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原生家庭”的話題都快被說爛了。
但是,仍然有許多人困于原生家庭的影響中,走不出來。
對原生家庭要么是痛恨;要么既愛又恨,恨的部分更多,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復雜情感;
或者,知道自己“繼承”了父母不好的一面,討厭自己卻無能為力……
也許問題在于,我們仍未真正認識過我們的原生家庭,也未能從根本上進行改變。
上個月,壹心理曾邀請資深心理咨詢師姜曉江,開了一期以原生家庭為主題的問答直播,反響很熱烈。
我們將這場直播的精華摘取出來,如果你錯過了這場直播,那么,這篇精華可能刷新你對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的認識。
我為什么這么倒霉,出生在不好的原生家庭
很多人以為,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是一部分人所獨有的。
其實不是。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來自原生家庭的創(chuàng)傷。
一方面,是因為遺傳。
我們的情緒模式、情感模式、關系模式其實都能從我們的父系和母系家族找到根源。
也就是說,我們一出生,細胞基因里就會自帶一些創(chuàng)傷和模式,這叫做代際傳承。你出生時,并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寫好了一些基本程序。
另一方面,是成長過程中造成的。
因為養(yǎng)育者本身就有創(chuàng)傷。上一個年代的父母,心理創(chuàng)傷并不比我們現在少,結婚生子時,都依然帶著自己尚未修復的創(chuàng)傷。
他們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因為他們連自己都不了解,無法控制自己,不知道情緒的根源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所以并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也沒有完全無創(chuàng)傷的人。知道這一點,也許能減輕你心里的一些負擔和孤單。
原生家庭的創(chuàng)傷,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更何況,如果你不解決,你的問題可能就會反射到你的孩子身上,同樣也會給TA造成影響。
那如何療愈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走出陰影呢?關鍵在于下面這一點。
別人造成的傷害,為什么要我自己負責?
療愈創(chuàng)傷,并非一件易事。身體上的傷筋動骨,尚且需要100天修復,更何況,看不見摸不著、難以把握的心理創(chuàng)傷。
想要療愈,最關鍵的是:對自己負責。
雖然這個創(chuàng)傷叫做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原因來自于養(yǎng)育者,但是我們不能把責任掛到父母身上,甚至想讓父母為我們負責,向父母“討債”。
這是一條死路,只會讓自己和身邊人都陷入戰(zhàn)斗和糾結中,因為沒有人會愿意改變,而且都帶著各自的創(chuàng)傷。
我們唯一的出路是為自己負責。依靠自己的力量,從漩渦里跳出來。
真正的療愈是認識到,的確是家庭給我?guī)砹藙?chuàng)傷,我愿意去了解,這種模式是怎么來的,然后我自己去改變它。
具體怎么做到為自己負責?我們來看看這個用戶的提問。
Q:被家暴長大的兒子,結婚后對妻兒也家暴,這種性格能改變嗎?
A: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關系模式和代際創(chuàng)傷。能改變,但是不容易,依賴于這個人本身。
首先,要從「受害者情節(jié)」里走出來,不再去想“為什么明明是他們給我造成的痛苦和傷害,卻要我先改變?他們甚至連自己的錯誤都沒意識到!”。
在受害者情節(jié)里,人是完全無力的,只有怨恨和悲痛。
其次,在療愈的路上,還要找出禁錮你的不合理的認知,去改變它。
大家知道心理學的“心”,指的是什么嗎?是心臟的心嗎?肯定不是。
心理學的心,其實是我們的認知和信念。
我們的痛苦來自于我們的感受,實際上我們是活在自己的感受里。
那我們的感受來源于什么?是我們的認知,我們底層的邏輯和思維,潛意識里邊的東西。
比如,如果你的信念是,“我的痛苦都是別人造成的,他們要為我負責,只有他們變得對我好了,我就能幸福了,所以我要改變他們?!?/p>
那你就會非常痛苦和糾結。
還有一個讓很多人痛苦的常見信念:“如果我想要獲得幸福,我必須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成功的人”。
那怎樣證明自己是優(yōu)秀的、成功的?
“如果我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就說明我做什么都會一舉成功。如果我遇到了阻礙,就說明我真的不行。我什么都不是,我什么都做不好”。
這就是潛藏在很多人心底的信念。
你的認知和信念決定你的感受,也決定了你接下來會采取什么行為。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和事情,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一個有天賦的人,也必須經過磨練和時間的積累才能成功,哪怕谷愛凌也不例外。
但越是不自信的人,越想要一朝成功,一下子咸魚翻身,創(chuàng)造出一鳴驚人的東西來。
當Ta發(fā)現遇到困難,不能一蹴而就,一鳴驚人的時候,就又進入了“我不行,我什么都干不成,我只配放棄”的死胡同里。
是什么在阻礙著Ta?就是信念啊。
如何療愈原生家庭的創(chuàng)傷呢?是轉變認知,改變信念。
不管是療愈家暴還是療愈自卑或是其它創(chuàng)傷,我們要走三步:
第一步,挖掘自己擁有什么樣的信念;
第二步,了解自己是如何不知不覺地被它們籠罩和束縛住的;
第三步,給自己樹立新的正確的信念,沿著這個新的信念往前走,慢慢突破制約。
這個過程不會很輕松,因為我們的固有信念,都已經在我們身體里住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了。
想去打破他們,在操作層面上,我們需要創(chuàng)造新的感受,不斷強化新的感受。
因為所有的信念,都是從親身的體驗和感受里來的。
如何創(chuàng)造新的體驗和感受?
走出舊創(chuàng)傷,創(chuàng)造新體驗的關鍵是十個字:
臣服于現實,訴諸于行動。
所謂行動,就是用跟以往不一樣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去做事情。
比如,有用戶問:
Q:每次跟我爸媽講自己的想法,爸媽第一反應都是質疑我,覺得我成功不了,我很痛苦,怎么辦?
A: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的大部分都來自于父母的質疑。
但是你能讓你的父母不質疑你嗎?你是一個比你父母年輕得多的人,改變都如此困難,更別說比你還大幾十歲的父母了。
臣服于“父母就是這樣的”的現實,然后,訴諸于自身的行動。
試試叛逆一點,不再征求父母的意見,自己做主,承擔所有風險和后果。勇敢邁出第一步,不管會成功還是失敗。
也許你會說,沒那么容易,父母會阻撓。那么,可以看看這個問題:
Q:如果媽媽阻撓我按自己的方式做事,怎么辦?
你要讓媽媽知道,她想阻撓是她的事,你尊重這一點,但不配合她,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哪怕失敗了。
失敗了不代表你不行,所有成功都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上。優(yōu)秀不代表沒有缺點,更不代表做什么都會成功。
具體怎么做到“尊重但不配合”,可以看看下面這個問題的回答。
Q:過年的時候,媽媽讓我打電話給親戚。我打完之后她要我報備,具體跟誰打了電話。我不愿意說,媽媽說她很難受,怎么辦?
首先,要覺察你為什么不愿意告訴她,你的內心有什么想法和情緒。
第二,如果你不是因為什么心理困擾才不說,只是覺得如果告訴她很麻煩,那你要好好跟媽媽溝通。
溝通的藝術很重要,既要達成自己的目標,也要照顧他人的感受。
不是說你不想配合對方,就必須去攻擊對方,真正健康的人格是靈活的,柔軟的。
所以一個健康的回應方式,可能是:
“媽媽,你讓我打,我已經打了。你既然讓我做事,就要信任我。我不想跟你講全部的,很麻煩,你現在關心哪個人,我可以具體跟你講一講?!?/p>
或者就是:“我現在累了,明天給你講好不好?”
既沒有嗆她,也堅持了你自己的做法。
如果你耐心跟她說完,她還是說很難過,那你就允許她難過,讓她自己為情緒負責,你不用管,因為這是你的自由。
當父母對我們不滿意,甚至深惡痛絕的時候,要知道那是他們自己內在無法承受一些不如意和失敗,絕對不是我們不好。
把父母的情緒還給父母,不要被父母的情緒所裹挾,不要認同父母的錯誤認知信念。
當然要這么做并不容易,因為有很多東西會阻礙你,如果內心有創(chuàng)傷,你會承受著很大的恐懼、無力以及茫然。
如果你發(fā)現,自己很難去識別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或者識別了也很難做出改變,那么積極尋求心理咨詢是個很好的辦法。
心理咨詢是一個非常細膩的生命陪伴的過程。如果你找對了咨詢師,你就會一點一點地看見,其實你很有力量,有很多閃光點,有很多資源和力量。
咨詢師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創(chuàng)造一個無條件接納的環(huán)境,與你建立真實的互動關系,讓你感覺到被包容、被接納、被理解;
然后幫你理解為什么你會是這個樣子的;
再幫你找到你身上原來就有的資源和力量;
最后引導你用這些資源和力量,幫自己走出來。
咨詢師是一個拐杖,但這個拐杖要非常專業(yè)。
當你身在漩渦,單純靠自己跳出來確實沒那么容易。
在你的經濟允許的范圍內,做心理咨詢是一個非常棒的選擇。
最后,記住,一定要勇敢。
恐懼就是紙老虎,它張牙舞爪的血盆大吼,好像一口就會把你吞掉。
但實際上當你勇敢地往前走,你會發(fā)現它是虛的,它不存在,它是你的信念創(chuàng)造的。
真正的阻礙都來源于自己。我們需要打敗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愿你能找到你的鑰匙,開啟你體內的小宇宙,一點一點綻放,活出輕松精彩的人生。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46353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34378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538218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29966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703010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