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97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片无码视频不卡

學“意象對話”與心理學的意義
作者:丁文 2022-06-06 18:15:06 心理百科

心理學有用嗎?學意象對話有用嗎?

為什么學了這么久,依然還有這么多煩惱,還有這么多痛苦?

甚至有時候反而變得越發(fā)敏感,情緒越發(fā)泛濫?

做”個人成長”到底什么時候是個頭?這一切的意義又是什么?

在學習心理學與成長的路上,當遇到困境與挫折時,人便不可避免地會去懷疑、會去動搖。如果事情并沒有因此而變好,那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義?如果學習與成長似乎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活與人生的問題,那為何要學習和成長?

不同人可能對這些問題會有不同的回答。有人從意象對話和心理學的學習中收獲了成長,收獲了改變,對其作用深信不疑,并努力推廣;也有人投入了很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但發(fā)現(xiàn)這條路似乎并沒個終點,不免徘徊甚至迷失。

我這里試著從源頭上,對這些問題做一些梳理,僅作為個人的觀點,聊作分享。

學心理學或意象對話,并不會讓生活變得"更好”。

弗洛依德有段話:

“如果沒有鐵路的出現(xiàn)征服了空間和距離,我的孩子或許便不會遠離家鄉(xiāng),而我也不需要盼望在電話中聽到他的聲音;如果漂洋過海的船只未被發(fā)明,我的朋友或許也不會踏上他的航海之旅,而我也不需要通過電話來緩解我對他的擔心。

降低嬰兒死亡率的意義何在?—— 如果正是這種努力、給我們的生育帶來了巨大的負擔,以致于在準備周全后,我們生下的孩子反而比起衛(wèi)生年代之前更少,并且與此同時也給我們婚后的性生活帶來了眾多的困擾?……

以及最終,延長壽命的意義何在?——如果生活本身艱難無比并了無生趣,且充滿痛苦以致于死亡反而是我們最想要的解脫?”

這里弗洛依德所探討的,是科技的進步是否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他充分意識到了,所有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同樣伴生著相應的問題。

在相對意義上,或許可以說生活在某個方面變好了;但是在絕對意義上,是沒有變得更好這一說的。比如經濟發(fā)展了, 城市擴張了,高樓林立了;但與此同時,人們的心理問題更多了,生活壓力更大了,買房更難了。所以社會到底是變得”更好”了,還是”更差”了呢?

不單單在物質領域,沒有這種絕對意義上的”更好”,在精神領域同樣如此。

各種心理學理論的習得不會讓我們消除疑惑,看什么都清晰;反而會讓我們看什么都覺得好像有問題,看誰好像都有心理疾??;

情緒的體察不會讓我們心如止水,不再有痛苦,遠離各種負面情緒;反而當覺察變得更加敏銳時, 那些更加細膩的、曾經所體會不到的悲傷和恐懼,會更加的深切;

心靈的成長不會讓我們遠離煩惱,每天都快樂,變成一個正能量爆棚的人;反而當我們在成長的路上走的越遠,在自我的內心探索越深的時候,我們會更多地發(fā)現(xiàn)人性中潛藏的黑暗與丑陋、自欺與自大,甚至體會到更多的痛苦與負能量……

學“意象對話”與心理學的意義

我們這個世界是二元的,任何東西都有一體兩面。有光就有暗,有知便有惑,有樂便有愁,有甜便有苦, 有笑便有淚......我們如果所追求的”更好”,是那種消滅其中一者,只留下另一者;那這種”更好”,是永遠不會到來的,因為其本身就不存在。

于是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我們所做的事情,我們的努力學習和自我成長,并不會讓自己和生活變得”更好”,那這一切的意義何在呢?

學心理學或意象對話,更多只是一種選擇生活的方式。

當我們問意義的時候,我們就不可避免的要回到”人生的意義”這個話題。

而這個問題好像由于被前人討論過多,且永遠沒有一個定論,以致于我們輕易都不太愿意去觸碰它。但或許站在一個特定角度去看,一切真的沒有那么復雜。

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在于愛,在于奉獻;于是追求愛情美滿,親人和睦,友誼常青。

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在于成就,在于創(chuàng)造;于是追求事業(yè)有成,積累財富,物質充實。

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在于體驗,在于品人間百味;于是四處旅行,看世界的風景,嘗試不同的興趣與職業(yè),體驗不同的生活……

心理學家馬斯洛則說,人生的需求分層級,從低往高分別是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自我實現(xiàn);而人的一生,就是在滿足這些不同的需求,最高級的則是自我實現(xiàn)。

弗洛伊德則說,生活,無非就是工作與性,把這兩個做好就行了。

朱建軍則說,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xiàn)其生命意義的方式,或說獲得存在感的方式,最常見的三種則是:愛、成就、與體驗。

……

其實不管用的語言是什么,我們背后都可以找到一個類似的東西去概括,我找不到更好的詞,但或許可以就用"Experience -體驗”(取其廣義)。

“愛”是一種體驗,體驗到人與人之間的在意與關懷;“成就”是一種體驗,體驗到自我的價值感,體驗到一種對比于他人的優(yōu)越感;”看風景”是一種體驗,體驗到世間萬物的美,生命的靈動;”性”是一種體驗,體驗到一種快感,一種水乳交融;”自我實現(xiàn)”也是一種體驗,一種高峰體驗,體驗到一種個體意識匯入宇宙意識的忘我……

正如著名神話學家約瑟夫.坎貝爾所說,”很多人認為我們所追求的是生命的意義,但我認為并非如此。人們所追求的,實際上是一種存在的體驗,一種活著的體驗。當外在現(xiàn)實,與我們身心感到一種共鳴,這時我們便能真正體會到存在的喜悅?!?/p>

我們可以把這個世界與生活當做一場游戲,而游戲的最終目的,實際上不就是體驗嗎?我這里用”游戲”這個詞,是不帶任何的感情色彩,并非那種戲謔的態(tài)度,因為這是一場真實的游戲。

每個人都會有他不同的在游戲中追求的東西,”愛”、”成就”、”享受”、”性”、”自尊”等等等等。實際上,我們可以說,我們想尋求的,都是一種游戲中的體驗,讓我們覺得這個游戲好玩,值得玩,想繼續(xù)玩。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不乏挑戰(zhàn)與挫折,不乏艱辛與淚水,不乏傷痛與悲愁。但一個游戲,必然充滿著這些元素;不然一個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無敵模式”的角色,誰會愿意一直玩呢?(我們現(xiàn)在想”無敵”,其實也多半是因為一路走來受挫太多了;一個新生兒,大抵是對這個游戲充滿熱情與熱愛的。)

于是我們最后回到學習心理學或意象對話。我說這不會讓我們的生活在絕對意義上變得”更好”,因為這不會改變這個游戲的實質和模樣,該有的一切依然還會有。

我們所能做的,是體驗這種相對意義上的”好”與”壞”。

正如在一個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去選擇不同的游戲職業(yè)、加入不同的門派、選擇不同的體驗游戲的方式;而在任何一種選擇中,都會有其相應的”好”與”壞”。

比如選擇當一名生活技能玩家(鐵匠或者裁縫),獲得是安逸和舒適,失去的是精彩和爭斗;而選擇當一名武士或游俠,獲得的是熱血與豪情,失去的則是安穩(wěn)甚至生命…… 我們每個人,都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若選擇學習心理學或意象對話,也只不過是眾多選擇中的一種,也同樣有著其相應的”好”與”壞”。

比如,付出的是時間和精力,獲得是一種明悟和覺察;失去的是自欺和防御,帶來的是一種細膩和真實;失去的是一種麻木和穩(wěn)定,帶來的是一份敏感和多情;失去的是一種混沌中的祥和,帶來的是一汪波濤中的寧靜……

沒有絕對的”更好”與”更壞”,就像選擇了不同職業(yè)道路的游戲玩家一樣,只有適合與不適合自己,或者說自己喜歡與不喜歡。

這到底只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體驗生活這場游戲的方式。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最新測試

  • 回避型人格障礙情緒管理社交恐懼癥智力女人心理性取向焦慮抑郁癥樹洞源碼哈利波特心理雙相情感障礙反社會人格依賴型人格智商恐懼心理心理學心理測評戀母情結咨詢師親子關系產后抑郁癥容貌焦慮心理咨詢叛逆外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