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從小玩大的一個妹妹小悠,她哭著跑到我家“求收留”。
原來,她和結婚不到一年的丈夫吵架了,一氣之下,選擇了“離家出走”。
我很疑惑,他們當初談戀愛的時候,明明很甜蜜,這才過了多久,怎么好像就大變樣了?
小悠說,蜜月之后,他們互動就變少了。
一方面兩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晚上下班回到家才有時間談談,但那時候已經身心疲憊;
另一方面,因為小兩口是和公公婆婆一起住,婆婆時不時給小悠挑刺,兩人即便聊起來,很快就變成小悠單方面的抱怨。
久而久之,兩人之間演變成一方不斷埋怨、指責,另一方則是沉默、不耐煩……直到往日積累起來的不滿,被“吃完飯不洗碗”這種小事引爆,最后兩敗俱傷。
我問過小悠,他們平時有沒有贊美對方,不一定是做了什么特別大的事情,也可以是一些暖心的微小事情。
而小悠一直在搖頭,仍在氣頭上,說要離婚。
小悠和她丈夫的經歷,讓我想起了黃啟團先生(團長)在課堂上提到了“情感銀行”。
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情感賬戶,不斷地在里面存錢、取錢。
而當賬戶被透支,關系也就到了一個危險的邊緣。
在團長的升級生命軟件課程上,曾經播放過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視頻。
視頻中的男主人公,因為忙著工作,疏忽了懷孕的妻子,導致其情緒極不穩(wěn)定;母親生病了,也不能在身邊照顧;兄弟結婚,也沒能到場……
他工作的原因明明是為了讓家人過得更幸福,結果卻險些讓整個家庭落入深淵。
為什么會這樣呢?
團長提出了一個“情感銀行”的概念。
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同銀行,每個人都有一個情感賬戶。
我們往里面“存款”,能讓對方開心,感覺到自己是被欣賞、被肯定的;
我們往里面“取款”,一般就是做了讓對方難過、痛苦的事情,覺得被誤解、被批評、被傷害。
當這個賬戶的存款是豐厚的,很多瑣屑的小問題,都可能被原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如果這個賬戶被嚴重透支、債臺高筑,那么任何一點小事,都可以變成要命的大事。
就像是小悠和她的丈夫,他們平時里極少往情感銀行存款,一味地透支,最終矛盾爆發(fā),形成如今這個誰也不小看到的局面。
我們不妨也問問自己,有多長時間沒往情感銀行里存款了?你的“余額”還夠用嗎?
可能有人會問,我們該如何給情感銀行“存款”呢?
在親密關系上,我們可以嘗試一下,這5個方式:
1、肯定的言詞
即贊美伴侶所做的事,肯定伴侶的努力——“你疊的衣服好整齊”“你這份計劃做得太棒了”……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類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感覺被人欣賞。
對彼此的欣賞和肯定,能讓一段婚姻在細微處連接,時刻都能保持活力。
2、精心的時刻
即在生活中,做一些充滿儀式感的事情。
比如鄧超連續(xù)9個月截屏9:26為孫儷慶生。
儀式感,就是讓夫妻二人體會到平時感覺不到驚喜和感動,讓婚姻不至于陷入枯燥無趣之中。
3、接受的禮物
禮物可以是自制的,也可以是買來的,最重要的是心意,無需太過貴重。
這象征著:“我還愛著你,念著你”。
4、服務的行動
即做伴侶希望你做的事情。
如做家務:洗碗、做飯、拖地等。
5、身體的接觸
比如摸摸、抱抱、親親……
肢體接觸,是人類表達愛最簡單、最直接也是最微妙的方式。
對于某些人來說,缺少了身體上的接觸,他們就感受不到愛。
……
當然,往“情感賬戶”存錢的方式還有許多,不必拘泥于這幾種。
最重要的,還是這些行為之中付出的真誠與真心。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留意情感銀行的,不僅是親密關系,親子關系、企業(yè)管理等與人有關的交流,都會受到情感銀行的影響。
請記住:
當我們肯定、贊美別人時,就是在“存款”:無論是你的伴侶、孩子、朋友、同事……都會欣喜被人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感到自己被尊重。
而當我們在指責、批評別人時,就是在“取款”:一味地給予差評,只會讓賬戶的“錢”變得越來越少,慢慢失去人心。
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關系中被滋養(yǎng)。
如果你對心理學感興趣,想要了解更多的干貨和方法,歡迎關注學院君,我們會持續(xù)為大家輸出優(yōu)質文章。
共勉。
聲明:本站內容與配圖部分轉載于網絡,我們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由于部分內容無法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方式請點擊【侵權刪稿】。
求助問答
最新測試
3038390 人想測
立即測試
1096703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461177 人想測
立即測試
2505702 人想測
立即測試
990322 人想測
立即測試