)境的改變,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也是你的價值體現(xiàn)!
當自己的情緒管理,有了很大進步,試著增加和父母相處的時間,慢慢以自己的穩(wěn)定,來感染他們,從而促進家庭氛圍的改變。別著急,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可以設(shè)立一些小目標,逐步達成,每完成一個及時獎勵自己。
祝越來越好!
2023-03-26 10:03:41
回復
-
曹素霜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當下好!感恩遇見。
看完你的描述,非常理解你為什么易情緒化,抱抱你!
跟父母呆在一起,由于這個環(huán)境你無法改變,所以你能做到是改變自己。
2023-03-26 10:03:41
回復
-
陳彪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
感謝你的無私分享和對平臺的信任!
關(guān)于原生家庭和情緒控制,它和我們每個人惜惜相關(guān),非常具有代表性,愿我粗略的看法,能對你有所啟發(fā)!
你說父母都是情緒不穩(wěn)定的人。父親脾氣暴躁,總是為一些小事而暴跳如雷,母親則愛抱怨、指責別人,所以他們倆總是爭吵不止,家庭氛圍很糟糕。而你呢?從見證者、經(jīng)歷者,慢慢變成了現(xiàn)在的同化者,你終于長成了自己曾經(jīng)討厭的模樣。這就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似乎是永遠難以擺脫的宿命。但其實不是的,改變一定會發(fā)生,從你意識到的那一刻開始。所以,恭喜你,你已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未來一定可期。加油!
你的問題是:父母情緒不穩(wěn)定,和父母在一起時,情緒總是失控怎么辦?你也說到自己在外面情緒比較穩(wěn)定,因為同事朋友比較平和。這里有一個重要的點,你不妨仔細想一想,你的情緒反應是否受制于別人的行為呢?在心理學上,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理論,強調(diào)情緒或不良行為并非由外部誘發(fā)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造成的。簡單地說,就是自己的情緒、行為,自己負責,其他人或事不背鍋。那么,回到你的問題,具體該怎么做呢?
2023-03-26 10:03:41
回復
-
趙進敏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您好!您提問說:“父母情緒不穩(wěn)定,和父母在一起時,情緒總是失控怎么辦?”先為您對自己父母情緒特點的覺察點贊,也為自己對父母情緒不穩(wěn)定的反應的反思鼓掌。既然您已經(jīng)開始覺察和反思,那么說明您已經(jīng)邁出了成長的步伐。
??您說因為父母長年爭吵,父母都是情緒很不穩(wěn)定的人。父親愛磨嘰,總會因為雞毛蒜皮、暴跳如雷。母親是強迫,總會因為衣服沒有放在衣帽間,東西亂放之類的瑣碎問題指責。每當聽到父母對話時那種不平和的語氣,都會感覺到身體緊張??墒情L年在這種暴躁、易怒的環(huán)境下,自己也不自覺變得很情緒化,但在外面就會比較穩(wěn)定。因為同事朋友都比較平和,但在家里就會變得和父母一樣。自己雖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控制情緒比較難??倳蛔杂X的因為一點小事莫名發(fā)脾氣,而且不愿在家待時間太長。疫情被封在父母家兩個月簡直就是煎熬。
??您的觀察力和分析力很敏銳。
您長期生活在父母爭吵不斷的環(huán)境下,這種暴躁、易怒的環(huán)境確實是您的身心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不過,您的觀察力和分析力都很強。您觀察到父親可能是一個慢性子人,但脾氣比較大,容易暴躁發(fā)火。母親有點強迫,非要把衣服放在衣帽間,東西不能亂放,東西要擺放整齊、有序,不然她就會各種挑剔、指責。我感覺您母親是不是急性子,您父母的性格特征是互補的?他們的性格互補,磨合一輩子,還沒有磨合到一種達到平衡的狀態(tài),這時可能會因為各種小事爭吵不斷,讓還是孩子的您可能對那種氣氛感到緊張、害怕、壓抑。不過,既然您現(xiàn)在已經(jīng)覺察到這一點,改變應該很快就可以發(fā)生了。
??您可以多與那些情緒比較穩(wěn)定、平和的人接觸。
您現(xiàn)在的朋友圈就很好。您說您的朋友、同事都是情緒比較穩(wěn)定,性格比較平和的人,您可以多與他們接觸,也可以發(fā)展更深入的關(guān)系。真正走進一個內(nèi)心平和的人的生活,觀察他的生活,覺察他在生活中遇到矛盾、沖突時,用什么樣的方法處理。您也可以做一些正念冥想,每天讓自己進入一種很平靜的狀態(tài),去觀察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覺察自己的需求。多做練習,讓自己的心慢下來,心靜下來。
??自我暗示法。
當您回到家,與父母在一起相處時,父母的爭吵激起您內(nèi)心的波瀾,內(nèi)心也開始跟著他們的節(jié)奏上下波動時,您去覺察自己的內(nèi)心。當您覺察到這一點后,您可以運用自我暗示法,不斷的在內(nèi)心告訴自己,要平靜、不要被帶節(jié)奏,不要被帶跑了。他們已經(jīng)吵吵鬧鬧幾十年了,這可能就是他們的相處模式,也許有的夫妻可能就形成了這種互動方式。夫妻之間有爭吵,那說明彼此對對方還有愛。若不愛了,才懶得與對方吵。如果您用自己暗示的方式,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那您可以立刻他們制造出的吵鬧環(huán)境,換個地方待一待。
題主,祝好!愿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世界和我愛著您!
2023-03-26 10:03:41
回復
-
楊玥齡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好
我是心探Kelly,很理解你的感受。
我們一起來聊聊,看看能否給你一些建議。
【父母情緒不穩(wěn)定,和父母在一起時,情緒總是失控怎么辦】
家庭是一個系統(tǒng),確實父母的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心情,而且如果父母沒有的意識,我們也很難去溝通和改變。
也包括我,從小父母長年爭吵,父母情緒也是很不穩(wěn)定的人。
我們先去了解一下父母的情緒,我今年學習了家庭治療,雖然我也不能接受父母的情緒,但是有些理解他們,大概情緒不好的原因如下:
1:互動的模式,習慣了一種方法,時間久了就開始循環(huán)。
2:雙方?jīng)]有成長,例如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及時調(diào)整和改變。
3:集體無意識,例如父母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以為這樣的現(xiàn)象都認為是正常的。
4:他們對情緒的理解很少,也許都不曾探索過自己的“情緒”。
5:心理學是我們最近短短幾十年開始發(fā)展,我們很幸運有接觸,可以學習和了解,很多人并不了解心理學,更不了解自己的情緒背后是什么原因。
6:大環(huán)境的影響,疫情的壓抑,他們是不是上有老的壓力?
盡量讓父母少看一些負面新聞,避免被外界影響。
7:幫助父母分心,可以繼續(xù)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培養(yǎng)自己的愛好,或者有自己的社交圈。
8:父母的年齡如果50歲左右,也會出現(xiàn)更年期,這個時候情緒波動也會很大,題主可以買一本書送給爸爸媽媽,《發(fā)展心理學》。
9:讓父母正確了解情緒不好對身體的影響,以愛和關(guān)心讓父母感受到你的擔心。
10:你是這個家庭最有學習能力的人,也是最有希望改變的人。
你想怎么樣可以幫助到父母呢!
11:接不能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
例如我,來 成長自己,學習和多了解心理學,都可以在日常當作“工具”來幫助我們。
12:有時候和父母溝通,聊聊,問問他們的夢想,未完成事情。
有沒有人生的遺憾等。借此可以多了解父母。
13:也可以和父母聊聊他們的原生家庭,他們哪些不喜歡的地方,有些父母愿意也有一些父母不愿意。
【家庭是一個情緒系統(tǒng)】
每當聽到父母對話時不平和的語氣都會感覺到身體緊張,很心疼你,這么多年不容易呢。
長年在這種暴躁易怒的環(huán)境下,不自覺變得很情緒化。
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原生家庭的影響,題主很棒,覺察到自己的身體變化。
我們做一些基本的了解:
“家庭是一個情緒單位”,我們可以可以分下面幾個方面去理解:
1.家庭是一個整體的情緒單位,任何影響個人的重要事件,都會連帶性地影響家庭系統(tǒng)中的其他人。
所以父母的情緒,或者說你的喜怒哀樂也會影響父母。
2.家庭依靠情緒情感彼此聯(lián)接。
我們從孩子開始,體驗到父母帶給我們的情緒,同時成長過程也會相信外界,例如一路過來對我們影響的其他人,比自己力量更大的人,也會了解和理解不同的人接觸,感受不同。
作為個體,家人和家庭都是我們信任和依賴的不二選擇。
我們和家庭成員,與其他社會單元最大的不同,也就是彼此之間高濃度的情感,也因此情感的得失變化會引發(fā)強烈的情緒反應。
3:慢慢學會自我分化,作為獨立的個體有堅定的自我,也學會邊界,情緒做一些隔離。
父母吵架一輩子,溝通已經(jīng)習慣了,這是他們的模式。
我們可以選擇的是盡量不被他們影響。
他們是他們,我們是我們。
4:了解家庭互動中焦慮情緒最容易彼此感染。
例如有個焦慮媽媽,一定程度的焦慮雖傳染,但也有利于家人間相互的理解、支持和聯(lián)接。
所以有個穩(wěn)定的自我,就會看到家人的情緒背后訴求。
就像題主說,一直被影響,這個過程很長了,超過一定的強度和時長,你的一些理性思考,也可能就會被父母的焦慮情緒侵占。
長時間的家人間過多的緊密“團結(jié)”也不利于個體的獨立自主。
所以前面提到邊界,也建議題主看看這方面的書籍。
如果沒有學習心理學,或有這方面咨詢的自我體驗,你會倍感束縛,而且很不舒服,因為被卷入了父母的情緒。
家庭作為一個整體的情緒單位,需要特別留意焦慮之下的家庭互動,以免越慌越亂、越亂越慌,避免造成慌作一團的惡性循環(huán)。
5:題主有了對比,特別棒,你在外面就會比較穩(wěn)定,因為同事朋友都比較平和,但在家里就會變得和父母一樣。
覺察是開始,你說雖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控制情緒比較難,你能覺察已經(jīng)很棒了呢。
1:自我成長,接納當下的感受。
2:學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努力去溝通。
3:總會不自覺的因為一點小事莫名發(fā)脾氣,而且不愿在家待時間太長,疫情被封在父母家兩個月簡直就是煎熬。
疫情是短暫的,總能過去吧。
如果當下改變不了,盡量做一些事情分心自己,例如畫畫,學習等。
4:努力去想想父母的優(yōu)點,哪些事情是你們一起的開心時光。
5:活出自己,我們提早明白,以后我們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不努力不活成父母的樣子。
我們努力去活出自己,相信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疫情下,慶幸我們的父母都還健康活著,包括我們,也接納自己的所有的情緒,看見情緒。
祝?安好
世界和我愛著你
2023-03-26 10:03:41
回復
-
陳哲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通過你的描述,能夠感受到你的焦慮與無奈,在這樣的原生家庭里,父母之間矛盾沖突,他們個人狀態(tài)的不穩(wěn)定,確實會給我們作為孩子帶來不安全的依戀模式,矛盾沖突型,回避冷漠型,怎么去調(diào)整呢?
我是心理治療師,我從心理學角度來談談我的理解。
一個人的性格特征與原聲家庭,與父母的客體關(guān)系緊密相連,你現(xiàn)在隨著年齡的成長內(nèi)心也有了很多調(diào)整,不喜歡他們的性格特征,不喜歡這樣的家庭氛圍,但無力改變,不自主會被打擾影響到。在這個時候先要自我覺察,1.我是什么樣的性格特征?你的描述逃離,回避,在混亂的關(guān)系中壓抑,壓抑過多后的爆發(fā)。
處理,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對于與父母的交流,由于父母自己的個性特征,他們習慣于用情緒表達語言和行為,比如憤怒,抱怨,爭吵,嘮叨等,既然這種模式讓你不舒服,從自己開始改變,不認同他們的方式,就要調(diào)整,用語言表達情緒,表達需求,對于他們的回應是同意,是否定,那是父母的模式,與你分離,當你用語言表達情緒后,你的心態(tài)是平和的,父母的怎樣回應也是他們的方式,這樣,就會減少爭執(zhí),矛盾點也會下降,需要一段時間的堅持。
2.在一段關(guān)系中,都是無法覺察自己,總看到對方的沒有按照我的要求,總想去海改變對方,但是這樣做只會有爭執(zhí),矛盾,那么我們換種角度,來改變我們自己,學會調(diào)整自己狀態(tài),去適應環(huán)境這也是一種能力的提升。
你說在學校同學們平和你的狀態(tài)穩(wěn)定,在家里,父母不穩(wěn)定你也不穩(wěn)定,甚至很混亂。如果我們有定海神針,在各種環(huán)境中都可以保持平穩(wěn)的轉(zhuǎn)態(tài)是不是更好呢?處理方式,通過學習(心理學知識,看見自己做自己,提高自我的認知與素質(zhì)),通過求助(與心理治療師進行精神分析治療,覺察反思自己的性格特征形成,其中背后的沖突又來自于什么),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聽音樂,畫畫,讀書,運動,提高自我的修養(yǎng),把內(nèi)在的力比多攻擊力通過多渠道的釋放出來。
3.交流與溝通。你的成長除了有創(chuàng)傷,也有資源,了解父母局限性,了解他們性格特征背后與他們的原生家庭,成長環(huán)境有關(guān),不是他們不會好好說話,不給予你愛的滋養(yǎng)也許他們內(nèi)心也沒有被很好的鏡映與關(guān)注。去仔細體會你的成長過程中應該有他們的愛哪怕很少那也是他們盡力了,與你的童年,與你的父母之間進行有效的溝通,幫助自己,也幫助家庭環(huán)境的改變,逃避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這也是你的價值體現(xiàn)!加油^0^~,你可以通過學習與治療師溝通,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去幫助自己,幫助父母,世界與我愛著你,你要學會愛自己!
2023-03-26 10:03:41
回復
-
劉雅琴 向TA咨詢 打賞
2023-03-26 10:03:41
回復
-
崔軍 向TA咨詢 打賞
Hello,我是Look
著名心理教育學家阿德勒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由此看出快樂的童年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父母控制不了情緒,可能會導致孩子容易沖動,出現(xiàn)易怒等不穩(wěn)定情緒。
??孩子還會自我評價過低、自卑
如果父母對孩子總是表現(xiàn)出不耐煩、不認可甚至辱罵、毆打,孩子就會陷入自我否定。
??自暴自棄,不思進取
有時候父母會給孩子貼標簽,比如“你真沒用!”等,在這樣的標簽效應下,孩子會逐漸變得不敢嘗試新事物,注意力渙散。
那我們在面對情緒化的父母時,可以做什么呢?
2023-03-26 10:03:41
回復
-
康利勤 向TA咨詢 打賞
樓主你好,不知道你多大年紀了,看你的描述給你些個人建議:
1、嘗試理解和接納
每種關(guān)系和鏈接都有它形成和存續(xù)的原因和來由,父母可能個性不同,但他們相處幾十年的方式他們已經(jīng)互相習慣并了,或許因為你通過外界朋友看到了不一樣的關(guān)系模式,讓你覺得更舒服更喜歡,但也嘗試去理解父母之間的關(guān)系相處模式,那是他們之間磨合多年相對固化了的,他們認為互相能接受的模式。
你未來會有自己的家庭,可以去主導和建立自己的關(guān)系模式,子女和父母之間也要有邊界感。
2、積極與父母溝通
無論家庭關(guān)系模式是什么樣的,父母肯定是愛你的,你可以可父親母親單獨溝通,用愉快或輕松的語氣給他們進行調(diào)和,緩和家庭氛圍。
3、珍惜有父母陪伴的時光
人生苦短,有父母陪伴的時光更是有限的,換個角度去看待父母,內(nèi)心就會多謝包容,少些抵觸情緒。
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2023-03-26 10:03:41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