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想拒絕,糾結(jié)與矛盾,該怎么做 10個回答
我知道我們要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當不想的時候應(yīng)該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來拒絕。但我也經(jīng)常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想拒絕。比如朋友邀請我一起玩游戲,我經(jīng)常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想玩。玩了會開心,但是時間也會過去。我如果選擇玩了,是因為我自己想玩還是因為我答應(yīng)陪她玩呢?所以她來邀請我我就會下意識的不安。且拒絕會讓她難過失落,我也會有壓力和愧疚的感覺。一兩次就無所謂,但她玩的比我多,也就老來邀請我。我老拒絕她心里也過不去。我陷入了糾結(jié)與矛盾。我究竟該怎么做呢?
匿名網(wǎng)友
2023-02-12 17:36:39
崔淑花 向TA咨詢 打賞
張慶儀 向TA咨詢 打賞
張紅輝 向TA咨詢 打賞
您好,題主
通過你的描述,看得出來你很害怕拒絕朋友的邀請,這種原因可能是因為你害怕拒絕會給他帶來一些傷害,或者讓他對自己產(chǎn)生不好的評價或者看法,當然也有可能因為自己曾經(jīng)被拒絕過,所以能體會到這其中會對自己有什么樣的影響,出于同理心也會難以拒絕別人。能理解你這樣的感受。
害怕拒絕別人,容易壓抑自我的需求和感受,這樣也會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會把別人的感受和需求放在首位,其實這樣也是對我們自身成長不利的,那么這種害怕拒絕也可能與原生家庭有關(guān),或者自我認同感較低,對自己沒有信心,害怕拒絕會引來別人對自己的討厭不認同等等。
如何破解:
【1】明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再想想是否拒絕。
當別人邀請你自己時,你可以看看這件事情,自己想不想做呢,愿意不愿意去做呢?我們可以不看利弊,只看我們享受在其中的過程,是否對我們沒有快樂的感受等等,是否自己真的有這樣的需求,如果不想,那么我們可以委婉的拒絕,避免給別人帶來傷害。
【2】拒絕是每個人的權(quán)利,并不代表不好。
每個人都有拒絕的權(quán)利,如果我們沒有按照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去做事情或者是達不到對方的需求,我們也可以委婉提出自己的拒絕,這是尊重邊界的行為,也是能夠?qū)ψ晕邑撠煹谋憩F(xiàn),并不代表不好的行為。
【3】提升自信,提升自我認同感,學(xué)會對自己負責。
這種情況下就是我們不必在意拒絕會帶來什么樣的感受,我們有自己的信心和價值感,也能認同自己,知道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符合自己的需求,也知道這樣做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xiàn),提升自信可以做一些事情,堅定我們內(nèi)心的力量,鍛煉自己的勇氣,提升自我認同感。
最后,學(xué)會拒絕,也要看到拒絕之后帶來什么樣的結(jié)果,但其實拒絕過后也并不會產(chǎn)生特別糟糕的結(jié)果,只是我們把這種結(jié)果放大,它并沒有那么可怕,如果拒絕之后影響到了你們的友情,那說明這段關(guān)系并不值得,也經(jīng)不起考驗的,不要委屈自己,學(xué)會看到自我感受和需求,提升自我認同感,這是愛自己的表現(xiàn),也不會讓自己活得過于壓抑。
以上拙見希望對您有幫助
朱晨波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呀,給你一個360度的擁抱。
費詠梅 向TA咨詢 打賞
冷濤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從你的描述來看,你應(yīng)該很年輕,在這樣的年紀就能覺察到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嘗試探索自己,而不只是懵懵懂懂的被生活推著走,是很棒的一件事!
其實,我們常常會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時常會糾結(jié)煩惱,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做出選擇和決策,比如當你準備寫下自己內(nèi)心困惑的時候,當你思考著要怎么表達的時候,還有當朋友來邀請你打游戲的時候。
有些問題的內(nèi)容比較純粹,又只涉及到我們自身,就比較容易做出決策,比如準備考試的時候是否繼續(xù)打游戲,或是玩自己熟悉的游戲還是新的游戲,對你來說可能根本不用思考。但是,一旦涉及到他人,涉及到關(guān)系,我們就會想的比較多,權(quán)衡起來也會更困難一些,因為我們不僅會感受自己,還會推測他人的意圖,以及他們對我們行為的反應(yīng),會思量自己是否愿意看到并承受決策后的結(jié)果,而你的困擾似乎就來自于此。
說到這里,或許你能更理解自己的糾結(jié),不會因為糾結(jié)而責備自己。
然后,不妨試著想象,假如只有你自己,你愿意此時此刻玩這個游戲嗎?如果你知道朋友正在玩,你愿意主動加入她一起玩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可能你會發(fā)現(xiàn)真正讓自己糾結(jié)的并不是玩不玩游戲,而是能不能拒絕朋友。那么,你的自我探索的議題可能就變成了“怎么拒絕朋友,才能不影響我們的關(guān)系”。
當然,如果想更了解自己,還需要更細致的覺察自己的感受,比如在游戲中的體驗,拒絕朋友時的忐忑,多次答應(yīng)朋友后的委屈和壓抑等等,這些感受都是我們了解自己的機會,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和咨詢師一起探索,對自己越了解,就越容易理解和接納自己,糾結(jié)和痛苦也會漸漸遠離你的生活。
齊琦 向TA咨詢 打賞
嗯,小可愛,這道題感覺像繞口令一樣。看完之后,我會覺得這需要分兩個部分來拆解。
1、我怎樣確定我自己的感受?這個問題像是理論部分。
2、我應(yīng)該如何的表達拒絕?這個問題是個體的實際情況。
?
先來拆解第一個部分
?
我們很多時候會把感受和想法混在一起。然后想法和感受混在一起,又產(chǎn)生新的想法和感受,又繼續(xù)混在一起。
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感覺是感受器接受刺激所產(chǎn)生的表示身體內(nèi)外經(jīng)驗的神經(jīng)沖動的過程。
?
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從感覺開始的,它是最簡單的認識形式。例如一個紅蘋果,我們用眼睛看,知道它的顏色是紅色,形狀是圓形;用嘴咬,知道它的味道是甜的。這里的紅、圓、甜就是蘋果這一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
1.?反映的是當前直接接觸到的客觀事物;2.反映的是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而不是整體;3.感覺的內(nèi)容和對象是客觀的,感覺的形式和表現(xiàn)則是主觀的
想法:意見、看法、念頭。更多的時候,會有認知的部分;有觀念。有思維加工。
回到你的狀態(tài)是:你要我玩游戲,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我感到愉悅(感覺會開心。),同時我也感到負擔(感覺不開心,有負擔)。因為我認為玩游戲浪費了時間。
所以,玩本身是開心的,但是你感到不開心是因為你有觀念,有想法。這個觀念和想法讓讓你不開心。讓你不去玩游戲的行為。
?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說:我們可以通過“我(感到)……因為我……”這種表達方式來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guān)系。
要區(qū)分感受和想法。我們表達感受的時候可以用“我覺得”,但當我們表達想法時,最好還是用“我認為”。
?
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是自我表達的一種最有效的方式,它可以引起他人的共鳴,更體現(xiàn)了人性之間的相通之處。
?
現(xiàn)在來拆解第二個部分。
?
我不能夠拒絕
因為我自己想玩還是因為我答應(yīng)陪她玩呢?
我答應(yīng)陪她玩。后邊有什么想法呢?----我感到有壓力,是因為我認為:拒絕會讓她難過,會讓她失落。我會有愧疚感,是因為我需要好好的照顧對方的情緒,我不想讓他失落,不想讓他難過。
?
正如我上面說的,你有感覺卻又加了想法,又讓想法產(chǎn)生的感覺繼續(xù)影響自己的想法。
需要厘清自己的感覺、想法,觀念、需要。
?
玩兒會讓我覺得很開心。
我不想一直在玩。因為我認為還應(yīng)該干點別的事情、類似于學(xué)習(xí)。在這方面我的需要是,希望不影響對方的心情,又希望照顧到自己。
?
或者我可以玩一會兒,30分鐘陪你30分鐘,因為這個過程我也開心。可以照顧你的需要,也可以照顧我的需要。
?
如果感到拒絕,非常有壓力,這個壓力屬于內(nèi)在的壓力,來自于過往的情緒體驗。是需要去做一些療愈的。
?
類似的課題大約是:
表達自己的需要是危險的。
拒絕別人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在我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面前,他人的需要優(yōu)于我的需要。
?
這個療愈過程需要花一段時間
陳正發(fā)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
拍拍肩~不著急,每當觸摸自己的感受時,總是無功而返,就不需要著急或者強迫自己一定要表現(xiàn)出得體,而是允許自己能夠停留在此時的感受中,也許是害怕、也許是迷茫,當學(xué)會了接納自己的情緒時,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我總是不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情緒,變得患得患失,該怎么辦?
我知道我們要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當不想的時候應(yīng)該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來拒絕。但我也經(jīng)常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想拒絕。比如朋友邀請我一起玩游戲,我經(jīng)常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否想玩。玩了會開心,但是時間也會過去。我如果選擇玩了,是因為我自己想玩還是因為我答應(yīng)陪她玩呢?所以她來邀請我我就會下意識的不安。
很多時候,我們的邊界感不清晰,來自兒時與家人的邊界感模糊,所有的情緒也相互交織復(fù)雜,使得我們不能清晰的識別自己的真實的情緒,壓抑過多,那么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與外界接觸時,就會不能及時的識別內(nèi)心感受,將他人的感受與行為內(nèi)化為自我的感受部分,就會更不易察覺到自我的感受。
例如,小孩子經(jīng)常面對父母的吵架,常常表現(xiàn)不安、害怕的方式為大哭,認知度不夠的父母事后,還會責罵孩子“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就因為你哭~讓家一天到晚沒得清凈時候,真是沒用!”等泄憤語~
長大后的孩子,就會下意識的認為,當發(fā)生沖突或者不好的事情的時候,都有自己的錯,感覺的很深的自責感,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孩子表現(xiàn)哭是因為,他們感覺到了恐懼、不安、害怕被拋棄等復(fù)雜的負面情緒,但是因為不懂的表達,也認為父母吵架有自己的原因,因為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完美的,當父母再一次指責孩子時,孩子就更加確認父母吵架自己有責任。
那么,就題主問題而言,朋友來找自己玩游戲,作為這個年齡都喜好玩游戲的群體,有沒有也會對游戲特別吸引和感興趣的時候,但是在朋友看來有時也會誤以為這是釋放“非常喜愛”的信號,更加愿意邀請題主一起玩,但這樣的感知下,題主即害怕表現(xiàn)“喜愛”又處于“想要一起玩”的中間階段呢?
看到了自己真實的感受,我們就可以從選擇接納自己的真實情緒開始做起,接納當下,那么再面對朋友的“邀請”時,就不會感覺到“刁難”,也不會感覺到是被迫做選擇題,而是有了更多的表態(tài)空間,我們可以即表達自己想要玩的需要,也可以告訴對方,如果感覺到疲憊可能不能堅持到底,希望對方諒解,當我們清晰了回應(yīng)的對方,朋友就會理解,她就能更好到把握尺度調(diào)節(jié)自身的期望值,調(diào)節(jié)自身的情緒,如此,每個人都能對自身的情緒與感受負責,相處就會融洽感覺到輕松自由~
*如何識別自己真實的感受?
從小以成績?yōu)槭滓繕说奈覀?,如果此時父母也不能保持較高的認知與情緒覺察能力,其實發(fā)展孩子的自我情緒的能力普遍都較低,因為我們的生活模式通常慣于忽視我們的感受,這就讓我們漸漸遠離了真正的自我中心,而重新找回自我的情緒覺察力,仍然需要學(xué)會重新關(guān)注自己,對自己的感受給予支持和肯定的力量中漸漸找回~
例如,我們可以面對困擾和選擇的問題時,培養(yǎng)與自我的對話,問一問自己“我的感受是怎樣的?是難過的還是開心的?”,常常給與感受真實的接納與回應(yīng),我們的感受能力就會越來越強,當再次面對困擾時,感受就能清晰的回應(yīng)自己。
其次,還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長,肯定自己的優(yōu)點,這會增強自我價值感。因為當內(nèi)在沖突來臨時,過多的情緒纏繞,通常是因為我們不敢肯定自己內(nèi)心的需要,即低自尊影響下,不能接納真實自己需要,感覺到害怕、恐懼等情緒的原因,而去成為自己的理想父母,去關(guān)注自己的需要,認同自己,就是走出低自尊以及原生家庭影響成為獨立的自己的成長需要~
祝好!
聶華鋒 向TA咨詢 打賞
求助問答
每個女性朋友們心中都會有自己喜歡的男人,而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男性朋友們對于女孩都喜歡什么樣的問題都是比較關(guān)注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
去看看電影《重慶森林》里,王菲飾演的阿菲喜歡上了梁朝偉飾演的警察663。663剛失戀,前女友把他家的鑰匙留到了阿菲打工的快餐店。阿菲偷拿了鑰匙,每天下午,趁663不在家的時候,就偷偷
去看看梧桐坐在我的對面,舉著酒杯,一飲而盡。這個男人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故事。他看著我,借著酒勁,欲言又止,卻又情不能自已,我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一個人,驅(qū)車幾千里,從小城到最遙遠的
去看看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破冰:我們?yōu)槭裁葱枰湍吧苏f話》,作者是:小荻老師,本來當成一本溝通書籍來讀,讀完幾遍之后,這本書實際上更象是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講為什么要跟陌生人說話。書中有
去看看試想,現(xiàn)在是周四下午你呆呆地坐在辦公桌前,盯著面前的任務(wù)清單,想想周末前還有至少十件要完成的是事情。整個人僵住,但心率卻逐漸飆高,大
去看看很多心理科普文章都強調(diào)了“關(guān)系”的重要性,在心理咨詢時咨詢師也會從當下的朋友關(guān)系、同事/同學(xué)關(guān)系、夫妻關(guān)系、母(父)子關(guān)系問到成長過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