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情緒反應包括健康的情緒反應和不健康的情緒反應。健康的情緒反應(正常人類功能)是原始的適應性情緒;不健康的情緒反應(失調功能)包括原發(fā)性適應不良的情緒、次級情緒反應和工具性情緒反應。
每個人從出生開始就會有需求,最原初的情緒跟需求有鏈接,跟需求有關的某種情緒會成為一個卡點,這些卡點構成了我們的情緒基模。
每個人都會有依戀關系,當我們對照顧者有需求而沒有被滿足的時候,我們的某些情緒就沒辦法得到滿足。如果幼年時期這些最基本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我們在成年后就會一直尋求滿足,并且出現(xiàn)一定的痛苦,乃至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
例如,當我們對生存環(huán)境感到不安全時,恐懼感就產生了。也就是說,跟恐懼相鏈接的需求,就是安全感,而安全感的由來是依戀關系,也就是養(yǎng)育者給我們提供的安全和愛的感覺。支持、接納、喜歡、同理、保護、安撫、不被拒絕等都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這些需求被滿足后,我們才會有順暢的情緒反應。
常見的恐懼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逃跑,也就是害怕危險刺激,從而做出遠離危險刺激的選擇;另一種就是跑向刺激,因為害怕關系的切斷,所以跑向關系的源頭。
例如,我們走在大街上突然遇到一只老虎,由于害怕,我們通常會做出的反應就是遠離危險,找到庇護場所??謶滞ǔв袆?chuàng)傷性,大型的刺激會引發(fā)我們創(chuàng)傷性害怕的感覺,導致我們出現(xiàn)創(chuàng)傷性應激障礙。比如,地震后很多人會感到不安全,即使安全地待在房間里也會感到房間在抖動。
我們在咨詢中經常會發(fā)現(xiàn)來訪者有恐懼的感覺,這種恐懼感并不是發(fā)生在表面,而是在深層,叫做原發(fā)性適應不良情緒。提到恐懼,我們不得不說到依戀關系。依戀關系是我們跟父母互動的方式。
關于依戀關系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通過實驗研究者發(fā)現(xiàn)了四種情緒類型:第一種是安全型依戀,母親跟孩子待在一個房間里玩,一會兒媽媽離開了,孩子會去尋找媽媽的身影,當找不到的時候孩子可以繼續(xù)玩,媽媽回來的時候孩子會非常開心,然后繼續(xù)玩自己的游戲;第二種是焦慮型依戀,媽媽離開以后,孩子開始哭鬧且無法安撫,媽媽回來后孩子依然哭鬧;第三種是回避型依戀,媽媽離開后孩子沒有反應,媽媽回來后孩子依然沒有反應;第四種是矛盾型依戀,媽媽離開的時候很難過,媽媽回來時又哭又鬧,把焦慮和回避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我曾做過一個夫妻咨詢的個案,有時候是妻子一個人來,有時候是跟丈夫兩個人一起來。妻子總是說:我總是對我老公感到很不安,好像他總是離我很遠一樣,我覺得他不愛我,也許是我做得不夠好。妻子屬于焦慮型依戀,而丈夫屬于回避型依戀。不健康的依戀關系,源于小時候沒有被照顧好,于是長大后跟人互動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矛盾、焦慮等情緒,尤其是在親密關系中表現(xiàn)得比較明顯。
焦慮型依戀的人需要對方及時回應,需要對方給予自己安全感,如果我需要的時候你不在我身邊,就說明你不愛我,我就要追過去。這些人需要被支持、被愛以及更多的及時回應。這種及時回應的需要源于內在的恐懼——我害怕你會離開我,所以我要離你近一點?;乇苄鸵缿俚娜苏孟喾矗髮Ψ讲灰拷约?,他會把靠近解讀為控制和干擾,即如果你離我太近,我會害怕你拋棄我,所以我要遠離你。
因此,在這個個案中,妻子總是希望丈夫的回應,而丈夫總是沒辦法回應妻子的焦慮,用躲避和逃離等方式來隱藏害怕的感覺。這種方式會讓妻子認為你不愛我,于是妻子就往丈夫的方向追,丈夫就往相反的方向跑。丈夫因靠近而害怕,妻子因害怕而靠近,兩個人都處于一種不安全的狀態(tài)。
不是所有的悲傷都是適應不良情緒,當我們身邊的重要他人離開,這時候出現(xiàn)的悲傷就是一種健康的悲傷。但如果這個人離開10年了,你依然沉浸在悲傷中,那么這就是害怕孤獨而悲傷,即適應不良的悲傷。我們在做咨詢的時候,要用其他情緒轉化這種不健康的悲傷。
憤怒本身能夠賦予我們力量,用來維護我們自己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可以讓我們去戰(zhàn)斗,更好地應對生存環(huán)境。但當我們的憤怒不是為了應對生存環(huán)境,而是為了攻擊別人,就是破壞性的憤怒,是不健康的。
愛是正性積極的情緒。愛上一個人會給對方自由和關懷。如果我們愛上這個人時小心翼翼,或者緊緊黏上去,這種愛就是適應不良的表現(xiàn),說明這個人以前沒有愛過別人。
焦慮是一種狀態(tài),而不是一種完全的情緒。焦慮是為了警告我們可能會出現(xiàn)危險。如果遭受的打擊或者創(chuàng)傷很大,焦慮讓我們開始變得沒辦法思考,睡不著吃不下,那么這種焦慮就是創(chuàng)傷性焦慮。
內疚是對外,是我因為誰而感覺到不好;羞恥是對內,讓我們歸屬于某個群體,跟身邊的人保持一致。比如,一位男士的褲子拉鏈沒有拉上,他會感到自己很羞恥、很失禮,這種失禮感是警告自己此時跟別人不一樣,有可能會被團體所嫌棄,所以這種羞恥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而適應不良的羞恥會在很大程度上讓自己感到很糟糕,對自己有厭惡和輕蔑:厭惡是針對自己的,輕蔑是針對別人的。例如,厭惡是對自己健康的憤怒,輕蔑是對別人健康的憤怒。當一個人適應不良的時候,厭惡就會自虐,輕蔑就會虐待別人。
很多來訪者在咨詢的最初,無法體會自己的情緒,只會給咨詢師講故事,或者認為是某某對我不好,事出有因自己才會出現(xiàn)問題。咨詢師要做的,就是讓來訪者覺察自己的情緒,轉化負性情緒,接近積極情緒。
當來訪者能夠正常地表達自己的悲傷和難過后,就會進入自我療愈當中。也許在不經意的時刻,來訪者會告訴你:“我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但是我的心結好像打開了,坐在這里跟你聊天,我會突然感到喜悅?!?/p>
這就是情緒聚焦療法的力量。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153532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667869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39830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56580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3792067 人想測
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