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新老糖丸兒們,大家好呀!我是副店長陳雨樵,這里是安慰記心理小店,一個將心理學變成一種生活方式的地方,歡迎來到每周一期的心理學好書欄目。
如果你有點迷茫,覺得父母在自己小時候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讓自己變得有點畏畏縮縮。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和周圍的人建立有效的邊界感,有被冒犯到的時候忍氣吞聲,不小心冒犯到別人也是后知后覺,那么很推薦讀一讀這本《依賴癥,再見!》。
共依賴是什么
上個世紀,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令人困惑的現(xiàn)象。他們發(fā)現(xiàn),除了酗酒的人會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以外,Ta們家人的心理狀態(tài)一般也不會很好。家人一般會普遍抱有一種救贖者的責任,覺得只要自己無微不至地照顧酗酒的人,那么對方就一定能夠成功戒酒。但如果沒有成功,就會將所有的錯誤全部歸咎于自己,并且有可能會出現(xiàn)更為病態(tài)的現(xiàn)象。Ta們可能內(nèi)心并不想讓酗酒者成功戒酒,Ta們只是十分享受有人依賴自己的感覺。
享受自己幫助別人的感覺,喜歡別人依賴自己的感覺,而這就是共依賴典型的癥狀之一。共依賴癥通俗地說,就是依賴別人對自己的依賴。有著共依賴癥的人特別喜歡幫助別人,最重要的是,Ta們不管別人是否需要幫助,覺得別人就必須接受自己的關(guān)心。這種關(guān)心最為常見的形式,就是給別人“忠告”,覺得別人務必如何如何,不然會怎樣怎樣。而Ta們通過讓別人依賴自己,給別人并不怎么需要的幫助,來確立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心理滿足。
總而言之,作者認為Ta們?nèi)狈m宜的邊界感,邊界感是一種雖然看不見但的確存在的“力量場”。上面所描述的酗酒者家人的“拯救”,就是沒有邊界感的一種類型,除了上面提到的“拯救”之外,還包括控制、討好、依賴等等。
一個自己沒有邊界感的人,很難意識到別人的邊界感。這會導致Ta們對別人的邊界特別遲鈍,經(jīng)常會開一些不合時宜的玩笑,而我們只是覺得有被冒犯到。比如,和別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想要采用擁抱的方式;或者在公交地鐵上,開很大聲音的外放等等。Ta們很少考慮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困擾或者不便,只是一直在我行我素。
而且當Ta們意識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邊界感的時候,Ta們有可能會無限放大自己的形象,變得無比自尊自大。一直在侵犯著他人的邊界,或者有可能無限縮小自己的形象,變得特別自卑,時不時被別人侵犯邊界也不示意。作者認為,雖然沒有人可以活成一座孤島,我們都需要和別人交流,但是我們還是要建立其自己的安全領域。不讓別人輕易侵犯我們的邊界,自然也要尊重他人的邊界。
共依賴的成因
作者認為導致我們長大之后缺乏邊界感的主要原因,還是小時候和父母的相處模式遺留下來的問題。從孩子天生的特質(zhì)角度出發(fā),作者認為所有人小時候都是寶貴的、脆弱的、不完美的、粘人的、需求多的等等。父母如何對待我們的這些特點,將影響著我們將來如何與他人相處。
作者認為,有些人之所以會成長為沒有邊界感的人,可能是因為,當Ta們還小的時候就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價值。當Ta們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的時候,父母永遠在指責,認為這都是Ta們的問題。我們都能理解,小孩子會特別容易做錯事,比如打碎杯子、弄臟衣服等等。但有些家長就是希望,孩子可以變得特別聽話懂事,這樣就自己就不會有什么好煩惱的。
而這樣的態(tài)度卻會讓孩子永遠也體會不到自己內(nèi)在的價值感,覺得自己總不如別人有用,覺得自己低人一等。Ta們自尊感的來源都是外在成就的大小,表現(xiàn)得好壞,而非自己本身。只有當Ta們考了很高的分數(shù)、拿了很多獎狀、或者是穿著名牌等等,才能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作者認為,這種對孩子價值的忽視大多是因為父母不會承認并尊重自己的孩子和其他所有孩子一樣,都是不完美的這個事實。孩子可能會因為自己的缺點而受到父母的責罵。父母給孩子傳達的信息是:不完美是不正常的。對于父母的這些要求,一方面,孩子有可能會試著去滿足和順從父母的需求,努力成為一個聽話的、完美的小大人。另一方面,孩子可能會被父母不合理的要求壓垮,拒絕合作,選擇反抗,成為與父母要求相反的樣子。
而很多不健康家庭關(guān)系中的父母在給孩子提出各種高要求的時候,并沒有怎么顧及孩子的需求。他們有可能是完全忽視孩子的各種需求,當孩子有任何想法的時候,父母的態(tài)度一般都是冷漠,假裝不存在圖省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長大后,當向別人求助的時候只會感到特別羞恥和內(nèi)疚,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去回應別人的好意,自然就無法建立適當?shù)倪吔绺小?/p>
自我修復
作者在書中向我們介紹了重鑄邊界感的方法。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底線。如果我們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里,就自然沒辦法在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中合理地設定邊界。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確自己身體上與心理上的承受限度是多少。比如,我們可以好好回想一下:在某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自己對不適感和壓力的忍耐程度如何,從而幫助我們找到自己底線的位置。
其次,就是勇敢地直接說出來,不要讓雙方彼此去猜對方的邊界感到底在哪里。和有些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想要保持舒適的邊界感,是不需要直接了當?shù)恼f明的,這些朋友我們覺得相處起來就比較舒服合拍。相反,如果碰上那些與我們生活理念、行事風格和生活環(huán)境截然不同的人,很多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明確而直接地表達出我們的邊界在哪里了。比如當室友的、同事的一些生活工作習慣,有點侵犯到我們邊界的時候,我們可以想一些辦法委婉地提出來。很多時候周圍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聽取別人的意見,如果我們總是自己就先將自己給拒絕了,別人便完全沒有機會了解我們的邊界在哪里,以為他們的行為并沒有冒犯到我們。
最后就是可以從小處練習,可能我們平時總是妥協(xié),不會拒絕Ta人,要我們突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親人、朋友與同事做出這樣的改變,實在壓力太大。這里作者推薦我們可以從小處切入,循序漸進地開始。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小的,不是那么重要,也不會造成很大損失的關(guān)系入手練習,再漸漸地將邊界感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從告訴那些你不熟但總打探你的工資和生活隱私的人開始,跟他們說:“這是我的隱私,我不想說?!?/p>
那今天我們的分享就到這里啦,最后大家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寫下你想要設立邊界的地方,它可能是一個你想要自己做的決定,或者是只屬于自己的房間。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合適的邊界,不被過去束縛,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下期見。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41556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94883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098629 人想測
免費測試
102072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816360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