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效應指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與規(guī)律,是某一個人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情產(chǎn)生相應變化的因果反應或連鎖反應。
1.煤氣燈效應:指對受害者施加的情感虐待和操控,讓受害者逐漸喪失自尊,產(chǎn)生自我懷疑,無法逃脫。
2.鯰魚效應:采取一種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業(yè)活躍起來,投入到市場中積極參與競爭,從而激活市場中的同行業(yè)企業(yè)。
3.餓鼠效應:適當節(jié)制,發(fā)展良好;過度滿足,早衰短命。
4.共生效應:一定的參照群體中的人們,在從事日常的勞動、工作和學習時,受到群體中成員的智慧、能力及以往的勞動成果的影響,在思維上獲得啟發(fā),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現(xiàn)象。
5.酸葡萄效應:人們拿自己能接受的理由來安慰自己,以避免心理上受到傷害。然而沉迷其中,對生活只有明顯的副作用。
6.巴納姆效應:一個人身上的閃光點越多,讓別人覺得他和自己的共同點越多,別人就越容易對他產(chǎn)生信任感。
7.鳥籠效應:人們在偶爾獲得一件物品后,就會繼續(xù)添加更多與之相關的東西。因此,要學會精簡自己的人生,把該扔的東西扔掉,才能輕裝前行。
8.羊群效應:人都有一種從眾心理,而這種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盲從就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9.凡勃倫效應:想要得到好價錢,就要把自己打磨成器,放在對的地方待價而沽。
10.南風效應:在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時,要特別注意講究方法,溫暖的話語往往能化干戈為玉帛。
11.蝴蝶效應:即使再小的事物,不斷放大它,也會產(chǎn)生巨大影響。
12.牛鞭效應:事件的起始點只是發(fā)生了微小的變化,越向外傳遞,波動的幅度就越大。
13.首因效應:人與人第一次交往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頭腦中形成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所以無論面試,還是見客戶,我們給別人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14.蔡戈尼效應:人們對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比已經(jīng)處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15.鱷魚效應:做人要學會及時止損,及時斷舍,才能走出困境。
16.三明治效應:在建議和批評的同時,不忘認同、賞識、肯定、關愛對方,可以使接受批評者積極的接受批評,并改正自己不足的地方。
17.馬太效應: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18.暈輪效應:指人們看問題時,應像日暈一樣,由一個中心點逐步向外擴散成越來越大的圓圈。
19.糖果效應:要善于抵制誘惑,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別指望自控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自動增強,這需要有意識的去鍛煉。
20.聚光燈效應:沒有人會像你自己那樣關注自己,聚光燈效應只存在你自己的大腦中,而非真實情況的反應。試著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會更好。
21.黑洞效應:必須具有非常強的力量與之抗衡,而避免被吞噬進去。否則,要不其力量下臣服,就只有畢其鋒芒,另找出路。
22.破窗效應:在工作中,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別讓自己成為職場上那扇任人踐踏的破窗戶。
23.饑餓效應:人們在用餐時,剛開始因為處于饑餓狀態(tài),吃什么都覺得好吃。等吃飽了即使吃蜜,也不覺得甜。
24.音叉效應:指有的事物,不在于你對它的作用力的大小,而關鍵在于找準它的脈搏。
25.海潮效應:企業(yè)完善政策,讓人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吸引大批人才。
26.曝光效應:若想增強人際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別人面前的熟悉程度。
27.登門檻效應:登門坎時要一級臺階一級臺階地登,這樣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
28.刻板效應:對事物形成的一般看法和個人評價,認為某種事物應該具有特定的屬性,而忽略事物的個體差異。
29.飛輪效應:覺得做一件事情很困難,但再堅持堅持,過了臨界點就會變得很輕松。
30.棄貓效應:被丟棄過的貓咪再被撿回去后,表現(xiàn)特別乖,因為擔心再次被丟棄。
31.反暗示效應:用夸張或激將的間接方法影響別人的行為,從而誘導別人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或者發(fā)生想得到的事件。
32.愛憎增減效應:人有了愛惡的偏見,就往往會曲解附加的資訊,以支持自己的看法。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83116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5130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68825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749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812221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