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努力也比不上別人?想放棄學習了 4個回答
我初一,小學六年級開始就認為自己沒用,不刷題,擺爛(其實以前還算優(yōu)等)上了初中發(fā)現(xiàn)和別人差距很大,基礎也差,上了回網課更是門門科目都有問題,寒假每天坐在書桌前,但效果不佳,沒怎么復習,現(xiàn)在回想起來發(fā)現(xiàn)自己干的其實很少,到頭來快考試了不會的還是不會,家里人也知道我敏感一直鼓勵我,可是昨天我媽說你就是小學這樣也比不上別人,我就懵了,甚至想放棄學習,反正我再怎么也比不上別人玩著考的分數,還想現(xiàn)在就這樣難道以后非得拼命才勉強趕上正常進度?
匿名網友
2023-01-19 12:08:52
張玥雅 向TA咨詢 打賞
高潔 向TA咨詢 打賞
孩子你好,現(xiàn)在有幾個誤區(qū)需要你自己先整理一下的,也是描述中自己對自己的認知有矛盾的地方。
第一個,小學六年級前還是可以算優(yōu)秀的,就說明學習能力和成績還是可以的,但是后面又覺得自己學習能力不能,覺得以后需要拼命學才可以到達正常水平。
這個方面就有點矛盾的,對于課程來說,學習難度一定是會難的,回想一下一年級的知識和初一的知識是不是,所以以后到了高一的時候,也一定是比初一難的,這一點是必然。
但是學習能力是恒定的,甚至是會增加的。以前低年級時做一百道十以內的加減法需要多久,算它五分鐘吧,現(xiàn)在給你五分鐘別說一百道十以內的加減法了,就是一百道兩位數的乘除法你也可以完成,這個難度可以增加了很多,但是學習的能力是不是比以前厲害了不是一點半點呀。
關于學習能力是會累加的,會減少的是學習動力。小學到初中也是一個學業(yè)上的跨度,當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花十分鐘就可以學會的東西,現(xiàn)在花二十分鐘也不能明白的時候,動力就會減少,更沒有信心。我們需要了解 的就是這個跨度和學習能力的比值。
比如一年級到二年級的學業(yè)難度跨度是2,二年級到三年級是2,以此類推,但是六年級到初一的跨度是4。同時學習能力是一年級到二年級是2,到三年級是3,以此類推,六年級到初一是7??此?大于4,實則不同,跨度是原基礎上的累加,初一時是2+2+2+2+2+4=14。那么學習能力7需要怎么樣才能等于14呢,就是需要再加上時間和額外因素
需要多花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上,這個額外成本每個人都不同,就像你所說的,有的人玩著都能學會。(關于玩著也能學的比我們好這一點后面還會再討論)
有好的學習方式,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可以給自己的學習能力加成,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是技巧。如果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技巧,或者不知道怎么運用,那么花費更多的時間就是沒有辦法的笨辦法,但也是有效果的辦法。
如果二十分鐘不夠我們就花四十分鐘,總能學會(孩子你原本就擁有可以達到優(yōu)秀的能力,沒有可能學不會的)。當我們把初中的基礎打好,學習能力提高后在學習高中知識就會像現(xiàn)在做小學題一樣簡單。多花時間也不能夠只是多花“時間”而已,沒有效果的“花時間”是“浪費時間”你可以看一本《刻意練習》講了正確花時間的重要性。
用有效的一小時學習時間抵掉沒有效的三個小時的“假學習”解決“寒假每天坐在書桌前,但效果不佳,沒怎么復習,現(xiàn)在回想起來發(fā)現(xiàn)自己干的其實很少”的問題。
第二個“我再怎么也比不上別人玩著考的分數”
我們的對外認知,是我們可以自己做主的。關于這個認知我們可以有兩個想法
一個,確實別人就是比我們聰明,一天就上課四十分鐘上課聽了,其他都在玩,他就是可以把老師說的,書里寫的都學會,我們俗稱“學霸”,還有一種天才,老師還沒有說,他光看書就會了,我們稱做“學神”。這個兩種人,孩子你自己放眼望去有幾個,你們班上有嗎,就當做班級前三是吧,那剩下的多數人的,又是什么讓他們比我們聰明的呢。
這就是第二個想法。他們并不是玩著學會的。而是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的學,我們稱為“內卷”。在學校里,大家都在的時候,使勁的玩,回家后拼命的學,但是呢,和你們微信交流或者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對同學們說的卻是我打了一晚上游戲,作業(yè)差點沒來的及做完。于是你就真的認為人家玩著都比我拼命學考的好了。
我們不需要管這兩個想法是不是現(xiàn)實,我們把我們的“他人學習比我好的原因”的認知就當做是這樣,然后再來看看我們是不是也需要付出努力呢。就可以減少為什么“我不如別人聰明”的誤區(qū)。
我們確實比不上學霸和學神,他們的目標是清華北大,我們確實比不了,但我們總可以和大部分其他同學來個比試,把目標定為211,985也是一樣優(yōu)秀的。
第三個,關于除了學習的外界因素。“家里人也知道我敏感一直鼓勵我,可是昨天我媽說你就是小學這樣也比不上別人,我就懵了,甚至想放棄學習”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關鍵。你自己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情緒敏感,甚至已經清晰的知道家人也知道這一點,更知道家人一直在體諒你,可最后還是因為母親的一句話出現(xiàn)了不想學習的想法。就好像考試的時候,我一字不寫,明知道交白卷會是零分,結果成績出來說你零分后,你受不了了。一個感覺。
問題的關鍵絕對不是母親覺得你就是學習不行。而是我感受到的是家人的體諒和照顧。所以不要覺得母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否定你,而是要記得從你“擺爛”后到昨天為止的鼓勵。我倒是建議你可以給母親一個回應,和家人擁抱一下,對他們說一句謝謝,他們并沒有在你“擺爛”后指責你,反而是在鼓勵你,沒有家長是不希望子女成才的,可是在他們眼里你的成績是否好遠沒有你心理健康來的重要,所以才會到昨天為止都沒有什么刺激你的言語出現(xiàn)。
除了認知外就是現(xiàn)實問題,成績
首先上網課沒有學習效果是很正常的,不會只有你一個人沒有效果的,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上好課,而是學會考試需要的知識點。
一個是基礎知識,一個是考點知識。只要掌握好這兩個重點,就可以打好基礎的同時,在考試上有一個讓自己滿意的成績。
你需要做的是整理,初一有一個優(yōu)勢,就是現(xiàn)在的內容還是在小學知識基礎上的,還可以復習回來,另一個,距離中考你還有兩點多的時間,我們完全不需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整理自己每個科目的學習目標和重點,分出:會的,不太記得的,完全不會的。三個分類著重去學,保證會的不會忘記,不太記得的多記多做題,完全不會的重新學習,了解知識點的理論邏輯。
另外就是按照你的情況,門門功課都不好。我們就需要找到自己的重點在哪里。比如偏科, 文科還是理科。先去學你最擅長,或者最有興趣的類型學科。先給自己建立學習上的信心,再同步去學習相對對自己來說不感興趣,學不太好的學科。目標的設置也可以有偏差,比如喜歡擅長的科目大目標設為優(yōu)秀,盡量考高分,不喜歡不擅長的保證及格,大目標可以設為良好。我們的目的是考到目標院校的分數線,分數是所有科目的總分,只要達到了,沒有嚴重偏科到(好的考滿分,差的只有三十)這樣的狀況就好。
綜合,你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加上母親的話說明希望你可以恢復你的學習狀態(tài),可以讓家長幫你。比如監(jiān)督你的學習,將會影響你學習的外在因素進行適當的保管。直到你養(yǎng)成新的學習習慣或者恢復學習狀態(tài)為止。也可以讓家長給你制定學習計劃,只要每天達標后就可以放任自己玩一會。
監(jiān)督的方式有兩種,你要是有足夠的動力,想要恢復的,可以用第一種,強制方式。就只沒有商量可言,對你進行“看管”。第二種是和緩一些的在我看來適合你一些,就是建立獎罰機制。完成計劃或者有進步可以獎勵你娛樂或者讓父母給你晚上做個好吃的,如果沒有完成不僅減少娛樂的機會,吃飯可以吃你平時因為挑食而不愿意吃的有營養(yǎng)的東西。(這個可以根據你的狀況來定,如果本來就不挑食,可以安排你做家務之類的,盡量還是一些正向懲罰,不要影響到你目前年齡的身體成長需要)
唐小奇 向TA咨詢 打賞
孩子,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帶來一些些幫助。
仔細看了你的描述,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就認為自己沒用,不刷題,擺爛,你曾經也還算優(yōu)等,但上了初中發(fā)現(xiàn)和別人差距很大,基礎也差,而上回網課更是覺得門門科目都有問題,寒假每天坐在書桌前,但是效果不佳,沒怎么復習,覺得自己干的其實很少,到頭來考試了不會的還是不會。你說,家里人一直鼓勵我,可是昨天你媽媽說你就是小學這樣也比不上別人,這讓你很受打擊,對吧?覺得自己再怎么也比不上別人玩著考的分數,就想現(xiàn)在就這樣了,有些質疑要不要非得拼命去勉強趕上正常進度,對吧?
其實,我可以感受到你也想能夠學習效果好,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優(yōu)等生,可是感覺現(xiàn)在困難重重,又覺得自己很難趕上別人,有些沒有信心,也不知道如何去趕上這個差距,所以,才會覺得很難,對吧?
給你的建議是:
首先,要相信自己可以趕上正常進度,經常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多多鼓勵自己。
心理學里面有很多關于信念的實驗,都證實了信念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當你的信念是積極的,那么,事情往往也會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如果你的信念是消極的,那么,事情就往往會朝著消極的方向發(fā)展。
比如,羅森塔爾效應就告訴我們:你期望什么,你就會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
只要你充滿自信地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會順利進行,事情就真的會順利進行;相反,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斷地受到阻力,這些阻力就會產生。
?
因此,我們需要重視積極信念的重要性,當我們擁有了積極的信念和態(tài)度,當我們擁有充滿自信的狀態(tài),當我們相信好事一定會發(fā)生,并始終堅守這種積極的期待,真的很重要。因為積極的信念會帶來積極的行為,而積極的行為常常會帶來積極的結果。
?
我們自己期待自己成為什么樣子,我們就會一直朝著那個期待的方向不斷努力,最終,就真的能成為那個期待的自己;而如果我們一直覺得自己不行,覺得自己做不到,那么,就真的會一直固步自封,停滯不前。
?
因此,我們首先要調整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優(yōu)等生,相信自己可以逐漸找到學習的有效方法和積極的狀態(tài),經常對自己說:我相信我可以,我相信我能行,我相信我可以學習好……
2.放下和別人的比較,看到自己需要“查漏補缺”的部分,進行針對性地補足和加強,就可以讓自己在學習上越來越有信心。
每個人在學習上的節(jié)奏或者說擅長的部分都不一樣,有的學生是視覺型,有的學生是聽覺型,有的學生是動覺型,一般來說,視覺型的兒童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是比較受益的,因為他們是通過看黑板,看老師等方式來進行學習的,這會讓他們更容易記住學習的內容。而聽覺型的孩子特別擅長于用聲音來學習,他們對聲音特別敏感,所以上課的時候可能會有很多小動作,但是他們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說的內容上。而體覺型的孩子就需要通過接觸,比如畫畫、手工等方式來進行學習,所以,這類孩子上課的時候就會顯得反應比較慢。
因此,我們不用和其他人去進行比較,我們需要看到自己是屬于怎樣的學習類型,然后要結合自己的特點去發(fā)揮自己在學習上的優(yōu)勢,如果是視覺型,那就多閱讀;如果是聽覺型,那可以多聽有關的資料;如果是體覺型,那么就可以借助畫思維導圖等方式來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效率。
此外,我們也需要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比如拼音不行就把拼音的部分重新學好;成語匱乏,就把成語的部分繼續(xù)加固;英語單詞不熟練,那就好好再記記單詞……我們需要看到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然后對自己的學習進行針對性地補足和加強,這樣學習效率會更高,自己也會在學習上越來越順利。
3.給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的合理的學習目標,讓自己在學習上越來越有興趣和樂趣。
如果我們現(xiàn)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想要讓自己一下子就達到優(yōu)等生的水平,那么,就很容易受挫,就會覺得很難,自己根本做不到。所以,我們需要給自己制定合適的目標,也就是那種自己是可以通過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果子。
比如,如果你現(xiàn)在是班級的第15名,那么,讓你一下子達到班級第一名的水平,那肯定會讓你覺得不太可能,但是,如果把目標定在這個學期讓自己前進5名,達到第十名的水平,是不是就覺得自己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到的呢?然后,我們要讓自己這個學習前進5名的話,我們需要做些什么呢?語文需要做些什么,數學需要做些什么,英語需要做些什么……你可以將這些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具體到每天,比如,每天做一個閱讀摘抄,背10個單詞,做5頁口算等等,記住,一定要看到這些每天給自己安排的事情是不是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完成的,如果不能完成,那就還是需要調整到自己可以完成的任務程度,之后,就按部就班地去做這些事情,相信積累的力量,并在自己完成目標后給自己反饋和獎勵,以激勵自己不斷地堅持學習,堅持積累。
相信你用這樣的方式就一定會不斷地突破自己,取得進步的,那么,到下個學期,你就可以給自己定新的目標,成為班級第8名或者第5名,以此類推,我們在初三的時候,就可以逐漸到達班級的前列,實現(xiàn)自己優(yōu)等生的目標。
加油吧,相信你可以的,祝好!
艾小莉 向TA咨詢 打賞
求助問答
每個女性朋友們心中都會有自己喜歡的男人,而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男性朋友們對于女孩都喜歡什么樣的問題都是比較關注的,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夠
去看看電影《重慶森林》里,王菲飾演的阿菲喜歡上了梁朝偉飾演的警察663。663剛失戀,前女友把他家的鑰匙留到了阿菲打工的快餐店。阿菲偷拿了鑰匙,每天下午,趁663不在家的時候,就偷偷
去看看梧桐坐在我的對面,舉著酒杯,一飲而盡。這個男人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故事。他看著我,借著酒勁,欲言又止,卻又情不能自已,我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一個人,驅車幾千里,從小城到最遙遠的
去看看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破冰:我們?yōu)槭裁葱枰湍吧苏f話》,作者是:小荻老師,本來當成一本溝通書籍來讀,讀完幾遍之后,這本書實際上更象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為什么要跟陌生人說話。書中有
去看看試想,現(xiàn)在是周四下午你呆呆地坐在辦公桌前,盯著面前的任務清單,想想周末前還有至少十件要完成的是事情。整個人僵住,但心率卻逐漸飆高,大
去看看很多心理科普文章都強調了“關系”的重要性,在心理咨詢時咨詢師也會從當下的朋友關系、同事/同學關系、夫妻關系、母(父)子關系問到成長過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