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 擔心成為他們,如何理解身邊人對自己的潛移默化影響? 10個回答

    自從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之后,說身邊的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然后我就會特別排斥身邊,有一些行為品質(zhì)不好或者是討人厭的人,對家庭氛圍以及身邊朋友的要求就會很高,希望能夠盡可能地有一個很好的身邊環(huán)境,這樣就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是好的一面,所以特別抵觸生活中一些不好的行為:比如身邊人的抱怨以及一些我認為不道德的品質(zhì)。但我發(fā)現(xiàn)這些好像根本沒有辦法避免,所以我的問題是:是不是只要我對當下有察覺就不會被這些不好的品質(zhì)影響,我的擔憂和顧慮是我怕我也成為他們那樣的人,對于這一點我有一些顧慮

    匿名網(wǎng)友 2023-03-04 02:22:41

楊玥齡
559 人傾訴 好評率 99% 婚姻感情情緒壓力兩性情感心理健康
找他傾訴
  • 魏菊清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思考如何在不能干預的環(huán)境里保持自己積極狀態(tài)的題主。

    看到你說學習了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后,了解到周圍的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自己,所以對于當下不能改變的生活環(huán)境,擔心會影響到自己。欣賞你尋求自我成長的探索,在這個過程里,我們會有很多迷茫,反復,痛苦,喜悅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成長路上必然會經(jīng)歷的,所以我們可以慢慢來,不著急。

    我們的三觀來自于父母、師長,還有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所以,我們不能完全活在真空中,尤其是在我們的三觀還沒有完全穩(wěn)定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給我們帶來搖擺。當我們的內(nèi)在自我比較成熟穩(wěn)定時,外界的聲音對我們的影響就會減弱,因為我們知道我們要的是什么,哪些是別人的事情,哪些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另外,當我們面對一些消極情緒,一些我們不接納的事情時,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看。

    消極情緒也同樣是有用的。它是我們的威脅警報系統(tǒng)。它會提示我們,有些情境是我們不想要的,可能會對我們造成損失或者傷害。在遠古時代,焦慮、恐懼等消極情緒,曾經(jīng)幫助我們的祖先成功避開危險的環(huán)境,做好防護措施;

    失意、自責、窘迫等情緒,讓我們對其他人的反應更在意,也更需要別人的幫助,從而通過抱團提高了生存可能性。恐懼提醒我們,危險就在附近,要提高警惕;孤獨提醒我們,我們落單了,需要重新和親友建立聯(lián)消極情緒也同樣是有用的。它是我們的威脅警報系統(tǒng)。它會提示我們,有些情境是我們不想要的,可能會對我們造成損失或者傷害。

    當我們承認情緒存在的正當性,允許情緒出現(xiàn),允許它和我們待一會,也就是在承認我們是一個真實而普通的人類。我們可以因為做不到而失望,可以因為未知而害怕,可以因為不公平而憤怒。

    推薦給你《真實的幸?!?、《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自尊》,可以幫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最后的最后,祝我們,對自己有更多的接納和喜愛
    0評論 2023-03-26 09:44:02 回復
  • 華葉帆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我是仄隅。

    面對擔心成為他們,以及如何理解身邊人對自己的潛移默化影響的問題,現(xiàn)在我們就試著找出原因,并做出改變。

    題主在了解了一定心理知識之后,會刻意的與一部分人保持距離,在面對這些“品行不端”的人會加以覺察以期望避免成為這樣的人。關于題主的這份擔心我想用墨菲定律向題主說明問題,越擔心什么越有可能發(fā)生什么,倘若題主對這種現(xiàn)象一直報以關注那么你可能會在某一天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身上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

    其實題主所說的問題,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這一部分或許是我們習以為?;蚴侨狈ν饨缫蛩氐拇碳е履壳拔覀儫o法發(fā)覺到,總之這一部分或早或晚我們終究會有機會看到,如果我們刻意的關注,你可以會在某個瞬間發(fā)現(xiàn)我被傳染了。

    這里題主可能會說我是被潛移默化影響到的,都怪他們這不是我的錯。當然現(xiàn)實也許題主會坦然接受現(xiàn)實,無論接受與否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身邊人對我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可以理解為從眾心理或是在群體的壓力之下被迫適用新的環(huán)境,這里“影響”的決定權在我們手中。

    我們?nèi)绾我?guī)避或減少被影響的幾率呢?

    這需要我們對自己保持覺察,當我們波動起伏的時候如開心難過憤怒悲傷甚至抑郁的時候,這些都可以作為開放的窗口增進對自身的了解,這里我們可以向前追溯我們的記憶或與人接觸的場景。

    當我們找了自身存在的這樣那樣的問題時,不要擔心也不要難過,我們只需要允許它接受它的存在,并想辦法解決問題就好了,這不需要上升到個人評判的高度,這只是問題而非人有問題。

    最后,希望本文能為題主解決問題提供一定的幫助,祝好運。
    0評論 2023-03-26 09:44:02 回復
  • 趙志宇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

    給你一個溫暖的抱抱,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日子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真的非常有意義,為你的思考和潔身自好點贊。我們從佛教的角度來解釋一下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吧。


    【萬法由心造】

    題主說自從學習了心理學之后,發(fā)覺自己身邊盡是一些負能量的人,不自覺的就想遠離,有沒有體會到自己有很多的批判、挑剔、追求完美在里面呢?佛教上說對不喜歡的事情很直執(zhí)著,就是嗔恨心很重。我們所的環(huán)境,其實就是人際關系,在沒有形成凝聚的自體感、健康的自戀之前,其實很容易將自己的潛意識投射到別人身上的。也就是說,你對周圍人的挑剔里面包含著對自己的批判和不接納。你能夠識別出來什么是負面的情緒,什么是不好的品質(zhì),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覺察,看到世界的不完美,再去了解個體獨特的知識、情緒、感知和行為的方式,你就能夠輕松的接納這個世界了。


    心理學家指出,我們?nèi)祟惖拇竽X有一些特別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就是專門針對他人的社交信號進行理解和作出反應的。這些神經(jīng)元被稱作是鏡像神經(jīng)元,專門傳輸和了解別人的行動和意圖,以及別人行為的社會意義和他們的情緒的。既然如此,別人的行為的對錯,就全在于我們?nèi)绾谓庾x了。


    用遮過之眼去看人,這是古波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的箴言,意思就是說不去看別人身上的缺點。“找好處”是民國時期東北的一位奇人王鳳儀最樸實的教誨。在抱怨中看到關心,在戰(zhàn)爭中看到和平。


    心里長存別人的好處是存陽,長存別人的壞處是存陰,不可不分別清楚。愚人好自用,自以為是。不找人好處,所以多怨,多怨就多苦。賢人能就下,只怕自己有不是,好取人長處,所以多益,多益就多才。

    找好處能生啟發(fā)力,能接萬緣,是破罪障的根。能存一分好處,就多一分陽光,聚得眾人的陽光,就是聚萬靈。找好處是真金,要想找好處,就得以志為根,在沒有絲毫的好處里,找出真好處來,在忍無可忍時,還能忍得住,就是“大義參天”。


    王鳳儀講述了一件他找人好處的例子,這里跟題主分享一下,來加深對找好處的了解。


    能在惡人身上找著好處,怨恨自解,因果自消解。我的老嬸和我過不去,天天罵我。我想就是惡人也有好處,不然難活在世上。我晝夜的尋思,終于找著她的好處啦!我對她說:“性是福星,心是祿星,身是壽星。你老的心眼好,遇事熱心,身子成,對人也有功,就是性子不讓人,才沒享著福?!闭f得她心服口服。要找人的好處,可別爭理,爭理離道就遠啦!


    我有位二大媽性子又刁又烈,好喝酒,酒后必罵人,我心里想,她那么刁,可沒有病,你這么善良,卻有病,是什么道理呢?她一定也有好處,是我沒找到。我便立志,若是找不著她的好處,我就餓死。一連餓了三天,躺在炕上尋思,第四天果然找著啦!她的好處是不記仇,哪怕她正罵著某人,若是有人說:“你還罵他呢!他病的不得了,快給他治病去吧!(她會行針治?。蹦呐氯胍?,她也必去。這真是她的大好處,所以她沒病,我對她這么一說,她不但不再罵我,還特別喜歡我,說我是個有良心的人。由這我才知道找好處真是行道的根本。


    所以想要成為一個趨向完美的人的途徑,并不是遠離那些不完美的人(人無完人,孰能無過),而是從內(nèi)心深處先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然后主動去尋找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這樣才能照亮自己的內(nèi)心,完成自我實現(xiàn)的趨向。


    我是陽光海豚張會麗,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希望題主可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過去的一切,成為更好的自己。

    0評論 2023-03-26 09:44:02 回復
  • 陳正發(fā) 向TA咨詢 打賞


    親愛的題主
    我是心探Kelly水
    當你擔心成為他們,擔心身邊人對自己的潛移默化影響,就說明你開始思考和覺察。

    你是一個很有悟性的人,記得我們學生時代讀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告訴人們一個人生活在好的環(huán)境里受到好的影響,生活在壞的環(huán)境里也會受到壞的影響,強調(diào)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

    【聊聊朋友環(huán)境的影響】
    有一個故事:“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子原住在藝人的旁邊,孟子就止不住去聽 ,當遷至屠戶旁時,孟子又常去看殺豬。
    直至三遷至學館旁時孟子才專心讀書。
    以至于成了 大思想家。
    因為人都會接受暗示。

    你說了解一些心理學知識之后,說身邊的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
    當然我個人認為人確實會有影響,但是也要思辨。

    例如我們?nèi)メt(yī)院,普通人都會緊張,甚至恐懼,反過來醫(yī)生呢,護士呢?
    他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就會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量,或者轉變信念。
    例如我學習心理學的時候。剛開始看到他人想自殺,或者一些負能量的人,我都會
    0評論 2023-03-26 09:44:02 回復
  • 顧宏梅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


    拍拍肩~


    如何擺脫負面消極的環(huán)境,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如何做到成為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人,因為只有情緒穩(wěn)定能力的人,它才能更好的把控自己,注意力不會從目標上輕易的離開,從而更好的堅持自己,做到友善交流溝通~


    *肯定自己。


    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成長是不斷的增進自我認知的過程,我們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與正向評價,因此,難免會遇到自我否定和產(chǎn)生自我懷疑的時候,這也是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特別敏感周圍環(huán)境對自身的評價原因。


    所以,內(nèi)心上可以做到正確評估自己,肯定自己,遇到否定不氣餒,看到可以改進的缺口,拾遺補闕,不斷的成長自己,內(nèi)心的自我價值感就會越強~


    *提高情緒的察覺能力,察覺問題。


    人際關系同樣作為一個“環(huán)境”的存在,對我們的情緒也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孔子也才有了“交友之道”在于分清“益友”和“損友”的區(qū)分,我們的身心就更加感覺到舒適,從中獲益~


    總是帶有消極、偏激、悲觀想法的人,的確會給周身帶去非常多的負面影響,而有時這是他們的無意識造成的(本人可能并未意識到),此時我們擁有較高的情緒覺察力,并給出不帶情緒的客觀回應,無疑會更加保全關系,緩和關系~也讓對方的負面情緒與自我之間有了安全屏障~


    *換位思考,相互體諒。


    大部分的時候,負面情緒的環(huán)境是外來人員造成的,我們只要保持“警惕性”,不讓自我情緒輕易卷入,麻煩不會繼續(xù)擴大,但是有時具有消極、悲傷情緒的人是至親至愛的人,我們就要學會換位思考,增加同理心,去感受對方的真實感受,給予必要的安撫和陪伴~


    因為沒有人能夠持續(xù)釋放正向能量,而敢于將自己的軟弱、脆弱、無助的形態(tài)暴露給他人,正是基于對對方的信任與安全感哦。


    祝好~加油~

    0評論 2023-03-26 09:44:02 回復
  • 周水波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

    0評論 2023-03-26 09:44:02 回復
  • 楊玉琴 向TA咨詢 打賞

    您好,題主

    通過你的描述看得出來,你很害怕被身邊不好的人品的人所影響,在心理學上確實有潛移默化這種影響,只是說這種影響對于成人來說是很小的,如果我們成人以后有堅定的自我和原則,那么大概率會影響也是很微小的,當然如果是原生家庭對于孩子這樣的成長,那么這樣的影響可能會是巨大的,畢竟從小我們就要接受一定的教育,身邊有這樣的人就會影響我們成長,成為這樣的人,這也是是正常的現(xiàn)象。

    如何破解:

    【1】覺察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的原因。
    看看內(nèi)在的自己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是害怕什么,又或者我們的當下的情緒以及感受是什么,同時你也需要知道我們每一種想法,可能僅僅是我們的想法,并不會發(fā)展成為事實。

    【2】有堅定的自我和原則,大概率不會被影響。
    一個成人的思想或者是我們內(nèi)在的自己有堅定的原則,那么大概率是不會被影響的,所以我們需要先看看我們內(nèi)在的自己是不是并不強,內(nèi)心的能量不夠飽滿,那么我們需要提升內(nèi)在的能量,讓自己堅定一點,做真正的自己。

    【3】對于不想做的事情,也要學會堅決說不。
    學會對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說不,這是對自我的一種堅守,也是我們的自我底線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我們對于不想做的事情,例如不好的事情、違反道德的事情、人品不好的事情,在我們的心理上有這樣的認知時,我們可以有權利拒絕去做,學會說不,學會勇敢一點。

    【4】提升自信,相信自己。
    害怕被影響也是不夠自信的表現(xiàn),或許我們可以提升自我,提升自信,即使他人的一些事情,并不會對我們有一些影響,可以看到自己的內(nèi)在和我們薄弱的一面,從而提升自己的自信,相信自己,那么一切都不會被影響到的。

    以上拙見希望對您有幫助
    0評論 2023-03-26 09:44:02 回復
  • 王清華 向TA咨詢 打賞

    題主你好,我是佳蘭。

    看完你的文字,想起一個故事,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看過,如果有,那我們一起來回溫下,如果沒有,希望這個故事可以讓題主豁然開朗,解決你的顧慮。

    從前有個人想要找到一個心滿意足的地方安家,于是他開始了尋找之路。一天,他又找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一位老奶奶坐在路旁的花叢邊正忙著什么,他過來問老奶奶:“你好,請問你們這個地方的人和環(huán)境怎么樣?我想找個好地方安家?!崩夏棠虥]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反問了他一句:“你從哪兒來?你之前的地方如何呢?”他回應道:“從附近的村落過來,那里的人都很不好,環(huán)境也糟糕透了?!崩夏棠虈@了口氣告訴他:“那我們這兒也一樣?!?br />
    次日,來了位姑娘也是同樣的問老奶奶,老奶奶依舊反問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是這位姑娘的回答是:“我們那兒的人都很好,環(huán)境也不錯,我只是想接觸更多的美好,所以總是會在一段時間后更換一個地方,看看外面的世界?!?br />
    在此,我想分享的是,環(huán)境造就人才,所以古人孟母三遷,但是也有亂世佳人,絕處逢生。人的磁場很重要,當我們自己是什么樣的磁場時,我們就會吸引和靠近什么樣的磁場。你很棒,你是一個覺察力強的人,你開始覺察自己和身邊的人,這個時候的你如果不想和太負能量的人在一起,你可以直接委婉的拒絕這樣的場合。

    還有,也許你可以從這群人中訓練出一種能力,它會在今后的某個時刻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祝你新年快樂,幸福安康!
    0評論 2023-03-26 09:44:02 回復
  • 劉雅琴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我是谷一。虛懷若谷始終如一的谷一。



    0評論 2023-03-26 09:44:02 回復
  • 周葵冰 向TA咨詢 打賞

    你好呀,給你一個360度的擁抱。


    看了你的提問,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


    我想說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過程。自然人就是自然的,天生的,沒有經(jīng)過干預的人呢。一個人沒有經(jīng)過外界的干預,會長成什么樣子呢?其實可以看一些狼孩之類的,就是被動物養(yǎng)大的人類孩子,他們習得的是動物的行為,比如,四肢走路,吃生肉等等。其實他們也受到了外界環(huán)境的干預。


    而我們?nèi)祟惖纳鐣^程,就是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過程,就是被外界各種干預引導的過程。小時候我們被父母影響,這種影響最持久,畢竟人類的孩子在很長的時候都無法獨立生活,都需要有人養(yǎng)育,所以養(yǎng)育人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然后就是在幼兒園,在學校,在同齡群體,在社會團體等等,受到其他人,其他規(guī)則,道德,風俗,倫理等等的影響,最終變成一個可以適應社會生活的社會人。


    其實作為管理者來說,對于合格社會人的最低要求是,你可以無所作為,但最好遵紀守法。不要惹是生非,給其他人給社會帶來麻煩。這個要求很低的。


    每個人都要被社會化,社會化就是被他人,被社會影響的過程。除非一個人生活在真空,跟外界沒有任何的接受,沒有文字,沒有書,沒有音樂,沒有繪畫。。。。這些都會影響我們的思想,你才可能不被影響。


    所以,被身邊的人影響是必然的,這些影響有些是刻意的,比如,父母,老師對我們的影響,這類的角色,本來就帶有教導的責任。有些影響是無意的,比如有的人罵人,TA想通過罵人來影響無關的第三人,想讓第三人跟自己學習也罵人嗎?這肯定是沒有的,TA也沒有那個意識去影響第三人。但這妨礙第三人可能受影響有樣學樣,或者是對罵人行為的反感。


    被他人影響是無處不在的,但這個影響能不能起作用,不管是刻意的,還是無意的,被影響的人可以決定自己會不會被影響。


    這就涉及到我們自己的思考。其實成熟,就是在自己的思考,和外界的影響之間,找到適合自己的觀念,態(tài)度,想法,行為等等。


    這是一個來回拉扯的過程。一個是自己的思考,一個是外界的影響。容易被他人影響的人,多半自己的思考也比較少。自己思考多的人,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往往會辨別外界的影響是否需要接受,還是保護距離或者是直接批判。


    拿一個中性的例子來說,身邊的人都在玩抖音,這是他們的娛樂方式,他們也會給你分,享看到的短視頻。這大概你是認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你要不要跟他們一樣去玩抖音呢,這個主動權在你自己。沒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容易跟風,容易受影響。


    所以,其實不用擔心被身邊的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影響肯定是無處不在的,但要不要接受,接受多少,你說了算。這需要你自己有獨立的思考辨別能力。自己腦袋空空,沒有主見的人,最容易受他人影響。


    如果你有顧慮,建議你多看書,多思考,多跟你欣賞的人交往。


    我是經(jīng)常又佛又喪,偶爾積極上進的心理咨詢師,世界和我愛著你。

    0評論 2023-03-26 09:44:02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