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貶低一個人的時候,會罵他們“瘋子”、“神經(jīng)病”或者“精神病”,這其實是對“精神分裂癥”群體的歧視。
實際上,精神分裂癥是人腦的一種病理變化,與高血壓、肺炎,或胃潰瘍一樣都是疾病,并不是思想、作風、品質(zhì)或人格有問題,所以不應該受到歧視。我們相信,隨著科學的進步,遲早會找到它發(fā)病的根本原因,到那時,就可以徹底根治了。
但同時,它確實會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造成影響,破壞患者的認知、思維和言語等功能。
因此,為了削弱這類疾病對人的影響,我們需要提前捕捉到它的發(fā)病征兆。只有做到提前預防、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治療,我們才能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保證患者的身心健康。
第1則:發(fā)病的早期的征兆:變化!
精神分裂癥多起病于青春期,常緩慢起病,病程多延。早期最常見的表現(xiàn):
01
性格改變:原本熱性活潑的一個人,突然變得反常、孤僻、無故發(fā)脾氣、執(zhí)拗、難以接近,常常沉默寡言,獨自呆著,也不和別人來往,生活變的懶散等。
02
情感變化:情感冷淡,沒有了以往的熱情。對于自己的親人也毫不關(guān)心、和自己的朋友變得疏遠,缺乏應有的交流。
03
言行異常:行為變得古怪、退縮,有時候喜歡獨自呆著、自語自笑、徹夜不歸、發(fā)呆、夢游等。有的患者出現(xiàn)混亂、奇怪或離奇的想法;有的患者出現(xiàn)對自身某個部位的不合理的關(guān)注。
04
敏感多疑:對家人及朋友有敵對情緒,總是覺得別人針對自己,或是在議論自己。
05
睡眠改變:難以入睡,就算是睡著也很容易驚醒,經(jīng)常做惡夢或者是睡眠過多。
06
類似神經(jīng)癥狀:不明原因的焦慮煩躁、抑郁、頭痛、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缺乏熱情,以及學習和工作能力下降等癥狀。
第2則:精神分裂有沒有可能被誤診?
先說結(jié)論:早期精分癥狀不典型,有可能會被誤診。
發(fā)病早期癥狀和抑郁癥很像,比如情緒低落、懶散、易疲勞、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疏離人群、學?;蚬ぷ鞑贿m...
有些特別像焦慮癥,比如失眠、敏感多疑、對聲音之類的警覺性增高。
還有可能被誤診為雙相,有一些像躁狂發(fā)作,比如敵對、行為沖動和紊亂、易激惹等等。
所以要結(jié)合各項檢查、心理測試、家族史調(diào)查,以及多方求證后才能做診斷。
不過,誤診的情況很難避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精神癥狀開始顯露后,會慢慢被糾正過來。而且早期精分所用藥物和抑郁、焦慮、雙相所用藥物有交叉,所以也可以起到治療作用。
第3則:患者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精分嗎?
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人患了精分,會很難發(fā)現(xiàn)自己有這個病。
一方面,患者缺乏自知力,很難意識到當下的狀態(tài),只會覺得失眠讓他感覺很不好。
另一方面,患者有病恥感,不管是因為認知扭曲和認知偏見,還是因為周圍所有的人都對他不懷好意,他都不愿意相信自己有這個病。
直到因為行為異常被周圍人發(fā)覺,而被迫接受藥物治療時,他都不會承認自己有病。只有接受了藥物治療,加上長時間的休息和環(huán)境隔離,等他有自知力的時候,他自己也會覺得當初是多么異常。
在這個基礎(chǔ)上,患者如果能堅持綜合治療,放寬心胸,包容別人的偏見和歧視,慢慢就能適應社會。沒有太多憤怒的事情,就不太容易復發(fā),像很多慢性病一樣,帶著疾病同樣可以生活自理。
第4則:一個正常人得精神分裂的過程
先來個自我介紹,我今年20歲,在初中的時候就有精分的癥狀了,這兩年斷斷續(xù)續(xù)的有幻聽幻覺被害妄想,現(xiàn)在在進行住院治療。
就拿昨天來講吧,同事在工作的時候打了個噴嚏,我就覺得他是在針對我,還打算發(fā)微信跟他說不要針對我。
之前看到摟頂上有一只巨型龍貓,然后揉揉眼又不見了。
最嚴重的時候,我?guī)滋觳桓页鲩T,總覺得門外有外星人在監(jiān)視我。晚上睡覺不敢關(guān)燈,怕燈黑了,有鬼從床底下爬出來拖我的腳;洗澡的時候,不敢閉眼,怕頭上掉下來什么臟東西;有時候走在路上,總覺得人家在議論我,說我壞話。
精神分裂癥的生活非常痛苦...那么,我是如何從一個正常人患上精神分裂癥的呢?請聽我一一道來
首先,我出生在一個偏僻的農(nóng)村小家庭,從小無憂無慮,被奶奶撫養(yǎng)長大。
直至我遇到了我的初戀,在學校我們玩的很好,但由于我不太會表達自己,一緊張就只會說一些羅里吧嗦的廢話,搞得她云里霧里。
后面她搬家離開了小鎮(zhèn),我當時害怕極了,這種“此生不會再見”的恐懼充斥了我的大腦,整個人都像變了一個人,不想說話,不想理人,跟父母發(fā)脾氣,跟同學鬧別扭,后來才知道這是一種病態(tài)。
初中的時候病情更加加重,總是心煩、坐立不安,不敢到人多的地方,我當時以為自己得了社交恐懼。在與父母溝通的過程中,我們一言不合就吵架。到后面我的記憶力開始減退,注意力也很難集中,成績一落千丈。
為了逃避老師的責難和同學的嘲笑,我開始頻繁逃學,不愿意去上課。父母卻認為我的厭學是因為叛逆,不曉得這是一種青春型的精神分裂癥,甚至還動過把我送到“豫章書院”改造的念頭。
沒有意外,我只考上了本地的一所普通職高。上課的時候,總結(jié)有人在盯著我,以至于我無法安心上課。再加上我的性格內(nèi)向、安靜又古怪,很容易就成為了班上混混的集體欺凌對象。
可是我不痛苦,這段經(jīng)歷就像做夢一般沒有真實感。同學侮辱我、排斥我,我都不害怕,只會以更狠、更強烈的方式去反擊。久而久之,大家也不敢再來招惹我了,只是多了幾個“瘋子”、“啞巴”的稱號。
去年,我精神狀況進一步加重,才第一次進了精神病院,而且還是被我爸媽騙進去的。
在醫(yī)院里吃著大量的藥物,導致我體重嗖嗖的長,胖了幾十斤。出院之后,我以為自己好了,而且擔心太胖就把藥停了。結(jié)果沒過多久,病情又復發(fā)了,而且比之前還要嚴重。
第二次住院,我吸取了教訓,開始每天堅持吃藥。直到現(xiàn)在,我的情況已經(jīng)好多了。而且這段時期也沒發(fā)生過什么奇怪的事,一切都很平淡。
所以,大家一定要堅持吃藥!希望各位能夠好起來,享受生活的點點滴滴,看看世界的變化。
第5則:怎么對待身邊患精分的人?
認識“精神分裂癥”是一個長期的疾病,且照顧精神分裂癥患者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要多包容患者及其家屬,不應有不合理的道德評價和偏見。
精神分裂癥患者所感受到的幻覺或妄想,對他們而言是十分真實的,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你需要尊重、支持、友好地對待他們。讓他們知道,你們只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并不是“奇怪”的人。
鼓勵他們堅持治療,督促他們好好吃藥。藥物是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其次輔以心理治療和家庭支持。
第6則:有哪些名人曾患精神分裂癥?
1、納什,電影《美麗心靈》主人公原型,1994年的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的數(shù)學家。
2、Rufus May,英國的臨床心理學家。
4、Darrell Hammond,《周六夜現(xiàn)場》(Saturday Night Live)的常駐喜劇演員。
5、杰克·凱魯亞克,美國作家,代表作:《在路上》。
參考資料
【1】Hatfield AB, Gearson JS, Coursey RD: Family members' ratings of the use and valu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results of a national NAMI survey. Hospital and Community Psychiatry 1996; 27:825–831
【2】Perreault M, Rogers WL, Leichner P, et al: Patient requests and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in an outpatient psychiatric setting. Psychiatric Services 1996; 47:287–292
【3】Empirical correction of seven myths about schizo with implications for treatment
文中故事純屬虛構(gòu),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侵刪。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99015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51266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03820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01435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781284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