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 三歲男娃無法處理負面情緒,該怎么引導? 10個回答

    家有三歲男娃,大部分時間都蠻好的。但是會在一些莫名的點上大哭大鬧。尤其是當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我理解他的難過或者生氣,但是不能接受的是他撒潑甚至想要打人的行為。

    匿名網友 2023-01-24 21:26:02

楊玥齡
559 人傾訴 好評率 99% 婚姻感情情緒壓力兩性情感心理健康
找他傾訴
  • 康煒 向TA咨詢 打賞

    姑娘,你好??吹搅四悻F在所面對的困惑,抱抱你呀!

    你現在遇到的是:孩子成長方面的一些問題;請允許我再次給你一個暖心的擁抱。

    容我冒昧地問你一句:你在家里,平常會跟老公;他吵架嗎?

    如果會的話,可能有時候你們激烈吵架的時候;可能會摻雜一些類似于打人的手勢。

    然后,小孩子他就會有樣學樣;因為只有三歲,所以他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

    建議以后就算你跟老公要吵架,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以避免他可能會無意中模仿你們的肢體語言。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在外面的時候;孩子看見其他年幼孩子只要那么做,有一個類似打人的手勢,那個孩子的要求就被滿足了。

    結果,可能在你孩子的潛意識里;可能就會誤以為,那個打人的手勢,是可以讓他的要求被滿足的。

    那么,你就要在孩子做出打人的手勢時;告訴他:那是不對的行為。

    有可能孩子已經形成了這比較頑固的無理取鬧的方式,所以要一時間讓他矯正過來;可能會有點兒困難。

    每次孩子要有打人的行為,你就要打他手;那么,他才會意識到:那行為是,不對的。

    然后,慢慢地;他就會把那不好的行為,給改正過來。

    當他做到不在打人時,你可以給他一些正面的鼓勵;譬如:鼓掌,對他豎大拇指,讓他知道那樣做,才是對的。

    孩子學壞,是很快的;所以,平常就要多留意你們大人自己的一個環(huán)境,及他身邊的人。

    無論如何;衷心祝福姑娘你現在所面對的問題,能夠早日得到一個有效的解決。

    現在我能想到的,就以上這些了。

    希望我以上的回答對姑娘你有所幫助及啟發(fā)。我是答主天天好好學習。

    在 這里,世界和我愛著你。祝好哦!
    0評論 2023-03-26 10:03:11 回復
  • 康利勤 向TA咨詢 打賞

    #家有三歲男娃,大部分時間都蠻好的。但是會在一些莫名的點上大哭大鬧。尤其是當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我理解他的難過或者生氣,但是不能接受的是他撒潑甚至想要打人的行為。#

    你好啊,這位家長,因為孩子遇事會撒潑甚至大人,這讓你很苦惱,對嗎?

    作為家有四娃的媽媽來說,對這方面深有感觸!孩子好的時候是天使,磨人起來像小惡魔。作為家長,有時候真的是無可奈何
    0評論 2023-03-26 10:03:11 回復
  • 范雪誠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我是谷一。虛懷若谷始終如一的谷一。



    0評論 2023-03-26 10:03:11 回復
  • 王莉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當下好!感恩遇見。

    看完你的描述,能感受到你是一個很負責的家長,很想解決這個問題,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我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跟你聊聊一些育兒心得。

    首先,男孩子天生精力旺盛,他會有很多力氣想使出來。遇到不滿意有情緒,就更容易爆發(fā)。這也是為什么通常家庭中家暴的男性會比女性多,這是男性的先天性別所決定的。所以平時建議多讓孩子運動起來,讓他的精力有合理的渠道釋放。

    其次,對于三歲的孩子,不會管理情緒很正常,同時要問問監(jiān)護人平時情緒穩(wěn)定嗎,是否情緒管理得當?監(jiān)護人的身教很重要,教會孩子合理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說出來,而不是通過大哭大鬧。另外,是否家里有老人平時會寵溺孩子,一旦孩子要什么東西,他通過大哭大鬧就能得到長輩的妥協(xié),是否有這種情況?

    最后,你可以對孩子如實的表達,"媽媽(爸爸)知道你得不到**,內在會有挫敗感,所以會哭鬧,我可以陪著你經歷這個不舒服的感受,只是這個**現在不能給你,我們有過**的約定。我想也許我們去換個舒服的地方,吃點好吃的,或者我陪你玩會。媽媽(爸爸)很愛你,只是不能接受你這樣大哭大鬧的行為。"安靜、耐心,心平氣和地陪著孩子穿越這個情緒,讓他知道有情緒可以哭鬧發(fā)泄出來,不是哭鬧可以解決問題。同時打人這樣的行為也是不可以的,你可以抱緊孩子,不讓他傷害別人,同時給他安全感。也不能自己示范"打人"這樣的行為懲罰他。


    一點點陪伴孩子學會管理情緒,也可以陪伴他看一些相關的繪本,去認識情緒。讓他換位思考打人這個行為,從旁觀者角度讓他認識到打人這個行為的不當。孩子剛出生時是非常善良,內在非常柔軟的,有這樣的打人行為出現,家長需要自己審視下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祝福你越來越好!
    0評論 2023-03-26 10:03:11 回復
  • 朱凌嬌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我是心探教練萬事如易,我看到你的困擾是,三歲男娃無法處理負面情緒,該怎么引導,你家里有三歲男娃,大部分時間都蠻好的。但是會在一些莫名的點上大哭大鬧。尤其是當他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你能理解他的難過或者生氣,但是不能接受的是他撒潑甚至想要打人的行為,你為無法引導孩子的情緒感到焦慮,我試著為你答疑解惑。


    一、了解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


    發(fā)展心理學家皮亞杰做過一個有名的三山實驗,證實2-7歲的幼兒在對事物進行判斷時,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能采納別人的觀點,另一些研究者設計的實驗中,發(fā)現當場景是兒童熟悉的,問題也容易讓兒童理解時,幼兒是能夠考慮到別人的觀點的,幼兒正處在自我中心向理解問題的發(fā)展過程中。(摘自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


    自我情緒體驗在幼兒中最值得重視的是自尊,家長的育兒方式對孩子的自尊形成重要影響,研究發(fā)現,高自尊的孩子,其父母一般也更溫暖和支持,為孩子樹立了生活的典范,也更加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相反,對兒童越溺愛,教育方式越不一致,越容易使兒童形成低自尊。


    此外,男孩比起女孩,言語和身體攻擊行為會更多一些,這是性別差異導致的。


    題主可以通過學習,閱讀養(yǎng)育兒童方面的書籍如《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正面管教》《養(yǎng)育男孩》《看見才是愛》,積極學習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了解兒童內心世界,可以幫助你更耐心、更有效得陪伴孩子成長。


    二、陪伴孩子,看見孩子的需求


    孩子每一個問題行為背后,隱藏了一個孩子的需求,可能你沒有看到。


    孩子在莫名的點上大哭大鬧,我認為這是一個切入點,幫助你更好的觀察和理解孩子需要什么,你可以準備一個記錄本,孩子在哪些點上大哭大鬧,哭鬧前發(fā)生了什么,孩子有怎樣的表情和行為變化,孩子說過什么做過什么,家長是如何應對的,家長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多觀察,多記錄,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會使一個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當孩子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孩子會撒潑,會打人,這些行為是否從家人或者別的孩子那里模仿學習到的呢,孩子每次這樣做,是否需求就會得到滿足,從而強化了孩子的不良行為呢?孩子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家長是如何應對的?


    心理學有陽性強化法講到,想要培養(yǎng)孩子某種行為要給予獎勵或者減少獎勵以強化這種行為反復出現,想要讓孩子減少某種行為,可以根據情況使用懲罰法或者消退法,適度懲罰或者無視孩子的不良行為,孩子用這種行為得不到需求滿足,就會改變行為。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及時表達愛,避免讓孩子在懲罰和無視中感到自己是不好的,是不被愛的,懲罰和無視的是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是孩子本身。家長在孩子有情緒的時候,自己情緒要保持穩(wěn)定,要在旁邊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一同度過哭鬧期,在孩子不再撒潑打人的時候抱抱孩子,給與獎勵,這個過程也是對家長的考驗。


    三、在游戲中陪伴孩子成長


    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是自我成長的過程,親子關系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小時候未被滿足的需求,跟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也是陪伴內心那個自己成長的過程,重新學習愛與尊重的過程。


    游戲是最好的陪伴兒童成長的方式,孩子在游戲中呈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跟他人的互動模式,也是今后在現實中與他人的交往模式,家長多在游戲中陪伴孩子,可以引導孩子積極主動與他人交往,用更合理的方式滿足自己的需求,教給孩子學會與他人分享,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尊重自己,同時孩子在游戲中也感受到家長的關注和重視,孩子會感受到愛,自尊就會慢慢形成。


    也許陪伴孩子游戲在一些家長眼里,是無價值的,浪費時間的,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打開孩子內心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一些心理治療學者,證實了游戲有療愈兒童內心的作用,比如心理治療中的沙盤類似一種游戲,非常適合未成年人,以及無法表達內心的成年人,通過用沙和模具,自由表達內心,能夠呈現一個人的潛意識的世界,是一種療愈性的心理學治療工具。


    希望題主早日擺脫困擾,通過學習成長自己,更好得陪伴孩子,祝你好運。


    如需進一步跟我溝通,可以點擊下方找教練解讀,選擇心探陪聊,跟我一對一交流,再次祝好。

    0評論 2023-03-26 10:03:11 回復
  • 劉秀華 向TA咨詢 打賞

    • 正確看到小孩子的個性特征:三歲的孩子,無法處理負面情緒很正常,我們很多成年人都無法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更何況小孩子呢?只是說成年人可能不大吵大鬧,但是如果抑郁,不也挺嚴重的?

    • 接納孩子的情緒:情緒是有周期的,有高峰也有低谷。我們成年人也一定體會過情緒周期,傷春悲秋至少還有個名目,有時候真就是莫名其妙的難過,或者開心。這是人的生理性。有的人明顯,有的人不明顯。不明顯往往是因為有別的事轉移了注意力,當事情做完的時候,可能情緒低谷期也過了。所以自己不一定那么明顯。那么小孩子也是一樣的。他的注意力更多是在自己的需求上,所以因為沒被滿足而失望,難受的情緒表達就更激烈一些。這個時候接納孩子的情緒,并溫柔的安撫非常重要。

    • 在日常的教育中關注孩子情緒的周期并灌輸規(guī)則教育:關注孩子情緒周期,是當可能在低谷的時候,家長會有一些準備,或者說帶著他做一些開心的事轉移注意力從而安然度過低谷期。如果難以把握,那么在日常的教育中就灌輸規(guī)則教育。這個規(guī)則不是非白即黑的道理。而是當我們遇到什么情況的時候怎么處理。尤其是和小孩子約定各種情況,并用獎勵的方式來強化孩子的情緒處理能力。當他處理的好或者有進步的時候給與獎勵,當他處理不好的時候除了情感上的安撫,并不要有物質獎勵,更不要就滿足他導致他情緒沒被滿足的物質的需求,但是可以退一步,給一個小小的鼓勵。當孩子情緒平復下來以后一定給與及時的表揚或者獎勵,仍然是別的獎勵,但是不是他就想要的那一種。大人要給與尊重并詳細的解釋為什么現在不能滿足他的理由。如果孩子接受并平復了情緒,那么在以后的時間里,可以找機會作為獎勵滿足孩子。那么以后孩子不一定會那么任性,要鼓勵孩子表達情緒,但是也要鼓勵孩子學會克制情緒。表達和克制,都是逐步訓練的過程。沒有誰能收放自如,那么小的孩子,更不能,所以有愛的和包容的方式,孩子會更有安全感


    • 情緒激烈發(fā)生時怎么辦:這是我個人的體會。1、溫柔的安撫,抱抱孩子,讓他體會到媽媽的愛和善意。然后輕言細語的和孩子解釋為什么暫時不能滿足他。2、如果孩子用撒潑打滾的方式,一般我是暫時不理,讓他苦惱,家里所有人都自己做自己的事,等他哭夠了自己起來,讓他換洗好以后再給他講道理。3、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可以部分滿足的,那就嘗試談判,和孩子商量,先這樣,后續(xù)根據情況是否他接受。如果他接受,那也是可以的,如果他全完不接受,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維里,那就要警惕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是否予取予求,所以他并未有延時滿足的概念。這點很重要,延時滿足是培養(yǎng)孩子自律的很重要的手段。4、對單純的孩子來說,其實最簡單的一招就是轉移注意力。這個還也不好。好處就是立馬緩解孩子即時性的焦慮。但是不好的就是注意力非常容易被轉移的孩子將來在學習上會比較費心。

    • 建立教育的長期規(guī)劃性:既然是教育,更多的責任在父母,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培養(yǎng)有計劃性并堅持落到實處,孩子怎么都不會差的。尤其是第一次當父母,都是跌跌撞撞的前行,但是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都好。所以孩子的未來也是父母今天的付出的結果(大概率哈)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0評論 2023-03-26 10:03:11 回復
  • 郝崟玲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我是 咨詢師王黎,也是一位兒童心理發(fā)展指導老師。你說的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他會難過生氣,還會出現撒潑想要打人,你不知道如何引導。


    3歲的孩子常常會因為需求沒有滿足而有負面情緒,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沒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同時對于什么是合理的需求,什么是父母不能滿足的需求,無法有很好的理解。


    首先,當孩子表達需求時,家長要區(qū)分這是合理的需求嗎?比如,是孩子餓了、渴了、是身體不舒服了嗎?當孩子出現合理需求時,家長可以給予滿足,這讓孩子能感覺自己是被關愛和照顧的。


    其次,許多孩子除了被滿足的合理需求之外,他仍然會向父母提出他的需求,這時的需求就是孩子對“無條件愛的需求”與孩子的合理需要沒有關系。比如,孩子吃了一顆糖,他還想吃第二顆、第三顆,這時家長要通過話語詢問孩子,“你為什么還想吃糖?”讓孩子充分表達他的“過分的需要”,引導孩子,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他為什么對糖感興趣,把對糖的即時的滿足的口欲的需要,引導到他得不到糖,但是可以談論糖,可以在以后某個節(jié)日或生日再得到糖,這樣一個“延遲滿足”的維度。同時家長也需要表明一個態(tài)度:你今天吃的糖已經夠了,我不會再給你了,吃多了糖會蛀牙。即使孩子撒潑、打人也要堅持這個原則,因為孩子心中并沒有一個邊界,需要家長給予這個邊界。


    所以,對于孩子的過度的需求,家長既要禁止他的需求,給他設立一個邊界,但不能禁止他談論需求的欲望,也就是保持一個“延遲滿足”的欲望。


    希望以上建議能夠對你有幫助,“世界和我愛著你”!

    ?


    0評論 2023-03-26 10:03:11 回復
  • 聶華鋒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用心養(yǎng)育孩子的題主。

    看完你的講述,我心里的感覺還是很欣喜的,因為就像題主自己講的,孩子大部分的時間情緒狀態(tài)都是蠻好的,從這一點能看出,孩子的情緒穩(wěn)定性還是很好的,媽媽和家人肯定給了他很多的關注和愛。

    男孩,三歲,說到這兩個信息點的時候,不知道題主會想到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可怕的兩歲”,指的是孩子從2-3歲學步期的幼兒,開始學習和發(fā)展照顧自己的各種能力,他們渴望獨立,而且這種對于獨立的渴望有時比我們成人還強烈。孩子會通過一些夸張的言行,比如動手打人,大喊大叫的方式,來捍衛(wèi)自己,掩蓋自己的渺小和脆弱。在獨立的渴望和有限的能力中,孩子會有比較多的沖突和矛盾。

    同時他內心還需要面對“分離”的焦慮,我一方面渴望著獨立,一方面對于要在心里和母親完成分離又讓我產生了很多的焦慮無處安放。

    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我們會看到,即便生活中我們不給他什么壓力和挫折,單單是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帶來的無序、脫序感已經讓他很難適應,焦慮、恐慌不安。所以題主感受到的孩子在莫名的點上大哭大鬧,可能都和他自己內在的沖突有關。

    題主的擔心我能理解,題主更多擔心是他的情緒如果不能很好的表達,他的立場不能夠清晰,或者打人的行為如果繼續(xù)延續(xù),會給他的發(fā)展帶來影響,題主更多的擔心或許也是害怕這樣的兒子在小朋友中間、老師朋友那里不受歡迎,進而受到委屈。我能感受到滿滿的愛在擔心里蔓延。

    題主能夠很好的理解到孩子的難過和生氣,可以感同身受,同時我們還想要保持大人的立場,給到孩子正確的引導,這就像兩股力量之間在相互拉扯,造成緊張,因此有時會讓我們感到疲累。

    所以我們在給到孩子關照之前,也需要留意一下自己的狀態(tài),給自己一個獨立的空間和時間。父母是孩子穩(wěn)定的大后方,無論他們如何哭鬧,內在如何沖突,穩(wěn)定的父母就是他們最好的穩(wěn)定劑。

    當孩子大哭大鬧,撒潑時,我們可以先試著給他一個允許,在家留出一個安全空間,讓他可以釋放情緒,我們在旁邊陪著他,可以拍著他的后背,抱著他,或者和他有一些肢體接觸,讓他不那么孤單。等情緒平穩(wěn)后,鼓勵他用語言表達他的需求,告訴他這樣我們才能理解他需要的是什么,可以根據具體要求,適當滿足,讓他看到語言表達的威力。

    動手打人這件事,我們可以留意一下,一般發(fā)生在什么時間。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于如何與同齡人建立關系并不是很擅長,他們選擇最直接的方式,打一下,引起關注和注意,完成關系最初的連接。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情緒一下子積壓涌上來太多,如果他打大人時,我們可以先溫柔堅定的控制住他的身體,依然是等他情緒穩(wěn)定后,再去詢問了解他怎么了,想表達什么,有怎樣的感受。

    當他開始試著用語言表達自己時,我們可以給他一個及時的肯定:我聽到你用嘴巴告訴我你需要什么,你怎么了,媽媽爸爸很高興,因為我了解了你的需求“等類似的方式,強化他的正向行為。

    孩子的成長是在反復探索中和家長不斷的磨合適應,所以,也請題主給自己允許,我們做到自然而然的回應,做60分的媽媽,允許自己也是會犯錯的媽媽,這個允許本身就是有意義的。

    推薦你萬千心理出版的《塔維斯托克診所了解你的孩子》系列書籍,可以幫助我們更多的了解孩子成長發(fā)展的普遍性規(guī)律,讓我們在育兒的路上有一個指導性的方向。

    最后的最后,祝我們,愛著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忘了愛自己
    0評論 2023-03-26 10:03:11 回復
  • 安英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理解您的困擾,孩子大發(fā)脾氣,如果家長找不到應對的方法確實挺讓人崩潰的.


    首先,想和您探討的是,孩子發(fā)脾氣是屬于正常的行為,不管是什么原因,發(fā)脾氣都是正常的,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這就是孩子表達自己的方式。至于您對孩子能處理負面情緒的期待,顯然不是孩子目前能夠做到的。


    其次,您談到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蠻好的。這說明家人對孩子的日常養(yǎng)育應該比較精心,所以孩子大多數時候才表現的很好。這一點上,您應該繼續(xù)堅持下去。


    再次,孩子發(fā)脾氣,要仔細觀察孩子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脾氣,由于什么發(fā)脾氣。如果大多數時候都是因為需求不被滿足所以發(fā)脾氣。那么也許大人要反思一下,如果他通過發(fā)脾氣就可以滿足需求,可能正是大人的應對讓孩子一直用發(fā)脾氣的方式來尋求滿足。如果這種猜測是真實發(fā)生的,那么溫柔而堅定的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同時慢慢培養(yǎng)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尋求滿足需求也許能幫到孩子。


    最后,關于您說的莫名情況,建議多觀察,也許可以發(fā)現規(guī)律。

    希望可以幫到您!

    0評論 2023-03-26 10:03:11 回復
  • 焦凱浪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

    孩子的需要沒得到滿足,會撒潑甚至想要打人,該怎樣引導孩子因情緒而產生的行為呢?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吧。


    應該說,三歲的孩子當需要沒得到滿足,會大哭大鬧,甚至會撒潑甚至想要打人,是很正常的,大多數孩子都會這樣。但把這些情緒定義為負面情緒,我想,對于一個三歲的孩子可能不太恰當。孩子的大腦尚在發(fā)育之中,不能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很正常的(許多成人都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是本能的表現,這樣想,心理就不會太焦慮,也不會太在意孩子的行為。他心理不高興就讓他哭一會。然后,試著去理解孩子的心情,“媽媽知道你現在心理很難受,是為啥呢?”讓孩子把心理的需求和委屈說出來。接著問他:“除了哭鬧,還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嗎?”


    通過同理孩子,讓他主動用好的行為代替不太好的行為。


    還可以先同理孩子的情緒,然后提出家長的需求,比如,給孩子二選一的方式解決問題,用孩子其他感興趣的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比如,“媽媽知道你喜歡與某某玩,你是愿意繼續(xù)哭鬧呢?還是去找小朋友玩呢?(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來具體引導)


    有些心理學家建議在家里設一個冷靜角,當孩子有了情緒,可以到冷靜角去待會。不過,我想,孩子可能太小,現還不適用,家長有情緒時可以先試范。比如,你哭得我心理好煩,我先到冷靜角去靜會兒。


    三歲的孩子是逐漸養(yǎng)成好習慣的開始,同時,他們對自己的言行有了一定的“主動”欲,希望能自己動手做事。這時候,只要家長耐心教導,孩子就會知道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希望能幫到你。


    祝好!

    0評論 2023-03-26 10:03:11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