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位剛上大一的女孩的提問。
看完描述,真的讓人又憤怒又心疼:
我的繼父有毛病,不敲門就探頭進我房間。當時我正在換衣服,上半身是光著的,沒穿胸罩,他進來說完話也不走,我催他出去他也不出去。
我換好衣服就跟我媽說了這個事情,我媽就跟他打電話讓他以后不要不敲門進我房間。他當時沒說什么,但是晚上我媽下班回家了,他又是摔鍋又是砸碗的,跟我媽大發(fā)脾氣。
過了兩天了他也不覺得自己有錯,說現(xiàn)在這么開放了,看個身體怎么了。還說為什么晚上睡覺要關門,空氣這么新鮮,房間門就應該一直開著。
現(xiàn)在是我媽媽負責家里的一切開銷,并且給這個男人生活費,有時候要負責這個男人的購物。我媽媽還是不愿意和他離婚,她覺得我很惡毒,一定要她單身下去,她離了婚就不會再找對象了,她不想就我們兩個人一直過。
他開始三番四次地跟我媽媽吵架,還抱怨我媽媽害了他,因為我們現(xiàn)在住的房子是媽媽和他一人出了一半的錢買的,結果現(xiàn)在房子不僅沒有升值,反而貶值了。他說真恨不得殺了我媽媽,要是別人早把她打得鼻青臉腫了。
她覺得這個男的只是脾氣壞,其他還好,但是她回避了關于這個男的對我的圖謀不軌,回避了關于這個男人對她親人的不尊重,我不能強迫我媽媽改變她的意愿,所以徹底放棄了讓她離婚的想法。
我為了避免和繼父接觸都是整天呆在房間里不出去,但是只要我出去吃飯,他就總是有借口碰我。他說要觀察我鼻子好了沒有,就用手捏著我的下巴,把臉湊得特別近地看,他說我的背挺得不夠直,總是用手去摸我的脖子到背那一塊。
還有我去考駕照,他以不讓我緊張為借口,強抓著我,要我坐在他腿上,被我掙脫了。他還是老是不敲門就進我房間。我感覺到了,他覺得我更加不敢反抗,所以更加放肆。我實在是無法繼續(xù)忍受了,即使是為了我的母親。
提問下面,很多人給的答案很清晰,告訴她離開這個家,她會不會受侵害只在繼父的一念之間,可她還是沒辦法做出決定,她說她走了母親會傷心,擔心自己走了,繼父會對母親變本加厲地壞。
為了懦弱的媽媽能過得好,她選擇也跟著繼續(xù)懦弱下去、隱忍下去。這對母女不是看不見可預見的危險,但“隱忍和懦弱”好像已經(jīng)成為了她們的一種習性,像只鴕鳥,一頭埋在沙堆里。
你發(fā)現(xiàn)沒?
有時候,“命苦”是具有遺傳性質(zhì)的。
看完這個提問者的描述,不知你什么感覺,說句可能有失偏頗的話,我認為這個女孩子,長大以后大概率也是個命苦的女人。
雖然,她還沒有對象,沒有結婚,但命苦女人身上的特質(zhì),已經(jīng)經(jīng)由她的媽媽,在她身上傳承延續(xù)下去了。
什么樣的女人注定命苦?
“不敢爽”
“不敢斗”
“不敢錯”
如何判斷自己敢不敢“爽”?
就問你2句話:
你敢不敢在男人明確犯錯還倒打一把的情況下,為了自己的利益據(jù)理力爭,而不是哭著躲回房間里?
你敢不敢在公婆安排你生娃不打無痛的情況下,為了自己的舒適堅持無痛,而不是咬著牙任他們安排?
一個敢爽的女人,她的行為一定是敢順應人性的。
受委屈了,就控訴;被打壓了,就抗爭;被冒犯了,就追討到底!
而不是:
丈夫都偷偷摸摸看女兒身子了,她還在站在那里聽老流氓講歪理;
繼父都動手動腳不允許關門了,她還在那里幻想相安無事的可能。
為什么有些女人不敢爽?
因為她們不敢以“人性”活著,只敢以“教條”活著。
什么是人性?
人性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先利己后利他。
什么是教條?
是“忍耐是美德”,是“溫良恭儉讓”。
但實際上:在男女關系里,忍耐不是美德,生氣才是美德。
生氣是劃清界限,明確底線最好的方式,而忍耐則是給對方一步步侵略你生存空間的機會。
這個女孩子被繼父摸了還不吱聲,還在那里咬著牙假裝沒事,那對方只能認為女孩子能承受,或者被挑起“讓你承受不了”的興趣,一步步用更下流的動作探尋她的承受底線。
忍耐應該是自知力量懸殊,在正式反擊前的暫且蟄伏,而不是危險已經(jīng)逼近眼前還在告訴自己忍一忍的懦弱。
你不敢爽,你不敢為自己好,那就是讓別人爽,為別人好。別人不會因為你的“忍耐”感恩戴德,只會興奮于找到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啞巴玩物。
一個敢爽的女人,絕不是一個呆滯的美德樣板,而是一個有血性,有脾氣,敢被人討厭的“鮮活尤物”。
她是有一點“爆”在身上,這種“爆”絕不是傷及無辜的無的放矢,而是目標清晰,有理有據(jù)、勢要讓對方不敢再犯的“爆”。
所以,作為一個正常人,沒必要一味地勸誡自己溫柔良善。上天給予的每一種人性,都有它的可用武之地,我們要做是讓種種人性在內(nèi)心世界中完整自洽,懷揣鋒芒仍以善待人,而不是在“教條”中徹底閹割掉某一部份的“潑辣”與“鋒芒”。
如何判斷自己敢不敢“斗”呢?
同樣問你2句話:
你敢不敢在男人沖著你大吼大叫的時候,即使默不作聲即使爭吵不過,也依然堅持底線?
你敢不敢在被人冤枉后真相大白的情況下,為了自己的尊嚴討要說法,而不是聽從旁人的勸說決定“就這么算了吧”?
一個敢斗的女人,她的筋骨一定是硬的。
她不會畏懼于對方的大吼大叫,不會畏懼于對方的面紅脖子粗,不會畏懼對方的無能狂躁砸鍋摔玩,她有主意,有底氣,有信念。
為什么有的女人不敢斗?
她默認了自己是弱者,默認自己斗不過對方。
人一旦被想象中的恐懼被壓趴下,會病得連一根草都拎不起。
一個敢斗的女人,她會知曉:
(1)我雖然力氣沒有對方大,個頭沒有對方高,但我的精神力量一點不會比他弱。
(2)吼叫和暴力是最原始的制壓手段,如果一個人只會用吼叫和暴力來發(fā)泄恐懼,那恰恰證明了他其他方面的無能為力。
提問中的惡心繼父,不光猥褻繼女,在經(jīng)濟上還要靠老婆養(yǎng),生活費要老婆給,自己的娛樂購物還要老婆掏錢,可見其一無是處,也可見這對母女不是沒有拿捏的繼父的手段,手握對方經(jīng)濟命脈,還怕對色膽包天嗎?(當然,跑是最好的辦法)
說到這,再提醒各位一句:不要過分貪圖情緒價值,不要認為自己有錢,就去找一無是處、連養(yǎng)活自己都費勁的人。
越是“一無是處”的人,越容易在別人難以理解的地方找存在感,以“打壓”“羞辱”他人為樂,以令人“恐懼”令人“悲傷”為豪。
情緒價值是一種很容易學習的技巧,只要他想提供人人都可以偽裝,一旦某一天他原形畢露,那你就離哭求后悔藥不遠了。不要光看他對你好,還要看他對別人好不好,對生活的態(tài)度好不好,對家人的方式好不好,當你看得角度更全更廣,自然就不會做“一葉障目”的事。
“黑吃黑”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是一個有行動指導性的詞匯。
這個詞匯,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遇上大黑熊,別做小白兔,而是用大黑熊的手段對付大黑熊。
他要伸手砸鍋,你就在他之前砸了為先;他要摔碗,你就替他摔了;他要大吼大叫,你就把他吼叫的聲音錄下來,放在擴音喇叭里,沖著他循環(huán)播放,自己在那邊喝茶潤嗓子,還省得你也聲嘶力竭地加入混戰(zhàn)。他要打你,你就直接報警。
有些女人為什么怕這怕那?因為她們都不敢,只要她們敢邁出第一步,她們就會發(fā)現(xiàn):做“潑婦”其實挺爽的。
如何判斷自己“敢不敢錯”?
最后再問你2句話:
你敢不敢在其他人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堅持自己的意見并為之付出行動?
你敢不敢在其他人都勸你隱忍的情況下,堅持割舍掉一段不滿意的感情?
一個敢錯的女人,一定是殺伐決斷,敢于承擔責任和代價的。
而不是:
面對早該結束的婚姻,還在害怕離了婚找不到新對象,甚至埋怨勸自己離婚的女兒“惡毒”。
為什么有些女人不敢錯?
因為她們離了男人活不了。
因為她害怕承擔讓自己幸福的責任,害怕一旦自己的決策失敗,她們無法埋怨任何人,只能埋怨她自己。
兩性的關系里,女人最吃虧的地方,就在于她對“感情的期待”比男人高太多。
在過去,一段婚姻在女人那里承載的不止是被愛的溫情,還是生存的可能,物質(zhì)的享受。最能反映過去婚姻制度的一句話就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所以那時候女人是真的離不開男人,沒有生存能力的她們,離了男人真的會死。
可現(xiàn)在“不嫁漢,也能穿衣吃飯”為什么還有人沉浸在這樣的慣性思維里,不肯睜開眼看看這“社會已經(jīng)變天了”呢?
現(xiàn)如今,一個有生存能力的女人還覺得“離了男人活不了”,不是經(jīng)濟上的無奈,而是精神上的軟骨病。
承擔對自己幸福的責任,聽起來是一個很沉重的事,但實際上當你真的行動起來,會發(fā)現(xiàn)是一個很輕快愉悅的事,當你知曉你能對自己負責,且只有自己能對自己負責后,你會在迷惘中生出一點“掌控感”,這一份掌控勝過百萬個男人的承諾,勝過千萬個男人的蜜語。
冒風險和代價去做事,當然違背人的理性,就像蝴蝶會保護自己的翅膀,可一點風險都不冒,甚至連保護的本能都喪失,遲早都會落在冷雨里成為一片枯葉。
是成為振翅的蝴蝶,還是在冷雨中等死,你有能力為自己做選擇。
總得來說,想走出苦命,成為“敢爽敢斗敢錯”的斗戰(zhàn)勝佛就要擊敗4個敵人。
(1)內(nèi)心的空虛:當你內(nèi)心豐盈,愛好廣泛,有精神世界,自然不會覺得少一個男人就沒了全世界。
(2)痛苦的召喚:有時候不是痛苦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痛苦。當你認為自己沒價值,配得感低的時候,會天然地認為痛苦才屬于自己,自然無法走出困境。
(3)幻想的恐懼:折磨我們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真實。
(4)隱忍的慣性:打破隱忍慣性的最直接辦法,就是把自己當機器人,閉上眼睛什么都不想,直接踏出去。
女孩的媽媽看樣子精神上已經(jīng)“中毒”極深,估計很難改變了,但女兒才18歲剛上大學,我相信她是有能力脫困的。
那么,如果是一個“敢爽敢斗敢錯”的人會怎么做呢?
繼父圖謀不軌時,一巴掌甩在他臉上,一棍子掄在他身上,找份兼職,搬出去。
她總怕這樣做會害得媽媽最后離婚,但我們要把目光放長遠點,不離婚,他媽媽日子就會好嗎?
感性且懦弱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愛自欺欺人,愛一葉障目,只能看見眼下的安穩(wěn),假裝不久后的危險根本不存在,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里。
即使她媽媽最終離婚,責任也不在她身上。還是那句話:每個人都要負起對自己的責任。媽媽婚姻不幸,媽媽自己肯定要負責任,女兒是影響不了最終走向的。
如果人人都不專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而是把牛趕到別人的地上去幫別人耕種,把自己的老公送給村頭寡婦當老公,把自己的家人餓死去養(yǎng)別人的孩子,那世界就亂套了。
最后,想對那些困于糟糕婚姻中的女性說:
勇敢地站起來,去抗爭,去嘶吼,當斷則斷,當機立斷。要讓你的孩子從小就看見一個女人的力量,更要讓他從小就明白,男人品性低劣必遭懲罰,而受傷的女人是有力量脫困的。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4558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9707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9954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9135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556557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