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每一次情緒問題,都是發(fā)出的“求救信號”
知乎上有位媽媽向大家求助:她不能接受幼小女兒的無理取鬧,孩子一哭自己就控制不住脾氣就要“炸”,但每次兇完孩子又非常后悔,怎么破解這個惡性循環(huán)?
孩子總是鬧情緒,會讓父母很抓狂,繼而陷入情緒的漩渦中,“以情緒治情緒”,事后又會后悔不已。
要想破解這個“局”,我們首先要明白一件事:其實,孩子的情緒不過是他的表達方式而已。
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
“孩子具有一種天生的、自然的本能,想要執(zhí)著于實現(xiàn)全部的愿望。但他們的生理和情感發(fā)育,超過了他們的溝通能力?!?/p>
很多父母看到的只是表層——孩子的不聽話、不懂事,卻沒有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
被忽視的情緒,是隱藏的炸彈
孩子的情緒就像六月的天氣,前一秒陽光明媚,后一秒暴風驟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很多父母怕對孩子妥協(xié),會慣壞孩子,會采用一些錯誤的方式來阻止孩子鬧情緒。
在綜藝節(jié)目《超級奶爸》,爸爸李健要帶兒子去剪頭發(fā),兒子卻和爸爸鬧起了脾氣不肯去理發(fā)店,任憑爸爸怎么哄都沒有用,爸爸失去了耐心,對兒子吼道:“我數(shù)三聲,你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孩子哭鬧,父母用威脅式的方法逼孩子就范,只會輕易地擊潰孩子的心理防線。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父母除了威脅之外,還會采取冷漠不回應,講道理等方式。
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個視頻,一個萌娃,睡在地上鬧脾氣,爸媽卻淡定地站在跟前圍觀。
他們只看到的是孩子的哭鬧,要挾,卻看不到孩子內(nèi)心的崩潰。
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父母冷處理,被壓抑的負面情緒會潛藏在孩子的潛意識里。這種暫時的情感拋棄,是比體罰更冰冷的懲罰,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和依賴感。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很多父母還會習慣性說教,孩子處于悲傷或者憤怒之中,是聽不進去任何道理的,反而會激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有情緒問題并不可怕,可怕的父母用錯誤的方式,讓孩子的情緒得不到疏導,形成內(nèi)傷。
《被忽視的孩子:如何克服童年的情感忽視》一書中寫道:
孩子的情緒就像流動的水,源頭是他的內(nèi)心。如果在水前設置了障礙,水要么繞過障礙,改變流動方向,要么只好回流到源頭,這也意味著孩子將情緒加諸自身,傷害自己。
心理研究表明,從小情緒得到關注,學會如何疏導情緒的孩子,長大后更自信,對待他人和世界的態(tài)度也更積極;而情緒得不到正確疏導的孩子,內(nèi)心一般比較脆弱,自我價值也比較低,長大后在社交方面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
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是內(nèi)心的需求無法被滿足,向父母發(fā)出的求救信號。
孩子的情緒被忽視,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感受對父母是不重要的。被壓抑的情緒,如果得不到疏導,孩子會逐漸封閉自己的感受,這種焦慮,恐懼,無助足以擊潰孩子。
孩子有情緒時,正是教育的契機
孩子有情緒問題的時候,懲罰只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講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冷處理把孩子越推越遠。當孩子憤怒,崩潰的時候,父母可以使用這三種方法,教孩子進行情緒管理。
1. 覺察情緒
在電視劇《陪你一起長大》中,奚望因為壓力大,而患上了“抽動癥”,在幼兒園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排擠。
蘇醒和丈夫發(fā)現(xiàn)奚望情緒非常低落,她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給孩子的壓力超過了他的承受范圍,她不再逼孩子樣樣拔尖,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家庭環(huán)境。奚望的情緒被父母看見,在父母的關愛下情緒才得到緩解。
孩子的情緒都是有苗頭的,為人父母不僅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有一顆敏感的心。
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當孩子訴說的時候,不打斷孩子,讓孩子把心里的委屈傾訴出來。也可以使用開放式詢問:“今天是不是發(fā)生了什么事?”。
用眼睛觀察孩子的行為,表情,和肢體語言。比如:當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會表現(xiàn)為退縮,不愿意參加一些活動。
父母如果能敏銳地察覺孩子的情緒,看見孩子的需求,并給予積極正向的回應,孩子會更信任父母,和父母建立親密的情感鏈接。
2. 接納情緒
演員孫儷曾經(jīng)在微博上寫道:
“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fā)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道理等孩子情緒好的時候再說吧。”
因為父母是孩子最親的人,孩子才會在父母面前肆無忌憚地傾瀉情緒。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不要急于發(fā)火,我們可以重復孩子的話,替孩子說出他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
父母也可以直接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關愛,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接納,孩子才能敢于表達自己的情緒,在哭聲中成長,孩子才會更有力量去應對負面情緒。
3. 疏導情緒
心理學上有個TIME-OUT的概念,是指孩子在情緒爆發(fā)或者犯了嚴重錯誤時,先把他脫離產(chǎn)生壞情緒的環(huán)境,放到一個相對安靜的新環(huán)境來幫助他冷靜下來,待到情緒平復了,再慢慢溝通,梳理問題、糾正錯誤。
當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父母可以帶孩子到一個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或者帶到人少的角落,讓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孩子才更愿意聽父母的話。
負面情緒就像水流一樣,疏導比控制更有效。我們可以通過玩游戲,運動,或者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也可以給孩子一支筆,一張紙引導孩子把自己的負面情緒畫下來,或者告知孩子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可以向父母傾訴,或者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看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疏導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家西格爾·布萊森說:“我們做得最糟糕的一件事,就是無視孩子的壞情緒。因為當孩子的情緒真的很差的時候,他們一定處于巨大的痛苦之中?!?/p>
孩子發(fā)脾氣,鬧情緒,并不是無理取鬧,情緒是孩子發(fā)出的求救信號,情緒是孩子的內(nèi)心語言。
孩子有壞情緒的時候,越需要父母的愛的回應。
聰明的父母知道,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傾聽孩子,接納孩子和孩子一起疏導情緒。被接納的孩子,才會驅(qū)散內(nèi)心的恐懼,敢于表達自我,堅持自我,才能獲得成長的力量,才會擁有多彩的人生。
作者簡介:靜夜聽風,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及心理學愛好者,專注分享育兒知識。圖片來源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553795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29475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53227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80184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75899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