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我們只有接觸到某物、產生觸覺后才會做出相應的動作和反應。比如:當我們不小心觸碰到裝滿沸水的杯子時,手指上的觸覺神經元會被激活并傳遞信號至中樞神經系統(tǒng),在大腦接收到“很燙、很痛”信號后,胳膊上的運動神經元會被激發(fā),從而我們的手會從杯子上移開。
但你一定經歷過這樣的時刻:當看到田徑運動員正在沖刺終點線,會跟著心跳加速;看到他人吃檸檬時,覺得自己的腮幫子好像也酸酸的;當看到電視劇里的角色出糗時,也會尷尬到腳趾摳出三室一廳.....這難道是某種神奇的隱藏“魔法”嗎?
為什么我們經常只是“看一看”別人的舉動,也能感同身受呢?科學家們發(fā)現,在大腦數以百億的神經細胞中,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細胞,叫做“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在我們自己做動作或者看到他人進行相同動作時,鏡像神經元都會被激發(fā)。今天巖讀就來介紹一下這種和社交、共情都息息相關的神經細胞——鏡像神經元。
01、鏡像神經元是如何被發(fā)現的?
1980年Rizzolatti和同事進行實驗時發(fā)現當獼猴抓取或者咬食花生時,一些位于運動前區(qū)(premotor cortex)/f5區(qū)的神經元被激發(fā)了。因此,實驗者們想要更近一步了解在獼猴進行不同動作時這些神經元的興奮情況。但在實驗進行過程中,實驗人員驚奇的發(fā)現,在他們拿起一個物品(例如:花生)并遞給獼猴的過程中,一些神經元已經開始興奮;當獼猴自己拿起相同物品時,這些神經元同樣被激活了。
在之后的不斷實驗中,科學家們發(fā)現,有一個神經元在獼猴抓取花生時會興奮,并且,在獼猴看到實驗人員抓取花生時也會興奮;有另一個神經元在獼猴把花生放進嘴里時會興奮,同時,在獼猴看到實驗人員把花生放進嘴里時也會興奮。研究者們把這個意外的發(fā)現寫進了論文并在1992年發(fā)表,他們將這種類型的神經元命名為“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s)”。
02、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不僅僅是理解“動作(action)”
上文剛剛提到,當獼猴自己做動作或者看到實驗員做相同動作時,鏡像神經元會被激活,這可以很好的解釋為什么我們看到別人打哈欠,自己也會想打哈欠。但是有時候,我們并沒有觀察到實際動作卻也能感受他人的心情、觸覺。例如,我們看到有人的手被刀片劃傷,我們也會感到自己的手指隱隱作痛。又或者,當我們看到電影中的角色痛失所愛,我們也會感到十分悲傷。
科學家針對這些問題展開了一些實驗,其中Bruno Wicker等人發(fā)現,鏡像神經元的工作機制也許同樣適用于情緒(emotion)的“感同身受”。實驗中,一部分參與者吸入了味道讓人十分厭惡反感的氣體,隨后,同樣一批參與者觀看了一條視頻短片,視頻中的人表現出厭惡反感的表情。通過fMRI,實驗者們發(fā)現,觀察他人表示厭惡的面部表情和自己本身感到厭惡都會使前腦島(anterior insula)相同位置受到激發(fā)。由此,科學家們認為鏡像神經元機制也可以用來解釋情感上的“感同身受”:看到他人通過面部表情表達某種情緒會觸發(fā)相應的鏡像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同時也會在自身產生相同情緒時被激發(fā)。
除此以外,科學家們還證實,鏡像神經元也能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他人動作背后的意圖(intention),從而在社交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個實驗中(Macro Lacoboni,2005)23 名參與者觀看了三個不同的視頻片段。在一個片段中,桌子上有茶杯、茶壺和一盤餅干,暗示下午茶活動準備完畢,片段中的人拿起杯子是準備喝第一口茶。
而另一個視頻中,桌子上的茶杯茶壺擺設凌亂,盤子里的餅干所剩無幾,暗示下午茶活動已經結束,這時片段中的人拿起杯子是打算開始清理桌面。最后一個視頻中只有一個杯子,沒有特定的情景。
實驗者們發(fā)現,參與者的運動前區(qū)(premotor cortex)的鏡像神經元在觀看前兩個影片時活動更加明顯。因此,運動前區(qū)的鏡像神經元的活躍不僅源于觀察他人動作,還源于對他人動機和意圖的理解。
03、鏡像神經元和新生兒模仿現象(neonatal imitation)
小嬰兒在剛出生的一個月內就會模仿家長的一些面部動作,例如吐舌頭、做鬼臉。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新生兒的模仿現象跟鏡像神經元有關。當新生兒看到父母做特定表情時,對應的鏡像神經元會變得十分活躍,因此小嬰兒會開始模仿相同的表情。這種模仿現象其實可以理解為新生兒在與父母互動,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新生兒模仿現象對孩子之后的社會表達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都有一定影響。
一些研究還證明,如果母親經常性的抑郁、不高興,那么嬰兒很有可能會模仿這種“不高興”的表情。并且,通過觀察母親不高興的表情,相應的鏡像神經元可能會被激活,從而使孩子感受到相同的抑郁情緒。
看完上述內容,相信大家對鏡像神經元及其作用機制都有了一定了解。鏡像神經元在共情能力,社會互動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過,這里我要提醒大家,大腦中的各種細胞、神經元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我們不能說共情能力或社交能力完全取決于鏡像神經元。
那我們如何好好利用這些鏡像神經元呢?大家不妨試試多和積極開心的人接觸,這樣當我們看到別人開心時,我們自己也會開心;身邊的人看到我們開心時,自然也會跟著開心。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
參考文獻
1. Wicker, B., Keysers, C., Plailly, J., Royet, J. P., Gallese, V., & Rizzolatti, G. (2003). Both of us disgusted in My insula: the common neural basis of seeing and feeling disgust. Neuron, 40(3), 655-664.
2. Iacoboni, M., Molnar-Szakacs, I., Gallese, V., Buccino, G., Mazziotta, J. C., & Rizzolatti, G. (2005). Grasping the intentions of others with one's own mirror neuron system. PLoS Biol, 3(3), e79.
3. Simpson, E. A., Murray, L., Paukner, A., & Ferrari, P. F. (2014). The mirror neuron system as revealed through neonatal imitation: presence from birth, predictive power and evidence of plasticity.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9(1644), 20130289.
4. Winerman, L. (2005, October). The mind's mirror. Monitor on Psychology, 36(9). http://www.apa.org/monitor/oct05/mirror
5. Rizzolatti, G., & Gallese, V. (2006). Mirror neurons. Encyclopedia of Cognitive Science.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97453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468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2714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83201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16228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