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時間內(nèi)卷》時,我正處在一個無比迷茫的階段。換句話說,我與生活的關(guān)系,與時間的關(guān)系,都陷入了僵局。
我在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開始了畢業(yè)后第一份工作。雖然對加班文化做好了準備,疫情期間的居家辦公還是打破了我最后一絲幻想。本以為在家上班,可以更靈活地安排時間,但無時無刻的會議、凌晨的電話、每天新增100多條的飛書消息……是的,我成了一個007的打工人。
幾個月的時間里,每天只吃一頓飯,經(jīng)常無法睡個整覺,于是腸胃出了問題。出于身體原因,我選擇了裸辭,在家休養(yǎng)一段時間,重新體會了日出日落都屬于自己的愜意,但才不到一周,我就又陷入了迷茫。
為什么呢?當我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時,我又累又苦惱;當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時間時,我卻突然不知道該做什么了。我心中有著一幅模模糊糊的對未來的圖景,卻不知道如何把時間好好利用起來,并變成我可以享受到的充實的生活。
其實,我們與時間的關(guān)系,也就是我們與人生的關(guān)系。但時間管理,不是一個可以在真空中去談論的概念,因為我們總是處在不如意的、不受控的情境中,有學業(yè)的壓力、工作的壓力、身體的壓力、家庭的壓力……一天里,也往往沒有24個小時供我們?nèi)レ`活地管理。
但《時間內(nèi)卷》這本書沒有讓我失望,因為它的作者正是一個肩負著事業(yè)與家庭雙重壓力的日本職場女性。這是一本為負重前行的成年人而寫的時間管理秘籍——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家庭與事業(yè),理想與愛好,真的可以達成平衡!
可以說,這本書適合和我一樣的貪心的人:我既要……又要……還要……!
如果你也好奇作者是怎么做到的,以及這樣的方法可以如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就請繼續(xù)讀下去吧。
我接下來要分享的內(nèi)容,適合想要快速了解并判斷《時間內(nèi)卷》里的方法是否適合自己,從而決定是否需要把書買回家繼續(xù)閱讀的朋友。
我所概括的步驟都是經(jīng)過簡化的,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書中都會有更詳細的舉例,和更生動的講解。
第一步:將時間可視化時間管理的第一步,是去徹底清查你當下使用時間的現(xiàn)狀,你每天所剩時間的余額。如何去做呢?作者提供的方法是【將時間可視化】——用白紙或者電子表格的形式,按照每30分鐘為單位,記錄自己每個小時都在干什么。
這樣的時間統(tǒng)計法,或許大家曾經(jīng)聽過或者使用過。但作者的方法的獨特亮點在于:在記錄完時間以后,最關(guān)鍵的一步,是要給我們每一段時間的用途作出一個評價,從而衡量它是否能給我們帶來滿足感。
衡量一天是否有價值,不在于我們空閑時間的多少,也不在于完成瑣事的數(shù)量,而是我們對于所做的事情是否感到滿足,我們愿不愿意把這樣的一天重復過上一輩子。
第二步:做減法在完成了第一步的基礎上,我們開始【做減法】。只有當我們通過把現(xiàn)有的時間流程好好地了解清楚了,并通過畫○△×的方式,更清楚了喜歡做什么、不喜歡做什么,才能鎖定到那些持續(xù)困擾著我們、占據(jù)了太多時間與精力、卻又不能帶來滿足感的事情上面。
找到了這些事以后,就要開啟頭腦風暴模式,想辦法把它們處理掉,或者變成有意義的時間。
如果不清楚怎么樣處理掉這些事情,我們還可以多與身邊的家人朋友們交流,聽聽他們的建議,看看這些事情可不可以找別人幫我們做、提前在不忙的時間做,或者干脆就不再做了。
第三步:做加法當然,像換工作這樣的解決辦法,不是說換就能換的,而是需要長期的規(guī)劃與努力。這就是作者的第三步:【做加法】。
大家一定不能貿(mào)然地先做加法,而是要按照第一步和第二步的順序,踏踏實實地摸清了自己的情況與喜好以后,再去做加法。我們要根據(jù)自己的痛點與需要,去針對性地解決,然后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所需要花的時間,加在自己的日程表里。
成年人的時間表里,實在沒有那么多可以探索和試錯的時間,每一個新加的事項,都要用在刀刃上,都要給我們本就繁忙的生活帶來肉眼可見的改善。否則,盲目地給自己增加各式各樣心血來潮的小目標,就像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沖動地買課報班,不僅很容易半途而廢,而且即使達成了,我們也不確定它一定能給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帶來很大的改變。
因此,我們按照作者所建議的順序,可能要花上一周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到達做加法的這一步。我希望大家不要急于求成地去跳過步驟,否則這套時間管理的方法也就失去了意義。
在不做減法的基礎上做加法,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焦慮,越來越疲憊不堪。時間管理的本質(zhì),不是讓我們越來越忙,而是要越來越不忙,還能夠每天過得健康,充實又開心。
聊完了方法論,我也想與大家聊聊我受到的啟發(fā)。
自我認知的重要性首先,是自我認知的重要性。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如何去管理時間,其實是因為我們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因此,我們放任自己做著那些不想做的事情,被無所謂的安排消耗著精力,反正我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這也是為什么我在辭職后,明明有了很多時間可以提升自己,卻不知道該如何安排。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是我們在人生的航行中一座值得信任的燈塔。如果我們只知道聽信別人告訴我們該做什么,就只能一直被販賣焦慮?!稌r間內(nèi)卷》提出的解法是:我們通過記錄并評價24小時內(nèi)做的每一件事,以此為線索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喜好,從而更了解自己想做什么。如果你對這一方法感興趣,書中有更詳細的指示。
萬物皆可斷舍離其次,是萬物皆可斷舍離。在這個過量生產(chǎn)、強制消費的世界,克制與清醒是難得的美德。幾年前,日本另一位優(yōu)秀的女性作者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引發(fā)了極簡熱潮,幫助人們克服了戀物癖,從而更清爽地生活。
如今,尾石晴的《時間內(nèi)卷》里提出了對時間的斷舍離,同樣強調(diào)的是先總覽全局,然后重點做減法,完成以后才非常謹慎地去做加法。如果把這套思路用在生活中的其它領(lǐng)域,比如社交,我們是否也可以去做類似“友誼管理”的斷舍離呢?大家完全可以發(fā)揮創(chuàng)意。
回歸自己的生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回歸自己的生活,并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耐心與專注。作者提出的時間管理方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我們按照步驟,踏踏實實地分析自己的生活,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張全新的、有效的時間表。正如作者本人,也是花了很長時間慢慢摸索,從一個一邊帶兩個孩子一邊加班的打工人,慢慢地為未來積蓄經(jīng)驗與力量,才成為了現(xiàn)在的自由職業(yè)者。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quán)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380714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478185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01026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96681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81252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