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即使我置身你的懷抱,我也不會屈服,不受宰制。
1941年的早春,一位女士全身綁滿了石頭跳入了歐賽河,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丈夫用她小說的結尾來作為她一生的總結,將其雕刻在了墓碑之上。她就是三大意識流作家之一的弗吉尼亞?伍爾夫,于1882年出生在英國倫敦。
雖然19世紀的女性在社會的打壓之下與教育失之交臂,變成了只注重外在美缺少理性思維的存在,但是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父親是當時有名的文學評論家與作家,母親也曾就她的職業(yè)出版過一本小說,因此家中的女孩雖不能像同父異母的哥哥那樣正常上學,卻依舊有機會受到教育。可以說,正是她的家庭氛圍造就了弗吉尼亞的文學之路。
年幼的她早早就顯示出了自己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天賦,9歲時和哥哥托比一起創(chuàng)辦了報紙《海德公園門新聞》,主要記錄了弗吉尼亞家中的趣事與她自己的隨筆短篇。1904年,弗吉尼亞第一次在《衛(wèi)報》上公開發(fā)表了自己的文章,而后進入了當時的文化圈。在終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遠航》時,她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企圖自殺。
這并不是弗吉尼亞第一次出現(xiàn)自殺的傾向,早在其父母相繼去世時,她就有過自殺與精神崩潰的情況,多次的精神崩潰與抑郁癥的階段性復發(fā),是導致她最后以跳河作為人生結局的誘因。
近幾年,弗吉尼亞最為人所知的書籍便是《一間自己的房間》,這本書由1928年時她在劍橋大學對女子本科生的兩次演講組成。
她譴責女性在歷史中的缺席,辯駁女性并非情緒化的、不理智的“麻煩”;女性多數(shù)是因為貧窮而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才會被塑造成了今天“花瓶”的形象;她們絕不是放映、擴大男性虛榮的魔鏡。女性也有自我,只要能夠獲得學習的途徑,她們不會遜色于任何一位男性。
生活在20世紀初的弗吉尼亞切身體會到了社會對于女性的限制,于是她開始思考女性為什么不能像男性那樣寫作、出版,女性和男性除了生理上的區(qū)別又有其他什么不同嗎?與《一間自己的房間》同年完成的《奧蘭多》,是弗吉尼亞思考過后得到的答案。
《奧蘭多》的主人公是一個“雌雄同體”的形象,他在書中度過了前半生為男性,后半生為女性的人生,從 1500年的伊麗莎白時代一直貫穿到1928年的現(xiàn)實社會,他通過由男到女的轉變,了解到了作為女性的不易,以及從女性的視角看到了身為男性的自己曾擁有過的特權。最后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歸屬,就像弗吉尼亞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寫的那樣:
在我們每一個人當中都有兩種力量在統(tǒng)轄著,一種是男性的,一種是女性的。在男人的頭腦里,男人勝過女人;在女人的頭腦里,女人勝過男人。正常而舒適的存在狀態(tài),就是在這二者共同和諧地生活、從精神上進行合作之時。
弗吉尼亞認為盡管男女性別不同,但它們混雜在一起。
在每一個人身上都發(fā)生著由一個性別到另一個性別的擺動,而且經常地僅僅是服裝使人保持了女性或男性的外表,而在服裝下面的性別與在上面所表現(xiàn)的恰恰相反。
過去柏拉圖曾借阿里斯托芬之口,講過一個男女同體的神話故事:過去的人們是一個圓形的球體,有著兩幅面孔、四手四組,他們強大、幸福。但是天上的神害怕人們因這巨大的能力而違背他們的統(tǒng)治,于是將人類劈成了兩半,變成了今天所說的男人和女人。被削弱的人類,只好不斷地尋找自己的另一半,渴望再次變得幸福起來。
神話傳說是對人類文明形成的表達方式。由此可見,一個正常的人應該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兩種氣質,只是在社會影響下壓迫了本該存在的女性氣質,以及女性氣質的主體。
弗吉尼亞的童年可以說是幸福與不幸并行的,一方面她看到了父親強硬控制家庭的作風,受到了異父哥哥的侵犯,由此她厭惡著由男性統(tǒng)治的19世紀的社會;而在另一方面,她也看到了家庭中女性的力量:成為女作家的姑媽、身為著名攝影家的姨祖母、自己的女家庭教師等。正是在這些女性前輩的影響下,弗吉尼亞形成了自己的女性主義思想,寫下了《到燈塔去》《達維洛夫人》《雅各的房間》等長篇小說。
在弗吉尼亞看來,擁有單一的男性氣質或單一的女性氣質都是有所欠缺的,唯有兩性合一,消除對某一性別的偏見,人才能獲得相對完美的人生。
榮格的心理理論中,有一條關于男女心象的解讀(心象是男女性對異性的意象):男性心中的女型原型稱為阿尼瑪,女性心中的男性原型則叫做阿尼姆斯。兩者都是拉丁文,阿尼瑪有著“心”的意思,阿尼姆斯則有著“精神”的意思。
奧蘭多便是弗吉尼亞心中的阿尼姆斯,生理為男性的他可以軟弱,可以擁有不被容許的女性氣質,能夠看到維多利亞時期對女性創(chuàng)作的壓制。同時,奧蘭多也體現(xiàn)著她內心中潛藏的男性象征,使弗吉尼亞可以在兩性中穿梭轉換,擁有尋找真實自我的機會。
她的文字像河水一般流入人心,建構出一個個不可名狀、帶著奇幻色彩的精神世界。她就像奧蘭多一樣,既不需要抗拒自己的時代,也不需要屈從它。她是時代的產物,又保持了自己的獨立性,并在歷史的河流中留下了自己存在的痕跡。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6526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62813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67690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9859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435451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