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關心我時,我在憤怒或恐懼什么,怎么解決? 10個回答
我最近發(fā)現(xiàn)每當父母關心我的時候,或者對我好的時候,我都會產(chǎn)生恐懼,然后轉(zhuǎn)化為憤怒,我不知道是怎么了,查了資料說憤怒是因為你想要很多愛,但他們是關心我,對我好,我不應該高興嗎,但是確感到憤怒,難道我是被愛無能嗎?我該怎么辦,還是說我的認知有問題或者心理有創(chuàng)傷,求大家?guī)蛶臀?,我這是怎么了?
匿名網(wǎng)友
2023-02-04 04:35:42
周水波 向TA咨詢 打賞
歐輝鳳 向TA咨詢 打賞
崔嫻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好!
? ? ? ?仔細看了你的問題描述,關于題主與父母的親子關系發(fā)生了一些心理困惑,
? ? ? ?這是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的問題。
? ? ? ?我試著分析和建議如下:
? ? ? ?[正確認識你的情緒]
? ? ? ?題主沒有描述自己的年齡段,但從描述的情況看,大概率是處于青少年期,而青少年期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
? ? ? ?這個階段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jiān)護。
? ? ? ?正如題主所描述的“父母關心我的時候,或者對我好的時候,我都會產(chǎn)生恐懼,然后轉(zhuǎn)化為憤怒”。
? ? ? ?你下意識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 ? ? ?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不一樣”,對父母做的任何事都傾向于抗拒或批判的態(tài)度,用包括情緒在內(nèi)的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從而產(chǎn)生“恐懼”和“憤怒”的情緒體驗。
? ? ? ?這種心理情緒反應不是“愛無能”或“心理創(chuàng)傷”,但是當它反應過于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 ? ? ?[原生家庭中找原因]
? ? ? ?以上的心理情緒反應除了是青少年處于心理“過渡期”的一般原因外。
? ? ? ?原生家庭的成長環(huán)境也有一定的關系。
? ? ? ?盡管題主沒有更多的背景介紹,但缺少家長陪伴和溝通,或是家長控制欲太強都會加速加重“過渡期”負面心理情緒的反應。
? ? ? ?特別是后一種情況,題主并沒有描述“關心我,對我好”的情況是不是從小就這樣。
? ? ? ?但一些父母無視孩子成長潛力,總是把孩子當成嬰兒,以關心的名義,這也不讓做,那也不讓做,卻很容易造成孩子產(chǎn)生一定的叛逆心理。
? ? ? ?[從自我調(diào)節(jié)中找方法]
? ? ? ?如何面對“過渡期”的負面心理情緒反應。
? ? ? ?當然要父母與你雙方的共同努力。
? ? ? ?作為你自己,首先還是要建立以上有關自我成長的正確認知,減少緊張無助感;
? ? ? ?其次盡量用其他事來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
? ? ? ?同時在與父母發(fā)生抵抗情況時,多想想他們?yōu)槟闼龅氖?,將心比心,更好理解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緒;
? ? ? ?另外抓住合適機會與父母溝通,將自己的想法清楚地傳達給父母,并且提出你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有利于控制負面情緒的產(chǎn)生。
? ? ? ?希望以上對你有一點幫助。
王書玲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對自己的憤怒好奇的題主。
看完你的描述,我會有一個好奇:父母對你的關心是怎樣的,對你的好是怎樣的?你可以試著回憶具體的事例并記錄下來,讓我們可以慢慢看到,我們是否對父母所有的關心都會產(chǎn)生憤怒,我們通過這樣的書寫,慢慢讓我們看到事實真相是怎樣的。
簡單來說,憤怒提醒我們,自己感受到了不公平對待,或者期望落空;恐懼提醒我們,危險就在附近,要提高警惕。當下,你并不清楚自己憤怒或恐懼的是什么,我們可以先嘗試做如下練習:
1、允許情緒的表達,包括【允許偶爾的情緒失控】
先嘗試不去不評判自己的情緒表達,這種不評判和允許,是會帶來更多的改變的可能性的,因為自責會把注意力放在自我評判的想法上,反而容易忽略了是如何產(chǎn)生這個反應的。
2、【單次憤怒之后的行動】
面對信任的人,又有后悔的情緒,提醒自己主動看到這個情緒信號,看看自己是否有進一步溝通、澄清想法、表達感受的期待,有的話可以嘗試付諸行動試試看。
3、長期逐步調(diào)整【情緒反應模式】,更多的覺察、更及時的暫停、更覺知的反應。提高對自己情緒、想法、整體狀態(tài)的覺察,會逐步的體現(xiàn)在反應模式的改變上
遇到憤怒情緒壓力事件時,①覺察到觸發(fā)情緒的線索:哪些特定的事件類型會激發(fā)自己的情緒;激發(fā)情緒后有哪些身體反應的特征;②嘗試【主動暫?!浚屪⒁饬ο葟膽嵟榫w里出來,恢復理性后再做行為選擇??梢陨詈粑鼛状?,讓注意力回到呼吸上;可以離開沖突現(xiàn)場,去走一走,稍微冷靜后再回來;可以主動和自己陳述此刻有什么想法,讓自己看到激發(fā)情緒的想法;暫停的目的是讓理智恢復上線,然后再做下一步的行動反應。
我們可以做的是先從書寫入手,即在每次覺得自動化的反應模式發(fā)生后:一是減少自我評判,
二是可以去整體書寫整個憤怒事件,事件始末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事實是什么,激發(fā)了什么具體的想法,從而引發(fā)了什么樣的情緒感受與自動化的應激反應,即每次覺得有困擾的事件,都去還原「事實、情緒、想法」的現(xiàn)場。多次書寫后,會越來越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憤怒反應模式:【事件應激、應激的自動化想法、憤怒情緒、憤怒時的身體反應】是如何一步步產(chǎn)生的。
這個「看到」即蘊含了改變的可能性,通過描述來倒逼覺察,而且多次總結(jié)后,會發(fā)現(xiàn),其實總共可能就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應激事件類型。越來越有可能在觸發(fā)線索再次出現(xiàn)時,更快的覺察到,有更大的概率從慣有的反應模式中暫停下來,為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提供了可能性。
正念認知療法創(chuàng)始人馬克威廉姆斯這句話:試著像灌溉植物那樣,有耐心和同情心的對待自己,帶著開放的心態(tài)和溫柔的堅持。
當我們嘗試這樣去做,并有一段時間的書寫練習后,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你好奇的引發(fā)你憤怒的原因。我們對當下世界的反應,有時是在呈現(xiàn)過去的情緒狀態(tài),所以你也可以通過回憶幫助自己梳理你記憶中最早的和父母產(chǎn)生類似情緒的事件,然后用現(xiàn)在的認知再去解讀當時的事件,看是否有和過去不同的感受。
推薦:莉莎 費德曼 巴瑞特《情緒》和馬丁塞利格曼《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希望可以幫你探索你的疑問,更了解自己的需要,且能夠比較好的與父母溝通。
最后的最后,祝我們,愛著父母的同時不懼怕對他們的消極情緒。
鳳佑年 向TA咨詢 打賞
您好,題主
看了您的問題,您的困惑是為什么父母關心自己時自己感覺很憤怒和恐懼,產(chǎn)生這樣的原因是什么,能看到您是有這方面的覺察的,為您點贊,也能理解您的感受和情緒。
我個人認為您產(chǎn)生這種原因主要有:
【1】父母不相信自己具備獨立性。
這種情況也是很普遍的,因為許多孩子都相信自己是具備獨立性的,但是父母確實不信任自己可以解決很多的問題,所以在父母表達關心時,我們感覺到很憤怒,那是因為感覺父母沒有把自己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是對自己不信任的。
【2】感覺父母對我們過多的關心是一種溺愛。
其實我沒有時候會有一種恐懼感,也可能是因為害怕父母對我們過于一年讓我們失去了獨立的能力,這種情況也是很多人都會有的,當然我們需要覺察這種恐懼的原因是什么,也需要挖掘我們內(nèi)心層次的自己。你也確實會讓我們恐懼,但是也會讓我們失去自我。
【3】父母的行為侵犯了我們的邊界。
這種感覺也是時常有的,因為當別人過多的關心時,就會感覺我們本身是沒有具備獨立的能力,說明我們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這種底線和原則是需要我們自身來負責的,所以父母對于我們過多的關心,會讓我們清感覺侵犯了邊界會產(chǎn)生一些不舒服,就像你所產(chǎn)生的一些恐懼或者是憤怒的情緒。
如何破解:
【1】理解父母關心的背后是在愛自己。
父母之愛子,則為計之深遠。技術上父母對于孩子的愛,屬于長遠打算,所以他們在和你相處的時候,對你來也并不一定是溺愛,只是他們在表達自己的愛的方式也在教育我們?nèi)绾伪磉_愛這個抽象的名詞。
【2】學會關愛父母,有愛別人的能力。
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父母對我們的愛,因為已經(jīng)是無私的,當然他們這個向我們表達時我們也需要明白,我們也要有這種回應對方愛的能力,不管這個人是誰,我們都要有學習,懂得愛,表達愛這樣的行為以及動作,來表示我們對對方的這種感情。
【3】學會信任自己,也信任父母。
這種情況是父母對于我們的愛也并不一定是不相信我們的,我們需要明白父母對于我們的一切教育都有一定的意義,當然我們不要看到表面的那些對我們好、父母對孩子的這種愛是出于本能的,也是更加希望我們過得更好,因為沒有人會這樣無私的對待我們。
【4】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尋找一些方法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當下的狀態(tài)。
這種情況是我們可以覺察自己的情緒是什么,當然尋找這些原因也并不一定需要挖掘我們內(nèi)心層次的自己看到內(nèi)在的小孩的想法,你可以從外界尋找一些方法來看到我們內(nèi)在是怎樣想的以及需求是什么,或者尋找專業(yè)的咨詢師,看看我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想法,調(diào)整我們自己的心態(tài),也能慢慢的改善我們的情緒的。
以上拙見希望對您有幫助
楊玉琴 向TA咨詢 打賞
許燕 向TA咨詢 打賞
崔宣芋 向TA咨詢 打賞
劉雅琴 向TA咨詢 打賞
劉秀華 向TA咨詢 打賞
幾個可能性,可能猜測的不全面,可以作為排除法,找找原因。
父母的關心過了正常情況,比如讓我們多吃點,多穿點,但是我們已經(jīng)吃的很飽,穿的很適宜當下的溫度了,這個時候我們就不會想要得到他們的關心,要是父母再多說一句我們就會感到不耐煩,有憤怒的情緒產(chǎn)生。
關心的后果。對于父母的關心我們沒有照做后,有了負面的結(jié)果,就會被罵。比如我們沒有聽話多吃點后胃痛了,沒有聽話多穿點感冒了,父母就會指責,說“不聽老人言”之類的話。這個情況可能在我們長大后就不會出現(xiàn)了,但是兒時所經(jīng)歷的過程太深刻了,以至于我們即便長大后不會被罵,也不會發(fā)生“不聽話的后果”也會有應激反應,會對父母一開始的關心產(chǎn)生恐懼的感覺。但又因為我們長大后沒有發(fā)生后果,所以不會被罵,就會對自己的恐懼產(chǎn)生厭惡,這個厭惡就會瞬間發(fā)展成對父母的憤怒,覺得他們的關心很多余。
父母關心的動機不是單純的關心我們。比如父母最近犯了胃病或者感冒了,但是沒有第一時間告訴我們,甚至直接沒有告訴我們。然后因為自己不舒服了,知道要多注意飲食或保暖就會和關心我們,提醒穿衣吃飯的問題。如果我們沒有照做就會出現(xiàn)第一和第二的情況。如果我們照做了父母可能還會出現(xiàn)怎么爸媽知道提醒你,你不知道關心爸媽。不僅會讓我們陷入兩難問題,關心的目的也是為了讓我們反過來關心他們卻不直說讓孩子猜。
陰陽怪氣,說出來的關心的話不是關心的意思,有內(nèi)在含義。這個問題父母方的深層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因為我和父母間關于關心問題就是這個情況。過程情況就是明著是關心,但是不管關心內(nèi)容是什么最后引出的后續(xù)話題是指責對方,就是父母指責的對象不是孩子還是父親說母親壞話,母親說父親壞話。我們在聽到這個內(nèi)容的時候自然會產(chǎn)生恐懼和憤怒,不知道怎么回應,因為不論回應內(nèi)容是什么都是錯。
綜合原因。當父母一開口關心我們后,我們的大腦就開始四選一(因為總結(jié)的并不一定全面,所以選項可能會更多)總有可能會選錯,于是就會害怕,繼而變成憤怒。憤怒的根本原因是一個我們已經(jīng)長大,知道該如何照顧自己,二是有話不直說,拐彎抹角的和我們交流會讓心里有很不舒服的感覺。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害怕“被愛”就想想其他人關心自己的時候會感到害怕和恐懼嗎,比如朋友,同事在你不舒服的時候問一句,怎么了是不是不舒服呀,之類的。自己會有覺得對方做的事多余嗎。如果沒有,那害怕的只是來自父母的愛。要處理的是和父母間的關系問題和相處模式的改善。
如果是害怕所有的“被愛”我們也要考慮是不是應激情況的泛化原因。就是我們根本原因還是來源于父母的但是因為過于害怕了以至于直接拒絕所有的愛。比如害怕老鼠,要是過于害怕產(chǎn)生了泛化情況,只要是帶毛的動物都會讓你感到害怕。
泛化問題要解決的也是要解決根本問題,之后再慢慢從新適應其他事物。一般使用脫敏技術來處理。
如果只是和父母間相處有問題,樓主可以試著和父母多溝通,經(jīng)常聊聊天,增加彼此的了解。如果不僅僅有父母方面的原因,還是建議去實體的心理咨詢機構(gòu),做一個測試和咨詢,找找原因,根據(jù)你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調(diào)整。
求助問答
每個女性朋友們心中都會有自己喜歡的男人,而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男性朋友們對于女孩都喜歡什么樣的問題都是比較關注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
去看看電影《重慶森林》里,王菲飾演的阿菲喜歡上了梁朝偉飾演的警察663。663剛失戀,前女友把他家的鑰匙留到了阿菲打工的快餐店。阿菲偷拿了鑰匙,每天下午,趁663不在家的時候,就偷偷
去看看梧桐坐在我的對面,舉著酒杯,一飲而盡。這個男人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故事。他看著我,借著酒勁,欲言又止,卻又情不能自已,我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一個人,驅(qū)車幾千里,從小城到最遙遠的
去看看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破冰:我們?yōu)槭裁葱枰湍吧苏f話》,作者是:小荻老師,本來當成一本溝通書籍來讀,讀完幾遍之后,這本書實際上更象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什么要跟陌生人說話。書中有
去看看試想,現(xiàn)在是周四下午你呆呆地坐在辦公桌前,盯著面前的任務清單,想想周末前還有至少十件要完成的是事情。整個人僵住,但心率卻逐漸飆高,大
去看看很多心理科普文章都強調(diào)了“關系”的重要性,在心理咨詢時咨詢師也會從當下的朋友關系、同事/同學關系、夫妻關系、母(父)子關系問到成長過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