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疾病是會遺傳的,家族中有過病史,那么家族中的后輩就會有很多的人人可能會得病,其實冷暴力也會“遺傳”,不過不是通過基因來遺傳,而是通過家庭代代相傳的,而冷暴力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體驗,那么你知道冷暴力怎么解決嗎?
有人說最悲哀的事情就是當自己長大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變成了小時候最討厭的那一種人!冷暴力受害者們就是這樣的,很多人在原生家庭中感受打了父母的冷暴力,小時候過的很不開心,并且總是處于一種焦慮之中,小時候暗自發(fā)誓,長大后絕對不會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但是長大成家立業(yè)之后猛然間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冷暴力的施害者!
一名女生在網(wǎng)上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
她是家庭冷暴力的受害者,從小見慣了父母之前漫長的怨恨和敵意。
“他們下班回家后,一說話就只有吵架?!?/p>
她的母親有著絕佳的“口才”,總是能夠用尖刻的語言宣泄自己對丈夫、對家庭的憤恨。
“我這輩子過成這個鳥樣子,真是謝謝你們了!”這是母親的口頭禪。
她的童年沒有享受過孩子天真的快樂,每天都要小心翼翼,連笑都不敢太大聲,怕招來父母的白眼:“有什么好高興的?要是沒生下你我現(xiàn)在更高興!”
長大之后,她才知道了“冷暴力”這個詞,和自己所經(jīng)歷的折磨是多么吻合。
“原來并不只有拳腳才叫暴力。情感上的虐待也是暴力的一種。”
但是,這個新發(fā)現(xiàn)讓她感到沮喪——因為她察覺到自己對別人也有這種暴力傾向。
比如,她發(fā)現(xiàn)自己對陽光開朗的人總是抱有莫名的敵意。
她的閨蜜群中,有一名樂樂呵呵的女生,無論什么時候總是熱烈而高興,好像渾身散發(fā)著陽光。
但這讓她覺得不舒服:這個世界明明那么喪,憑什么你這么開心?
這種不滿在心中扎根生長,終于在一次事件中爆發(fā)。
一群朋友在微信群里聊著近況,那名陽光的女生正在安慰另外一位工作不順的朋友,說著鼓勵的話……
她只是旁觀,卻突然怒了,在群里連珠炮似地發(fā)了一堆話:
“像你這樣的人根本不能理解別人的感受!只是一廂情愿地散發(fā)你的陽光、友善!這種情感壓迫就是‘暴力’!你憑什么教別人做人,憑什么人人都要像你一樣陽光!”
群里一片死寂。之后開始有其他朋友站出來指責她的不對。那名陽光的女孩,很冷靜地回了一句:
“將自己的負面情緒任意宣泄給別人,你才是施暴者?!?/p>
而平靜下來之后的她,也恍然想到:自己對開心的嫉妒、冷嘲熱諷,甚至言語攻擊,多么像自己的母親!
她沒想到,自己本是冷暴力的受害者,現(xiàn)在卻反而變成了對別人施加冷暴力的人。
她想起了自己的前任男友跟她分手時,說她“總是以受害者自居”,總是覺得別人都要意圖傷害她,因此動輒反擊。
那時候她不能理解:自己確實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這有什么不對?
現(xiàn)在才明白:冷暴力的受害者離施暴者的距離居然只有一步之遙——那些看似遙遠的傷害,竟然以這么頑固的形式留存下來。
針對兒童的四大暴力行為包括“身體虐待”、“性虐待”、“情感虐待”和“忽視”,后兩者可以算作是“冷暴力”——而根據(jù)學者研究,這其中最容易引起孩子焦慮抑郁的是“忽視”,而“情感虐待”的幾率也和“身體虐待”差不多。
父母不打罵孩子,但是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甚至用言語和行為貶損孩子的人格、價值,讓孩子感受到孤獨、無助、恐懼和被排斥,是相當嚴重的暴力。
因為,正如倫伯特所說,孩子在忍受這些暴力時,“還會將其內(nèi)化,以致把加之自身的暴力轉化為自我傷害的行為?!?/p>
對于遭受暴力的孩子來說,最可怕的就是這個“內(nèi)化”的過程:無辜的孩子會真的開始相信,自己就像父母所嫌棄的那樣沒有價值。
而沉重的精神壓力、極度的自卑最終讓他們變得脆弱敏感,暴躁易怒,反而走向暴力傾向。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小時候受過冷暴力、情感虐待的人,長大后更容易有暴力傾向。
怎樣擺脫冷暴力的傷害
盡量遠離給自己施暴的來源,不管這人是父母、伴侶還是朋友。
首先要采取的策略就是盡量遠離——從父母那里搬出去,換一份工作或者干脆換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
要知道,冷暴力的施暴者總是會把所有問題的起因歸結到受害者身上。例如父母會對孩子說:“正是因為生了你”、“你為什么不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你如果能爭氣點,我今天也不至于……”
那么,擺脫冷暴力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再聽到這些鬼話。
努力尋求情感支持。
很多心理學研究都會分析冷暴力受害者的“受虐狂”傾向——這并不是說受害者真的嗜好受虐,而是施暴者往往會使用情感綁架和操縱的手段,讓受害者對自己產(chǎn)生很強的依賴感。
一位母親長期對自己的兒子冷言冷語,但是兒子卻無力反擊——因為她總是一副關切的樣子來說出那些指責的話。
事實上,這說明受害者缺乏情感支持。
真正的而非綁架式的情感支持,有時候對于受害者不啻救命稻草。對于被貶損的自我懷疑的人來說,一個懂得如何陪伴、支持的伙伴,重要性不言而喻。
尋求心理治療。
冷暴力很容易導致受害者的抑郁傾向,因此有必要時,請勇敢選擇心理咨詢或者醫(yī)生治療。
總之,這一切的前提是,冷暴力的受害者自身的覺醒:覺醒到自己并非施暴者所貶損的那么糟糕,覺醒到自己長久以來遭遇的不公和傷害,同時也覺醒到,自己有力量走出惡性循環(huán),不再讓暴力延續(xù)下去。
聲明:本站內(nèi)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wǎng)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nèi)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215353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7733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4728038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8759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11245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